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记忆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

尘封了四十年前的日记,放在箱子底下“沉睡已久”,几经搬家、几度翻阅,仍随主人相伴安祥。前不久我的一个午休春梦,唤醒了她的故事。梦里回到曾经的岁月,立马打开箱子,捧出我当年记录的真挚历史的一本旧日记......

故事回到上个世纪一九七七年,时迁四十余载。我的人生新起点、一段过往知青岁月。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为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一批批知识青年走出校门,奔赴到农村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恰逢时日,我赶上了末班车,迈出了校门、登上了从北方开往南方的列车,回到了家乡,准备着我的新启程——拥抱农村悠悠芳香的大课堂。

有一个小插曲,当年父亲在北方部队,我在北方生活长大。毕业后随父母亲转业到家乡,父亲安排在橡胶厂任职。

回来后错过了那场知青仪式送乡欢送会。情急之下,父亲在厂里打听是否有我下乡的地方?说来运气还真的来了。有一天厂里一位车间主任程大哥,和父亲谈及我的事,程大哥说:把我介绍到当时的范岗公社、新塘大队(现更名为新联村)他妹妹那个知青点。他妹妹是知青小组长,知青点五人,两个安庆男生,三个桐城女生。范岗路不远,来去也方便,就这样父亲很高兴,我更喜欢,毕竟这是一个小集体好多小伙伴,这便开始了我的具体准备和办手续。

那是个六月天,找到县里知青办负责人,把我的档案和团组织关系纳入知青编制,办公人员开了一份介绍信,联系了范岗公社分管知青的五七干事,便把我的情况介绍了一下,这样我就算有着落了。

没隔几日由父亲带着我到新塘报道了,新塘村在范岗街往西八里路左右,属丘陵地带。一条崎岖小山路,沿地形弯弯曲曲到达大队林厂,一条僻静行人近路,另外一条绕道沙石拖拉机路。知青点就在林厂里。周边青山绿水,有桃园、茶园、一个窑厂,一个粉丝作坊,在女生宿舍旁有个简单的日用品小买部。

01

我们的到来,村干部有关人员接待了我们,小组里知青伙伴们很是热情的欢迎我们,他们是七六年下放的。五位战友在组长的带动下,介绍这,介绍那,让我的紧张感一下子就没了。

他们像兄弟姐妹般欢迎着我这初来乍到的新人,换了一种家庭式温暖,心头坦然了。在林厂吃过饭,父亲放心的走了,我很快与大家熟悉起来,晚上我同一个女生住在一起,她非常关照我。

第二、三天,我便和大家投入到集体劳动中,虚心的向他们学习。万事开头难,边学边干,不懂多看、多问,到知青菜园里学着种菜。渐渐的和战友们相处一段更是无拘无束,一日三餐吃食堂,有一位徐伯伯给我们烧饭。

说实在的一下子觉得饭菜太简单,不免想家的念头涌上心头,想着家里每顿饭有几个菜,饭能吃饱。来这里三餐伙食安排:早上二两米稀饭,中、晚各半斤米饭,晚稻米不涨锅。说起来半斤米饭也不少,那个年代,肚子里没啥油水,搁在现在怎么能吃下半斤米饭呢?菜炒在锅里看不到油星。白菜是掰下来的菜帮子,不像现在市场上买的整颗小嫩菜还挑来拣去的。老菜帮子吃在嘴里毛糙糙茎拉拉的。每天中午干活回来半斤米饭三口、两口吃完,也不知填了哪个肚拐角?吃完眼巴巴还朝锅里望着。然而人均粮食就安排那么多,一年的粮产量难糊饱肚子。

知青政策是上面给点补助:第一年八十,第二年六十,第三年四十,第四年取消了。我们的工分只五、六分,收入实在太少。和我们一起劳动的林厂村民们看不下去了,经常性带点家里青菜和熟食菜、腌菜给我们,我们感激不尽,为了能吃上饱饱一餐就是当时的奢望。

我们为经常吃不饱犯愁,尤其是安庆的两男生更是受不了,他们的路程又远,不便回家。为此,我们四个女生隔三差五的回来,蹲点家里父母亲做的菜、带点干粮什么的,结结实实装上两瓶菜回到小组里,大家一起分享。谁有个好吃的都拿在食堂边男生宿舍一块吃,每次带的两瓶肉炒炸酱一顿抢光。

夏天想喝汤了,食堂里也没有,没有做汤的食材。我们就用师傅的锅,自制一锅汤。烧一锅水,倒一些酱油、多放点盐、放几片菜叶子,就是三鲜汤了。可以说:在春天日光长的阶段,肚子里成天唱着“空城计”咕噜咕噜叫着。后来旁边的粉丝坊师傅给我们一个优惠政策,可以拿三斤饭票换一斤粉丝,换来粉丝下锅加点酱油算是充饥解解馋吧,这也只能是偶尔而为之,一年的粮食还要细算着过日子。

说一件很羞涩的事,在那个年代没有影院,常在各大队放露天电影。有那么几回,我们去别的大队看电影,手里带上一个袋子,一把手电筒,回来路过人家菜地,顺手牵羊拔上十几、二十颗大蒜,拔几颗青豆,扭上一个南瓜装上背回来,第二天我们自己动手烧着吃。

在动手剥豆子时候,恰逢老书记路过食堂,书记开玩笑说:你们这个豆子种得那么好,颗粒饱满难得哈……书记显然知道这里猫腻,也许同情我们的生活简单,只轻描淡写的算宽厚了我们,可我们的脸上好不自在。

有一点我们还算把持住,不偷旁边乡亲们菜,也叫“兔子不吃窝边草”,偷路远的人家骂听不见。还有不偷别人的家禽类,一只鸡鸭对一个农民家里来说,就是创收的经济来源。鸡鸭下了蛋可拿到食品采购站去卖,换点零用钱贴补家用。我们坚守不做百姓心目中的害群之马,听说邻村知青点,有从大城市来的下放学生经常偷鸡摸狗,利用夜晚捉到什么宰什么,闹得老百姓怨声载道。人家一年中辛辛苦苦养几只家禽,自己舍不得吃,到过年了才杀了摆个菜碗。

就这件事,不光彩的小行为,我们反省了很多。虽然村书记看到了轻松的开个玩笑,我们要锣鼓听音,应改掉不良习性,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而获。于是,我们在组长的带动了,努力种着自己的菜地,不懂请教乡亲们。

热心的村民指导我们什么时节下籽、什么时候施肥,后来我们的菜长得葱绿一片,有模有样,又被村领导看了表扬了一番,我们总算找到了自信,纯洁了我们的心灵,再没有走过别人菜地拣一颗蒜。

02

大干快干的双抢开始了,炎热的七月真是让人吃不消。前面说了饭吃不饱肚子,大热天回来又没有电风扇,到晚上睡觉蚊虫很多,身上大包、小点子到处都有,一觉醒来,人有好长,汗水的印迹就湿透好长。

到第二天早上硬撑着爬起来,吃了饭下田间插秧。插秧腰酸还能忍,就是那蚂蝗动不动咬上一口,鲜血直流,怎么揪它还不下来,就像两头长着嘴,它喝饱了血滚下来了,我们的腿其痒无比。听乡亲们说:用一只瓶子装上盐水绑在腿上,把蚂蝗捉进去就吐出了血,它也就干瘪瘪的,再把它翻过来也就没了命了。那做法我是不敢,每次只好叫人家给我把蚂蝗拽下来。

还有收割稻子的场景,也是不小的考验。腰背弯着酸溜溜,弄不好手还被刀割,我就有那么一回不小心,手被镰刀碰出了一点血,一个小口子。旁边的乡亲们不知从哪弄个布条把我包扎好,叫我不要马上下水,过去了一两天就好了。以后几天割稻谷小心翼翼,一颗一颗慢慢来,亲民们对我们还是很照顾的,他们一镰刀扫上几颗,帮着我们完成任务。

03

紧张的双抢不分昼夜,晚上农科所拉起了灯火,接连几晚上割稻,累得腰伸不直。我们几人都先后累倒过,稍休息个半天接着再干,晚上睡觉倒头到天亮,也不知道什么叫累。整个双抢二十天左右,结束了一场抢季节的强度劳动,我们的皮肤晒黑了,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老茧。双抢结束后,我们在总结会上各自作了自我小结,感触很深。

经历了炎热和繁重的体力劳动,有了不小的收获。磨灭了初来乍到的各种不适应,锻练了体能、壮大了胆量。渐渐的手上起了老茧子看作是防虫浸入的护手套,在桃园和茶园除草,什么虫子、还有水蛇爬行都不怕。我们一行在农村待了先后三年、四年、五年。

在一九七八年里,中越关系紧张,自卫反击战即将开始,有一位安庆男生踊跃的报名参军,他在农村呆了三年,提前离开了我们入伍上了前线。在真刀实枪的战场上立功受奖,捷报传回,我们无不欢欣鼓舞,他是我们小组战友走出的骄傲。

忘了说了,他临行前公开了和一位女生的恋爱关系,原来我们隐隐约约知道一点。后来,我们都说:一对佳偶珠联璧合,相互鼓励,使得男方在部队有勇有谋,女生在后方也是个小组排头兵。他们日后的生活是定居在安庆,不忘初衷,幸福满满。

04

一九七八年,那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二年。人们正满怀热情,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建设社会主义多快好省的响亮口号声,激励着每个热血青年。

范岗新塘村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那天我们参加了种子队大沙河挑围堤的启动,公社领导带头参加、队部和村干部个个冲锋在前,那个热火朝天的场面旗帜飘扬,那一刻每个人都充足了电,没有人喊累的。

我们知青们当然也不敢落伍,每个人肩挑着担子,嘴里还哼着小调,让歌声伴着脚步声回荡在芳香的泥土中......一天下来,肩膀磨起了水泡,说不累那是假的,只是忍在心里,看乡亲们有年老的和年小的都坚持不懈,我们没有理由歇脚不干。因此,通过这点点滴滴学习贫下中农的精神不止是在口头上,用实际行动在锻练着我们的意志。

待到一九七九年,和我同床而息的比我早一年女生,因她的父亲在文革中遭遇迫害病故。文革后拨乱反正得以平反。他的女儿被政策落实,给予提前回城安排工作,我们为她感到欣慰。临走时大家都不舍,尤其是我,同一个屋子生活了三年,我们相处得如姊妹,我刚来时对我很是照顾,几年下来形影不离,走后那些日子房间里我一个人,觉得好孤单。那真是我们那个年代一个战壕战友之间的情份,别后念念不舍。

05

我在范岗待了四个年头,在一九八零年六月里,知识青年全部大返城。回来那一天,大队同样欢送了我们。我们小组一个男生回安庆了,三个女生回到桐城。

回来大队用大型拖拉机送了我们几人,记得还拉回了两麻袋稻子,是大队农科所给我们结算的,带着丰收的喜悦回了家,在文昌大米加工厂加工了大米,让一家吃了很久的一段时间。回来后我临时在公路道班上待业干杂事,其她战友有在街道待业和别的单位就业。过了大半年在一九八一年的春天,我正式进了交通部门工作,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第二人生启点……一直工作到退休。

我总结自己有了下放那段经历,是我人生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收获。珍惜工作机遇,不怕吃苦。与人和谐相处,工作上能严格约束自己,时刻鞭策自己脚踏实地去走好人生每一步。回来多年后,我们时常怀念曾经的第二故乡,怀念四年间与乡亲们的朝夕相处,和姑娘们戏闹、说着悄悄话。

四年里学到了乡亲们朴实无华的品质和诚实待人的热情。那些年我们几个伙伴们常结伴一起到新塘村走走、看看,拜访我们结识的好朋友,亲切的乡亲们、关心过我们的村干部。去了还找一找当初的感觉、林厂老人、我们自己的居住点。

怀旧是人之常情,有那么不寻常的四年时光,让我们相识的亲切面孔,朝夕相伴的旧址故友、与之生活一段的岁月情怀,是多么悠久的值得回忆的朝朝暮暮,永远不会忘怀我的乡亲们!不忘我的人生二十岁青涩年轮,养育我的土地、美好的范岗风景、我的人生青春成长历程。

因此,我感悟那段历史,那是一个正确的航程,教会了我的人生。年轻时吃点苦,才能珍惜生活。下放的故事已过去四十多年了,一个小丫头品尝过酸甜之味、是我走过一段真是历史。我的故事讲完了,还有着好多情怀和一些小笑话也不一一述说了,因写作水平有限,述说不好也就到此了。

有好多朋友们,有着许多和我一起经历过那个岁月的人,你们不也是充满激情和感慨吗?而今我们迈入了人生花甲之年,多少懂得一点生活苦涩与甘露的意义,去作何品尝……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精华推荐?

远行的记忆——熬米糖

枞阳山水——横埠河

难忘家乡豆腐味

黄家墩的传说

青草高中美好记忆

古镇青草

青草:科技人才的故乡

我家这一百多年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银川哪家医院好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hj/4009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