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领你学语文语文不用愁
(一)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阙无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里,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
(1)或王命急宜(2)乘奔御风(3)良多趣味(4)属引凄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的,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5.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隐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的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文章结尾引用渔者之歌“巴东三峡巫峡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阙无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里,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登幔亭峰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
(1)沿溯阻绝(2)属引凄异(3)不及返顾(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皆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本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本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阙无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里,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游大理日记(节选)
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选自《游大理日记》)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黑的词语。
(1)隐天蔽日:____(2)或王命急宣:____
(3)有峰东环而下:____(4)乃西向觅小径入峡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西向见小径人峡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B.即清碧之下流也水陆草木之花(《爱说》)
C.自三峡七百里中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D.有峰东环而下自钱孔人,而钱不湿《卖油翁》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5.请分别写出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7.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急的句子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观第五泄记(节选)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①第五: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布为”泄”,因此山叫也五泄山,是著各游胜地,②罅:缝隙,裂缝①掉:摇动。④①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栏瀑布,激起水花。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
(1)所目既奇
(2)山行之极观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数步,间疾雷声,心悸
3.本文主要描写第五泄的特点,文中为什么要写到游人“犹不忍去”?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登泰山记(节选)
①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2.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
磴几不可登
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