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历任文渊阁、文华殿、保和殿大学士及户部、吏部尚书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晚年更号圃翁,清代名臣,安徽桐城人清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历任侍郎、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2016年4月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再次介绍了六尺巷的故事,深入解读了张氏家规
桐城六尺巷
——桐城市博物馆原馆长、张英后人张泽国
安徽桐城六尺巷再次登上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昨日,该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推出第三十九篇,详细介绍了张英张廷玉父子的故事,称赞他们“六尺巷礼让为先,笃素堂廉俭传家”
读书桐城市卫生局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摘自张英《聪训斋语》【译文】认真读书的人会受到别人的尊敬,谨守田产的人不会受到饥饿的威胁,积德行善的人不会倾覆倒下,慎重选择交友对象的人不会一败涂地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王彦民
”2016年4月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再次介绍了六尺巷的故事,深入解读了张氏家规”对于为何开设“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作出如上解读,而第三十九篇又将目光对准张英张廷玉父子
《聪训斋语》是张英教育其子孙如何修身齐家的代表作,张英一生饱读诗书,心境异常澄澈四十六七岁以后,特别讲求安心之法,常使心桐城市天城中学地保持宽绰洁净
六尺巷屡受关注
《聪训斋语》《澄怀园语》这两部家训是张英、张廷玉父子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也是留给我们今天的一笔宝贵遗产它们和六尺巷故事一道,彰显着独特的精神魅力,闪耀着道德之光——桐城市政府办副主任方宁胜
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砚斋,张英次子入仕为官长达50年,“历得三朝,遭逢极盛”,卒后谥文和
桐城张氏名宦迭出张英、张廷玉“父子双宰相”(清代不设宰相,但张英、张廷玉都担任过大学士之职,张廷玉还出任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其优良家风还绵泽后世,先后出现“三世得谥”(张英,谥文端;张廷玉,谥文和;张若渟,张廷玉第七子桐城市属于哪个省,谥勤恪)、“六代翰林”(张英;张廷玉;张若霭,张廷玉长子;张曾敞,张廷玉之孙;张元宰,张廷玉之曾孙;张聪贤,张英六代孙)等人文盛况,有“门族清华,世代簪缨”之誉
张氏家族
张英、张廷玉总结祖父辈立身立言、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训,参以切身感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训子戒律,为张氏子孙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启迪和导向作用,成为张氏子孙代代相传的法宝——安大历史系教授江小角
原标题:六尺巷再登中纪委网站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安徽省桐城市新渡镇,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为何开设“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作出如上解读,而第三十九篇又将目光对准张英张廷玉父子
在猴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薇一曲《六尺巷》激荡着人们的心房不久之后,《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文章《礼让之中见境界》,认为“六尺巷”的故事之所以为人们所传颂,主要在于它传递了中华民族礼让宽容的美德文章说,“时下,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能不能妥善解决,就看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出于公心,让利于民我们讲&ldq桐城市天气预报uo;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体现到具体工作上,就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以群众利益为重,处处与群众商量办事”
凡人看得天下事太容易,由于未曾经历也待人好为责备之论,由于身在局外也“恕”之一字,圣贤从天性中来;中人以上者,则阅历而后得之 ——摘自张廷玉《澄怀园语》【译文】凡是把一切事情看得太简单的人,是因为他阅历太浅对别人喜欢责备的人,是因为自己没有处在事物之中“恕”这个字是有德行人自然表现出来的;中等资质以上的人,经历后才能认识到
张英晚年居乡时,从不以“宰相”自居,仅以一位山间老人身份与百姓交往遇安徽省桐城市天气到担柴人,便退立道旁,主动让路而有关他“六尺巷”的让墙故事,则最为世人称道
专家观点
国与家紧密相连
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这里的张文端公即是清代大学士桐城人张英(清代名臣张廷玉的父亲)
家训摘编
2014年11月1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表《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桐城市第六中学一文,首次介绍了这条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
频频受到中纪委关注的桐城张氏,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专栏文章用一段话进行了概括:“安徽桐城张氏,父子宰相,修己正人,为世所重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成就了一段六尺巷的佳话,张廷玉为官以“廉”为第一要事,立身唯谨,亦有“父子让探花”的美谈张英张廷玉父子集一生为人处世、官场仕途的经历体会,先后撰《聪训斋语》《澄怀园语》二书,教育子孙读书立品、廉俭礼让,流传后世,历久弥新”综合报道
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浙江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