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桐城发展献一策合肥粮仓的启迪

?提示:点击上方"最桐城"↑   文

汪名东来源

桐城新闻网

  根据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全面学合肥、奋力进十强”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桐发〔〕3号)精神,1月21日,我率常务副镇长施展、副镇长吕炜等一行到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考察学习。通过实地参观沈福社区、鲜来鲜得生态园、默克尔庄园、大圩镇游客接待中心等处,认真学习了当地成熟的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听取了大圩镇在发展现代农业上的创新做法和经验,以实际举措贯彻落实“全面学合肥、奋力进十强”大讨论活动的要求。

合肥大圩镇沈福社区

  一、风光无限的现代田园

  大圩镇素有“合肥粮仓,鱼米之乡”的美称,位于合肥市包河区东南,东临南淝河,南望巢湖,誉为“中国最美湖区”,是国家AAAA级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全镇辖新民、慈云等15个行政村,面积37.92平方公里,人口2.4万,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14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同时,大圩葡萄也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大圩镇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规模和档次,不仅有万亩果园、万亩荷园、万亩菜园、万亩林园等四大农业旅游园区,还有金葡萄生态公园、葡萄采摘园、瓜果采摘园、生态美食村、淝河观景、圩心河畔、农家茶社、皖中徽派民居等核心景点。特别是葡萄采摘园,通过优新品种引进,以及果品套袋、避雨设施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绿色葡萄生产基地面积已近万亩,年可上市各种绿色葡萄1万多吨。

  近年来,大圩镇为建设国家级农业旅游景区,不断推陈出新,先后举办了第三届“春色大圩”踏青美食文化节、第十三届葡萄文化旅游节、首届“安徽·大圩”垂钓文化节暨CAA全国钓鱼锦标赛、环大圩毅行比赛、大圩马拉松文化展、首届大圩年货民俗文化节等活动,探索了一条“四季有节庆、四季有采摘、四季有美景、四季有美食”的常态化旅游活动之路,成为了合肥地区乃至安徽省最耀眼的乡村旅游明星。

  二、对比之下的启迪与思考

  大圩的历程与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尤其当前双港镇正处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对比之下,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我镇农业的投入总量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双港以工业立镇,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较工业发展还有不小差距。尤其在水利设施方面,双港地处圩区,常年面临洪涝灾害,年更是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增大了扩大投入增加生产的风险,制约了现代规模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双港交通区位优势并不明显,拉大了与主流消费人群的距离感,不利于现代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的推广与发展。

  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比较缓慢。从产业规模上看,全镇家庭农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统计情况显示,亩以上规模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分别只有10家,亩以下占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连接关系不够紧密,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规模化以从事种、养殖业等初级原料生产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不具规模,全镇农业产业化整体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在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入大多在—万元之间,整体效益不高。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组织程度高、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的骨干企业还为数不多,全镇亩以上的产业基地只有10个,除“桐城市红叶塑料加工有限公司”、“桐城市爱武水稻种植有限公司”、“桐城市海潮家庭农场”、“安徽咯呵呵禽蛋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安徽农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少部分规模化农业企业(合作社)形成了品牌外,绝大部分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停留在本村本组的小打小闹阶段,知名度不高,辐射力不够;生产技术先进、转化力强、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全镇最大的桐城市海潮家庭农场参与农户仅20户左右,还没有真正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四是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存在思维误区。全镇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镇区、市区或沿海发达城市务工,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对于发展规模化农业存在着劳力、管理及科技因素的制约,全镇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农业技术人才严重欠缺。加上受传统思维误区的影响,群众普遍存在重进城务工、轻在乡农耕的思想,个别农户甚至直接将土地抛荒,发展现代农业的社会氛围和思想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大圩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一是要有思路,可以大圩镇为范本,充分挖掘双港名优农产品特别是优质水产品,汲取大圩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先进理念,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二是要多谋划、早准备,做到科学谋划,快人一步,争取在发展现代农业上走在全市前列。三是要有创新,把现代生产技术与传统农业种植相结合,在创新上另辟蹊径,做成有差异性、有特色性、高标准、高质量的,集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

合肥大圩镇沈福村

合肥大圩镇

合肥大圩镇游客接待中心

  三、双港现代农业发展的构想

  1、打造杨新线十里农业观光走廊

  以双港镇区至练潭段的主干道为依托,打造十里现代农业观光走廊。一是完成高标准规划,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进农业观光旅游与休闲、体验、农耕文化的整合发展,按照“横山练水”全域旅游的总体思路,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分区招商、利益共享”的运营模式,打造好“农耕文化+主题体验”现代农业示范区,争取建成区域性农业旅游目的地。

  2、推出以采摘、垂钓、餐饮、民俗为主题的农家乐活动。

  发挥横山庄园的带动作用,不定期推出以采摘、垂钓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建设山明民宿中心,打造一种“宿在民居、乐在田间、游在山水”的集趣味、乡土味、人情味于一体的新型农家乐旅游模式。依托沿线水域综合开发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垂钓养生、餐饮服务及星级酒店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沿线万亩莲藕生态园,创造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优美景致,形成夏日赏荷摄影绘画,秋天采藕食用养生的特色农业生态园。以“渔光互补”光伏发电为亮点,突显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建设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基地。

  3、建设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生态链的智慧农业服务应用系统。立足智慧农业,积极融入“互联网+”时代意识,探索“互联网+农业”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拓宽“互联网+农业”应用范围,探索新常态下互联网思维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领域的新型服务形式,以“互联网+农业”为主要抓手,为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和弯道超车增强动力,为区域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产品销售疏通渠道,为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提供了便利,为政府部门强化服务能力拓宽平台。

桐城双港镇

更多热文:

桐城旅游指南:《诗画桐城》

桐城,值得去的十一个地方

在桐城,体味最惬意的事

清香桐城:此心安处是吾乡

活跃在大江南北的桐城骄子

乡土桐城:谁不说咱家乡好

人文桐城:天下高文归一县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及时联系tcts

.







































石家庄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有治好白癜风的患者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hj/4008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