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233.html
本文转自:安庆日报
9月8日,在桐城市范岗镇棋盘岭村窑厂村民组的百合种植基地里,十余名工人正在收获红薯。进入秋收季节,棋盘岭村整日里都热闹非凡,“白天挖红薯,晚上挖百合,最近正是忙的时候!”百合基地负责人储昭龙说道。据悉,该基地今年仅百合一项预计创造经济效益余万元,人工成本支出达80万元左右,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
桂花、广玉兰、日本樱花、红叶石楠……走在棋盘岭村的村道上,成片的园林绿化苗木让人心旷神怡,村组屋场干净整洁,在田间劳作的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山清水秀、产业兴旺、人民幸福的美好画卷在棋盘岭村徐徐展开。然而,十年前,棋盘岭村却是一个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的小山村。
加快土地流转打造生态经济园林
“棋盘岭村属于半山半畈地形,全村林地亩、基本农田亩。过去,亩林地里生长的绝大部分都是经济价值不高的松树,成片的荒山也给我们森林防火带来了巨大压力。”棋盘岭村党总支书记程宏建说,自年开始,棋盘岭村逐步将林地流转给8家园林公司管护经营,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经济的路子。
“园林公司在林地里种植品种多样的绿化苗木,替换了单一的松树树种。经过几年的生长发展,桂花、樟树、广玉兰等经济苗木已经蔚然成荫,棋盘岭村也犹如置身于公园中。”程宏建介绍,截止到目前全村九成以上的林地已经全部流转出去,每年为村民增收万元以上。“以前荒山经常失火,现在不仅环境美了,再也没发生过火灾,我们老百姓还能收取土地流转金,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村民齐美明赞不绝口。
活用土地增减挂村美民富产业兴
夜幕降临,百合基地负责人储昭龙组织工人到地里挖百合:“为了保证百合的品质,百合采收一般都是在早晚时段。”工人们将百合从土中挖出来,抹去泥土,装进框子里。一筐筐地百合在地头一字排开,等着装车入库。“现在正收获百合的这70亩耕地,以前就是旧屋场。破破烂烂,不仅不美观,土地也得不到充分利用。”程宏建说,十年来,棋盘岭村通过持续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也带动了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旧屋场通过复垦种上了经济作物百合、红薯、南瓜;废旧窑厂通过复垦种上了棉花……
程宏建介绍:“自年以来,棋盘岭村共计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6个,新增复垦土地余亩,土地增减挂项目余亩,采取‘基地+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
年底,棋盘岭村积极引进客商,盘活了“沉睡”数年的土地资源,种植百合、红薯以及南瓜共计余亩。百合基地有力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基地每年需要七千至一万个工,人工支出在七八十万元。”储昭龙介绍道。
发展乡村旅游助推农旅深度融合
棋盘岭村“80后”女党员戴双杰经营的桐城市双福家庭农场,流转亩耕地、亩林地,建立了优质水稻、小麦种植基地,蔬菜基地和林下养殖基地。“我们的产品多种多样,有大米、面粉、米粉、炒米、咸鸭蛋等等一系列初级和深加工农产品。”戴双杰介绍道。
此外,经过多年发展,双福家庭农场也成为桐城市民周边游、节日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体验采摘乐趣、品尝原生态农家菜、体验农家大锅灶……“每逢节假日期间,来农场的游客都络绎不绝,有时候考虑到农场的承载力以及游客的体验感,我们经常要婉拒好几拨游客预订。”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到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地”,戴双杰深有感触。
“脱贫攻坚时期,双福家庭农场吸纳了20余户贫困户就业,即使是现在,也有10余名脱贫户仍然在双福农场就业。”程宏建介绍道。
“十年前,棋盘岭村只有一条水泥路,村组的路都是泥巴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满身。”说起以前村里的道路,很多村民都有深切的感受。十年间,棋盘岭村由原来的仅1条2.65公里的水泥路发展到如今37个村民组组组通水泥路,总长度达到19.8公里。“环境好了,村民富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上升,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十年间,我们见证了棋盘岭的变化,也为生态宜居棋盘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程宏建说道。
全媒体记者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