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次带孩子去一个茶餐厅吃饭,旁边桌上坐着一家五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3岁左右的宝宝。
从他们的谈话可以听出来,是大家在给奶奶庆祝60大寿。
赶上中秋节,外出就餐的人很多,平日里服务很好的餐厅,上菜变慢,服务也不再那么周到。
大概是某个菜过了很久还没上,爸爸极不耐烦地叫了几声服务员,没人前来;接着他直接站起来,气冲冲走到远处正在给别人服务的服务员跟前吼:“耳朵聋了是吗?叫你们多少次了也没人理,你们这是做餐饮呢,还是给我们这些上帝找气受呢?”
那大嗓门,在安静的餐厅异常刺耳。很多人停下吃饭,看那位爸爸。
爸爸没有停止指责:“五分钟之内上不来最后一道菜,整桌都别想让我付钱……”
服务员一直道歉,二十出头的小姑娘眼泪都掉了下来,那位爸爸还是不依不饶,直到值班经理出面道歉,答应全单8折,同时最后一道菜免单。
回到座位前,爸爸继续发牢骚,还把碗筷弄得叮当响。老人劝他消消火听不进去,最后孩子吓得哇哇大哭:“我不要爸爸,我不要吃饭,我要回家……”
这位爸爸,把吃饭的目的完全抛在了脑后。如果他顾全大局、懂得控制情绪,在上菜太慢和母亲生日之间,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毕竟老人的60大寿只有一个,这种和乐的气氛破坏掉,就失去的了温暖的此时此刻。
最重要的,孩子看到父亲在公众场合的失控,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有一天她长大,也遇到类似的事,脑子里将出现怎样的处理画面?
2昨天回老家,遇到昔日老友Y,和她聊到孩子时,她说了句话:“孩子的格局,更多是我们传递给他们一种顾全大局的思维方式。”
她和我讲了当初考研的经历。
当时,她先报了北京的一所院校,没被录取,而成都的一所大学对应的专业接受调剂。
Y和父亲在北京人生地不熟,本来她想坐公交去西站买车票,父亲却说:“我们打车去,时间要紧。”
上了出租车,父亲问:“从北京到成都,最快的火车要啥时候到?”
Y算了一下时间,如实回答,坐火车去成都,最快也是后天了。
父亲听了,直接说:“我们要现在去机场,争取今天就能见到导师。”
不等Y说话,他直接和司机说去机场。然后跟北京的亲戚打电话,说借一万块钱,麻烦他给送到机场去,孩子要去成都面试。
Y惊呆了,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为了省去县城4块钱的车票钱,会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买菜都趁快中午才去集市……而头一次来北京的他,为了让女儿早一天争取机会,竟然当机立断,要坐飞机去。
那次,光机票就花了五千多。看着父亲把厚厚的一沓钱交出去,Y心疼的都哭了——那可是父母种地半年的收入啊!但正是父亲这个决定,让Y在调剂中抢得先机,成为那位导师当年的最后一名学生。
回家的火车硬座上,父亲说的一句话,让Y铭记一生:“爸爸是节省,但知道啥时候该省,啥时候不该省。比如同样去城里卖鲜玉米,爸爸早去十天,一根玉米就能比别人多卖五毛钱;你上学也一样的道理啊,我们多花几千块坐飞机,挺心疼钱,但你早一点接触老师,机会就多一点;说不定就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多争取了一天时间,你就提前一年读研,提前一年毕业,提前一年工作……”
父亲说得有点啰嗦,但Y记住了最核心的那句话以及延伸意义:知道啥时候该省,啥时候不该省;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比如时间和机会,什么是可以咬咬牙舍弃的,比如金钱和面子。
任何时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都是最不划算的买卖,顾全大局、学会取舍,孩子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远、更宽、更后劲十足。
看完这篇文章您的感悟和心得
欢迎在下留言区评论与我们分享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