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眠寒柳
明代理学家陈献章游桐城时写下《题王判府相桐乡深处》诗,赞桐城曰:“天下原无此地佳”。桐城,这座长江北岸的古城,山川秀美,人文鼎盛,名流辈出。作为统领中国文坛上下二百余年,影响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的桐城派的发源地,几百年来声名远播;桐城诗派、桐城画派亦独领风骚;桐城还是清初全国仅有的三大文化名城之一(另两个分别是陕西韩城和山西阳城),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年5月13日,国务院函复省政府,同意将桐城市的罗岭镇划归安庆市宜秀区管辖。这是桐城自解放以来的第四次削疆。今天,我们在惊叹这一片区域何以孕育出那么多流光溢彩的奇迹的同时,有必要回顾一下古老桐城的疆域变迁。
桐城地处江淮要冲,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其疆域源于古桐子国——古扬州域内17个古国之一。古代,桐国境内多桐树,因以名邑。今桐城市区东7.5公里有桐梓山,由桐子国转称。顾栋高《春秋大事表》笺注中明确提出位今桐城市境内的古桐国,在吴国北上时属吴,越北上时又依附于越,楚国北上东渐时又依附楚国,成为楚国附庸国。因此,以桐子为江淮地区比较强大的古方国,西周东征时不仅没有消灭它,反而赐给子爵予以承认。
桐城得名,亦源于春秋时期的桐子国。汉庐江郡舒县西南有桐乡,即古桐子国地。故“桐城县,取桐乡为名。”唐至德二年(年)二月,在“安史之乱”中即位的唐肃宗李亨非常痛恨安禄山,改同安郡(治怀宁县,今潜山县城梅城镇)为盛唐郡,改同安县(治桐城县城关镇东,今市区东部)为桐城县。
此时,桐城县疆域较广,包括今枞阳县、怀宁县大部分(60%)及安庆市区大部分。《怀宁县志》称怀宁疆域:“盖东北占桐者十六,西占皖者十四。”东晋末年所设怀宁县,位于故皖县境内(治所在今潜山梅城)。南宋末年,怀宁县治随安庆府治定居于宜城渡后,行政区域开始向东部及南部发展,包括东汉皖县的东南、舒县的南部,时为桐城县西南地区。今日怀宁大部分属于宋代以前的桐城县,其中包括今怀宁县城高河。现安庆市区疆域绝大部分亦属于古桐城。年(嘉定十年丁丑)四月,安庆知府黄干自怀宁(今潜山梅城)移府治建城于桐城境内盛唐湾宜城渡之北(此为安庆建城之始)。据《安庆市志》载:市境位于桐、皖二国之交。今城区、郊区属桐,皖河农场属皖。
安庆建城宜城渡之后,桐城疆域基本稳定下来,直至年分设湖东县(今枞阳县)前,县域总面积仍有平方公里。斯时的桐城,西北依巍巍大别山,东南滨浩浩长江,古人谓“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秀绝人寰的人文山水孕育出千百位文儒硕辅。自唐曹孟徵,宋李伯时兄弟以诗词翰墨名播千载,及明清三百年,桐城进士人数和历代杰出专家学者均居今皖省县级前列,有“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之誉。尤其是明代大哲方以智,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历史生物医学无所不晓,堪称博学大家。清代以戴名世、方苞、姚鼐、刘大槐为代表开创和奠定了影响清代文坛上下余年的桐城文派,麇集作家1多人,留下传世之作0余种,时人惊呼“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张英、张廷玉父子双宰辅,伴康乾盛世始终,更是今人科学执政的宝贵资鉴。近现代则孕育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美学大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名人灿若繁星,无须赘述。
年2月18日,中共安庆第二地委决定,划桐城县东乡全部,南乡大部、北乡一部分成立桐庐县,下辖枞阳、汤沟、钱桥、义津、白云、破罡、陈湖7个区。3月18日,正式将桐城县东乡及庐江、无为县的部分地区设湖东县;3月21日,解放湖东县枞阳镇。4月15日,湖东县更名桐庐县,县名以桐城、庐江县首字合成,仍治汤沟镇,改属皖北行署安庆专区。这是桐城县最大的一次削疆。
年12月29日,桐庐县更名湖东县;年1月31日,政务院正式批准。年5月21日,更名枞阳县,以汉、隋古县为名,仍驻汤沟镇。7月1日,枞阳县城迁驻今枞阳镇。今枞阳县疆域的西、北、南部实为桐城县的东南地区。
其后,桐城疆域又有两次变化:一是年10月7日,安徽省民政厅复函,将原属桐城县罗塘洲划入湖东县。二是年8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桐城县杨桥区的杨桥、花山、大枫3个公社和罗塘公社的将军、联兴、合兴、枞南4个大队及破罡湖、石塘湖水面划入安庆市郊区约平方公里,而保留罗岭公社和罗塘公社的鲟鱼大队。这是解放后桐城县自划出枞阳县来又一次大量减少土地面积。
随着黄梅戏之乡、状元之乡罗岭(属典型的山区)划出桐城,除鲟鱼镇(原鲟鱼大队)外,原属桐城的一个大杨桥区基本都已划到今安庆市区。面积仅2.81平方公里的鲟鱼镇,如今是桐城在长江边的一块飞地,形成了独特的“飞地现象”。目前桐城县域面积仅剩下.02平方公里,与原来总面积平方公里相比,减少了.98平方公里。
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文史学家罗哲文在考察桐城时写道:“想过去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看今朝人文重崛起,再度领风骚”。历史上的辉煌,使桐城至今名声渐远。今天的桐城,已于年8月20日改县为市,它正牢记乡贤“前辈名声满天下,后来兴起望尔曹”的古训,克服解放以后区划频繁分割的不利和“零资源”的困窘,创造了“二千博士出桐城”、“两头在外求发展”(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奇迹,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构筑起新的优势和辉煌。
本文参考资料:《安徽省志》、《安庆市志》、《桐城县志》、《怀宁县志》、《枞阳县志》。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北京皮肤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