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暨江淮普法行启动大会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市司法局喜迎十九大成果展
来源
桐城新闻网
近年来,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的职能作用,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法制氛围,全市的司法行政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先后六年被省司法厅表彰为“信息化应用先进单位”;年被安庆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政法单位”和“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年被省司法厅授予全省“社区矫正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年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单位”称号。
市法援中心现场为农民工解答法律咨询活动
以法治宣传为出发点,传播社会和谐“正能量”。广泛应用新媒体,开通了“桐城普法”官方微博,并结合“互联网+法治宣传”模式,引入“村里APP”普法新模式,在基层普法社交平台上通过图文、动漫、视频、音频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目前已在文昌西苑社区、新渡徐河村进行试点。以争创“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为契机,举办法治课、法治征文比赛、法治演讲比赛、青少年法治书画展、模拟法庭等一系列活动。加强普法阵地建设,在盛唐广场建成了法治广场,在各镇(街道)、村(居)设立法治宣传栏以及悬挂法治标语等,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上门送执行款给受援人
以法律援助为着力点,构筑为民解忧“绿色通道”。对法律援助大厅全面升级改造,采用网格化集中办公模式,实施规范化一站式服务。同时,设置公示栏、发放便民服务卡、制定《政策法律汇编》以及《业务管理手册》等,实现“零距离”服务。充分发挥“法律助残”、“法律扶贫”的职能优势,将法律援助与民计民生紧密相连。同时,建立刑事法援协作机制,确定法律援助联席会议制度及律师在公检法机关值班制度。通过短信群发的形式,向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及已办理法律援助的申请人,群发各类法律援助惠民政策短信。五年来,我市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件,接受来电来访咨询人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利益.92万元。
以人民调解为创新点,夯实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目前,全市15个镇(街道)、个村(居)共建立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个;“警民联调”工作室14个,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物业纠纷、环境污染纠纷、消费纠纷、涉电纠纷等行业性调委会7个,调解员人,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人民调解网络。同时,充分挖掘“六尺巷”精神对矛盾纠纷调处的影响力,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合作,共同申报了“中国传统调解文化在和谐司法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桐城‘六尺巷’调解为研究基点”省级科研课题,该课题被列为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全市组织系统第二片区15个成员单位组工干部在司法局集中学习
以特殊人群监管为关键点,充分发挥“稳压器”作用。建成集登记报到、入矫宣告、心理咨询、手机监控、远程探视、教育训诫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桐城市社区矫正中心。成立了社区矫正执法大队,打造了一支实战干警队伍。成立了社区矫正奖惩委员会,对不服从管理,违规违法的服刑人员,一经查实,坚决依法严肃处理。同时,创新监督管理手段。对重点服刑人员实施二十四小时手机以及电子腕带定位监控,通过技术手段弥补了管理人员不足的状况。目前,全市共有社区服刑人员名,重新犯罪率始终控制在0.2%以下。
市司法局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活动现场图
以法律服务为突破点,当好百姓身边的“法律顾问”。整合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公证律师等职能,按照“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建成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前,各镇、街道司法行政服务站、工作室建设已全面完成。“”热线时刻畅通,指挥中心每天都会安排专业律师接听热线,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自“”热线开通以来,共接听群众来电咨询人次。同时,着力推动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逐步实现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律顾问全覆盖。在市政府建立了由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团,为政府依法行政、重大决策服务。
司法干警对罪犯进入社区服刑进行宣告,告知其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的监管规定、权利与义务、以及违反监管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新的时期充满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孕育着新的希望和新的收获,市司法局将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和谐桐城、平安桐城、法治桐城,而努力奋斗!(本版由桐城市司法局供稿。)
更多文章:
专辑:谁不说咱家乡好!
《诸山此处是龙眠》之故土龙眠
专辑:文化古城的现代进程
专辑:活跃在大江南北的桐城骄子
弹丸小城,桐城何以一枝独秀?
人文桐城:天下高文归一县
为桐城增光添彩的人文之最
最桐城
「深度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好点的医院白癜风治疗最佳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hj/4010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