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母亲和邻居为琐事争吵。
邻居仗着她家有两个人都是吃商品粮的,便对母亲出言不逊:“你命不好,活该在农村受罪。我丈夫是商品粮户口,我的大女儿也是(备注:她大女儿是顶替父亲的衣钵,那时政策有明文规定,父母只要有一方是商品粮户口的,到退休年龄或者未到退休年龄病故的,家里选择一个孩子传承上辈商品粮户口)。看看你,丈夫是个种田的农民,儿女皆是。我怀疑你那丑八怪的二女儿都嫁不出去(因我小时眼睛受伤水肿动过手术,那时医疗水平有限,故而眼睑下脸颊留下了明显的疤痕),要嫁也只能嫁个土包子。她要是能嫁个商品粮的男人,那就算你们有本领……”
那个女人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18岁的我虽然不能出面和她争吵,但却暗暗在心里定下了目标:你等着,我一定要嫁个商品粮的男人为母亲出口气,绝不能被你看不起。那时年轻气盛的我也不知天高地厚,就决定非要嫁个商品粮的给她看看,这成了我后来择偶的主要目标。
20岁时,一个同龄的男孩走进我的心中,我们彼此志趣相近,情投意合。当他向我敞开心扉时,我却选择了沉默和逃避,因为他不是商品粮户口。
这期间,母亲也一直谆谆教导我:“女孩子有两次选择投胎的机会,第一次是父母,第二次是嫁人。父母不能选择,嫁人一定要睁大眼睛了。我不奢望你怎样大富大贵,只要能找个商品粮户口的女婿就足够了。吃商品粮的不用种田,粮本按月供应米油,工作使他旱涝保收。再说你有缝纫技术,算得上半个商品粮,毕竟是,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只要你能脱离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可以豆腐当家常小菜吃,我也就安心了。”
年春,有人来说媒,对方是商品粮户口,顶替父亲的职业,在镇供销社上班。一听媒人说的条件达到我理想,21岁的我便马上应允见面看看。
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个很木讷的男人,长相一般,不善言辞,都26了还没对象呢。第一眼见了,我是一百个不喜欢,没感觉。可为了打破那个咒语,为了母亲的面子,为了赌赢这口气,同时为了自己日后有个好的依靠,我答应了这门亲事。当时婆婆是一百个不愿意,几次见面对我及家人都不太理睬,可她儿子看中了我。
年,一场买卖户口的风暴席卷桐城市。当时按1.5万元/人的收费标准“卖”商品粮户口。开始还是暗箱操作,一些人托亲拜友,拉关系走后门,花巨资将自己的农村户口改买为商品粮户口,梦想以买户口来改变人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在当时的环境下,商品粮是城里人的标准,种地的就是乡下人的标志。能拥有商品粮户口,曾让多少农村人梦寐以求。在这些买户口的人群中,有的是农村富裕户,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借钱买户口的。
我父母就是东挪西凑,到处借钱,债台高筑,才给家中唯一男丁——弟弟买了商品粮户口,然后又托人把他安置在镇粮站上班。至此,家中已有两个商品粮户口的人,家人眉头渐渐舒展。
尤其那几年粮站和供销社是特别吃香的部门,那时农民卖粮特别难,一板车稻子得在烈日下排队两三天才能轮上。遇上粮管刁难,你就是辛苦排队等到,他只要看了稻子不顺眼,也呵斥你把粮食拉回家去。要么重新翻晒防潮,要么过风扇筛掉瘪稻,反正是上下车折腾累死人。
多少老农拱手作揖,求粮管高抬贵手,央求只要粮管能收下稻子,宁愿多些折扣也要卖粮。供销社那时什么煤油、尿素、化肥等紧缺物资都得凭票供应,多少没门路的人找到我的父母,就连隔壁曾嘲讽我的邻居都求救我们家帮忙卖稻、弄票。“艳子家的父母真有头脑,有远见,儿子女婿都是吃商品粮的,还那么牛气的单位,真好本事啊。”父母的声望和威信在村里慢慢传开,让人刮目相看
年我结婚时,婆婆还心有不甘:自己吃商品粮的儿子居然娶了个农村户口的媳妇,我们家真是亏大了。也因此一直对我鸡蛋里挑骨头——横竖看不顺眼,我除了忍气吞声还能怎样,谁让我高攀了她老人家吃商品粮的儿子呢!
后来,“打破铁饭碗”的政策忽如一夜噩梦至,商品粮户口变得一文不值。年,老公和弟弟相继下岗,再不能享受有工作单位的社保、医保等待遇。他们在农村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也就无法享受后来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而我因为是个农村户口,不仅享受那一亩三分地;还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粮食补贴等。
那时我们村里的土地都征用了,每年我还可以拿到土地分红,60岁后就能领到养老保险。如果双方同时都是农村户口,第一胎是女孩的话还可以生第二胎呢。而那些背负巨债买了商品粮户口成为城镇居民的人都在后悔,因为没有工作,没有单位依靠,仅凭一双手自谋职业,有的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哪里有钱买医保、社保呢?
年,我曾对上初二的女儿说:幸亏当初你爸爸是个商品粮户口,要不我就不会有你这样可爱的丫头了。女儿奇怪的反问:商品粮户口是什么?
确实,后来的孩子已经不清楚什么是吃商品粮了,什么是粮本更加是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当初我上学的时候,着实羡慕人家父母是吃商品粮的城市户口,这样子孩子自然就能传承衣钵是城市户口,自然就会觉得很有优越感。
那天弟弟抱怨道:现在是做城镇户口简单,做农村户口很难。毕竟农村户口有分红,少的几百几千,多的上万。我以前是农村的,后来买了商品粮,如今想花钱找关系重回农村户口都不行了。村里已经不接受,说是户口迁出这么多年,没给农村做贡献。现在的商品粮户口,真不如农业户口了。
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就商品粮户口这一项的盛衰,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精华推荐?
你和明星一样帅!
春天的果子
忆我的外公尹宽
城关里的小河湾
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十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