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这样评价姚鼐的文章:“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固当为百年正宗”。
姚鼐是桐城派代表人物,名气大,故事也多。他的“卖文不卖文德”就至今为人称道:
姚鼐辞官南归时,路过泰山,应泰安知府朱子颖的邀请,同游泰山。朱子颖说:“您文名天下,登泰山不可无文,写一篇文章刻在石上与泰山同寿吧。”姚鼐回答说:“美景在目,心有感触,倒可形诸笔墨,刻石泰山,则非所望。”
朱子颖又说:“你我之谊如同先贤范仲淹与滕子京一样,也像《岳阳楼记》以政通人和之笔,愿奉笔资千两”。朱子颖是想借姚鼐的笔为自己树碑立传。
姚鼐写了《登泰山记》,仅在文中写了“与知府朱孝纯子颖”和“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如此平淡的两笔,朱子颖心中不满,只得叹说:“姬传兄如此,实可敬可佩”。朱仍拿来白银千两赠送,姚鼐只取了五十两作为路费,并言明回乡即派人奉还。
说来这两人也有缘分,后来姚鼐在扬州梅花书院任主讲时,朱子颖也官升扬州,他又请姚为重修双忠祠写碑文。没想到这次姚鼐连朱的字号都未写。
朱子颖再次大失所望,但为表高雅,他仍送来白银五百两,姚鼐拒绝了。并对来人说:“请转告你家大人,姚某穷,可以卖文为生,但不出卖文德。”
姚鼐一身正气,可不是空穴来风哦。要知道,这可是多少代的家风如此。比如姚鼐的高祖父姚文然,曾任清朝刑部尚书,就是正气凛然,满朝景仰。
康熙十三年,孝诚皇后驾崩,暂且停殡于巩华城。孝诚皇后是康熙的第一位皇后,皇上与之感情很深,多次去看。姚文然深觉不妥,恐皇帝陷于悲伤,耽误朝政,便上疏劝谏,并且引用魏征建议唐太宗拆毁昭陵望台的事情来比拟,康熙忍痛接受了他的建议。
姚文然工作时务必使法律达到宽大公平,他常说:“刀杀人一时,法令杀人万世,怎能不慎重呢?”诉讼案件得到公平判决,他回去就面有喜色。但怀疑有冤情的案件,通过力争仍没有化解的,他每每退朝后,则是长跪自责。
姚文然文集
家族传承,就是这般神奇。姚鼐的侄孙姚莹也是如此铮铮铁骨。
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殖民者看到中国的台湾孤悬东海,便把进攻的矛头直指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与协同防御的总兵达洪阿,对此早有洞察和预防,并做了认真的应战准备,加紧修筑防御工事,添置枪炮弹药等。
年7月到年3月,姚莹带领台湾军民共取得了“五战五胜”的辉煌战绩。其中两次大胜:一是年9月,重创驶入基隆港的英舰纽布达号;二是年3月,击毙英舰阿安号英军多名,俘虏余名,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姚莹在《康輶纪行》中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并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情况,还特别提醒人们要防范英国侵略者对西藏进行侵略。这部书和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瀛环志略》一起,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
传承就是这个家族——桐城麻溪姚氏,居桐城五大世家张姚马左方之列。
于仕宦,与显赫的桐城张家并称“张姚”,清代有“桐城张姚二姓,占却半部缙绅”之说。于文学,姚家代有传人,姚鼐更是和方苞合称“方姚”,成为桐城派的代名词,旧时有“人人桐城,家家方姚”之语。
究竟是怎样的文化传承,让这个家族名人辈出?
麻溪河,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境内,主体部分在钱桥镇境内,发源于县北桐城庐江枞阳三县(市)交界处的岱鳌山。
麻溪姚氏家族先世居浙江余姚,先祖姚胜三随父官居安庆,见桐城麻溪河畔风光秀丽,遂迁居此地。传至姚旭,明景泰二年()举进士,官至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告老还乡后,定居县城,78岁卒。自此名哲继踵,遂为世家。
姚文然,明崇祯进士。清顺治三年任国史院庶吉士,转任各科给事中。康熙十五年任刑部尚书:以疏言敢谏、宽平刑律著称。家教甚严,“后嗣弥盛,名贤相踵。”
姚士基,是姚文然第四子,名宦,以慈爱为治,颇具文名。
姚范(—),清著名文学家,字南青,号姜坞,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翰林编修,任三礼馆纂修。与刘大櫆友善,论文继承方苞的主张,持论对其侄姚鼐颇有影响。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所著有《援鹑堂文集》、《援鹑堂笔记》等。
姚棻,字香茞,号铁松。清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甘肃靖县知县,教民置水车灌田,开金石岘便利交通,立兴靖堡集市繁荣贸易。调皋兰知县,署固原州。升安陆,移武昌,改施南府,再改谭州府。历任广东按察司,江西、贵州、云南、福建巡抚。著有《铁松随笔》、《居官要语》、《训子录》等。
姚兴泶,于古文、经义、骈俪之文无所不解,为之皆有法度,而尤长于诗。
姚鼐,亲受文法于刘大櫆、姚范。其文高简深古,才敛于法,气蕴于味,尤近司马迁、韩愈。所选《古文辞类篡》七十四卷,为海内所传诵。姚鼐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后致力于教育,弟子遍及南方各省。他提倡“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在散文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与方苞、刘大櫆一起,创立了清代散文最重要的流派——桐城派,并将桐城派推向最高峰,同时也将吴兴姚氏推上姚姓“第一名门”的地位。
姚鼐手植银杏(桐城中学内)
姚景衡,姚鼐子。师事姚鼐、刘大櫆弟子桐城方绩,刻苦力学,于诗文尤用意。所撰多至数百篇,悉有法度,才笔超轶,雄气过于其父。
姚莹,少孤贫,有大略。尽发范遗书数百卷,遍读之;师事从祖鼐,受古文法。其诗与古文词洞达世务,激昂奋发,磊落自喜,论事之作尤能自出机杼。姚鼐弟子在乡里,以方东树、刘开、姚莹最为知名。
姚元之(—),字伯昂,号荐青,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嘉庆十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内阁学士。善画人物、果品、花卉,书法尤精隶书。姚元之与崔旭、梅成栋皆出自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号船山)门下,合称“张门三才子”。
姚柬之(—),字伯山,又号且看山人,清代文学家。道光二年进士,官云南知府,书学苏轼。著有《漳水图经》、《绥瑶厅志》、《易录》、《且看山人文集》、《且看山人诗集》。
姚浚昌,姚莹子。字孟成,号慕庭,晚号幸余。受曾国藩奏荐,初补江西湖口知县,调安福,继为湖北竹山、南漳知县。著有《慎终举要》、《乡俗纠缪》、《乡贤续录》。
姚永楷、姚永朴,姚莹孙。濡染家学,复师事桐城吴汝纶,受古文法,为桐城派后期代表人物。
家谱桐城麻溪姚氏家谱共修过八次:
1、创于大参公讳旭(明中叶)
2、职方公讳孙棐(年)
3、鹤山公讳士黉(年)
4、赣州公讳孔锌(年)
5、中丞公讳棻、惜抱公讳鼐(年)
6、廉访公讳莹(年)
7、幸余公讳濬昌、云石公讳寿昌(年)
8、星五公讳联奎、国桢公(年)
桐城麻溪姚氏完整字辈如下:
希虞之孙,文士孔兴
支鸿叶茂,永佐大成
育兹才德,允为国桢
长发其祥,亿世云礽
家风参政公姚旭梦见神人赠他一句:
黄菊花开金凤羽
后来官至刑部时,以刚直著称,因为身处的环境,才对出下联:
青松干老铁龙鳞
姚氏一门的文化盛况,完全可以“国之桢干,里之仪型”相称誉。“家风”借用钱穆的话,就是家族中累世绵延的“孝友之内行”。姚莹《姚氏先德传》中记述丰富,显示了麻溪姚氏家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的忠敬门风。也正是这种敬宗慕祖、忠信孝弟的家风,姚氏族众在对待先祖的遗言训诫时,便显得无限的忠诚。
家族快讯年4月3日,桐城麻溪姚氏召开宗亲联谊会筹备会议,商讨成立姚氏宗亲联谊会及桐城麻溪姚氏九修家谱续修事项!
会议地点:桐城国际大酒店二楼多功能厅
会议时间:年4月3日上午8时开始
报名要求:
桐城麻溪姚氏宗亲
1、请将您的信息按以下格式发送到联系人的电话、西宁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hj/4008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