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汉调研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沈工友报道7月13日,市委书记刘中汉在市商务局负责人陪同下就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市领导王红松、潘利民陪同调研。
刘中汉一行先后到桐城商贸城、蜂献蜂业、农夫商城配送中心和桐城电商大厦,详细了解了部分电商企业经营销售、人才引进、员工待遇、跨境电商业务开展等情况。随后,在电商大厦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在听取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后,刘中汉对我市近年来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并取得明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新常态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广阔前景;要进一步拓展视野,以坚实的步伐,扎扎实实推动电商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综合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努力使电商成为我市创业的热土、新业态的高地。
市科技局、农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陆应平研判当前雨情部署应对措施
7月13日下午,市长陆应平来到市防汛指挥部,认真听取了市气象局、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关于近期我市降雨发布情况的汇报,研判我市当前雨情,并积极部署应对措施。
陆应平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密切 胡锦光报道7月13日下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高怀荃率队来桐检查指导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副市长张支南陪同检查。
高怀荃先后到桐城九中和天城中学两个受灾群众安置点,详细了解了安置点安置群众人数,安置点饮食用药和饮用水情况,安置点值守人员安排等,并对两个安置点供餐食堂提出了具体要求:供餐服务人员不仅要进行健康体检,每天还要履行晨检制度,有发热感冒症状和皮肤有化脓性感染的人员不得上岗工作;加工食品的原辅料要履行索证索票和查验制度,杜绝发霉变质等不合格原料加工食品;冰箱食品要生熟、成品和半成品分开存储;要合理安排备餐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2小时,超过要进行再加热处理,避免高温高湿带来的污染变质;餐具要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一次性餐具要使用有资质厂家提供的符合食品规范的用具;要做好食品备样。
在桐城九中食堂,高怀荃俯身查看大米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向食堂负责人了解食用油、猪肉来源,告诫要仔细检查蔬菜原料,避免使用发芽土豆等变质蔬菜加工食品,如有豆角一类的蔬菜一定要烧熟烧透,高怀荃还来到备餐间,了解了餐具消毒和备餐情况;在天城中学,高怀荃查看了冰箱食物存储,一次性餐具的标识,检查了食品备样和相关记录,对食堂改造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高怀荃还慰问了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工作人员,要求安置点值守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受灾群众的服务,也要牢记职责,对食品药品安全进行宣传和指导,抓住任何一个细微环节,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保证大灾后不出大的疫情。
据悉,我市共有受灾群众安置点49处,其中百人以上的就有19处,该局对百人以上安置点都安排了专人值守,其他安置点定期巡查,指导安置点救灾捐助食品存放、供餐操作规范、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等相关工作。
安庆市及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陪同检查。
施平来桐查看国省道及农村公路水毁灾害点
周重张植骏报道7月13日,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施平一行来我市查看国省道及农村公路水毁灾害点。安庆市委常委、副市长华克思及我市领导陆应平、陈先锋陪同。
施平一行先后来到G桐城石河桥坍塌灾毁点、S桐城练潭段路面淹没灾点。每到一处,施平认真察看灾情,对我市在应急抢险、道路抢修、隐患排查等方面工作成效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施平要求,我市各相关单位要认真核实、摸准道路具体受损情况,时刻注意水位涨跌情况,对国省道、县道、农村公路因水毁中断的路段,必须做到安全措施到位,在最短时间内抢通,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老百姓出行安全。交通部门要及时深入全县各个乡镇农村公路,全面对农村道路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统计;要加大巡查密度,确保险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置;要做好水位下降后公路淤泥的清洗工作,切实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安庆市及我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企业抗洪救灾:家园危急!企业在行动!
7月1日至今,6天的强降雨导致范岗镇各村不同程度受灾,洪灾期间共转移群众余人次,该镇各级干部、普通群众纷纷上堤上坝,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在这中间,还有一支优秀的志愿队伍在抗洪救灾工作中英勇无畏、大爱无私,这就是范岗镇企业家支部。
从花园村村委会主任章代胜口中记者得知,7月2日晨,因连日持续强降雨,加上上游水库泄洪,花园段水位暴涨,多处河堤出现塌方,约有米河堤出现险情,洪水离堤面最近的地方只有30厘米,村里有多村民处在圩畈中,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圩堤一破,他们的处境更是岌岌可危。
指挥部当即决定,一方面要紧急调配物资,组织人力抗洪,防止决堤,另一方面要尽快组织群众撤离。但村里和镇里的人力物力有限,如何安全快速完成两项任务成了很大的难题,危机迫在眉睫。
在得知汛情后,范岗镇微威集团、和义塑业、金阳钢构、紫金鹏印务等二十余家企业纷纷请缨要求前往一线抗洪保堤,他们自发组成企业家支部,并带来了企业员工,近百人的队伍紧急走上河堤,搬沙袋、打桩,全力加入抢险工作中,堵住已经被冲开的河堤缺口;企业老总驾车帮忙转移安置危险地带人员。险情排除后,又积极组织捐款捐物,截止目前已达20余万元;微威集团专门为转移人员腾出厂房安置了约40余名灾民,华臻家居、华星烟机公司等企业还为安置点人员准备了饭菜和饮用水等生活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吃上卫生可口的饭菜。
在抗灾抢险中亲自上阵扛沙包的威微胶件董事长李斌商今年已60岁了,加固河堤的时候仍然抢战在一线,他告诉记者:“当社会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更要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才能无愧党员身份,无愧于人民群众!”(赵玲玲)
雨夜新渡
入夏,雨就反复地下,似乎没有停过,到了7月1日,就有点变本加厉,像童话里发了疯似的老巫婆,桐城的各大圩堤,在它的法术摧残下迷失温良本性,纷纷打破缺口,吞噬了河两岸的农舍以及丰收在望的庄稼,同时严重胁迫着人的生命安全。一时间,我们的眼里、 雨这个时候稍稍收敛了一些,新渡大河里的洪水象排山倒海一样,呈摧枯拉式的汹涌向前,两岸的民房胆战心惊的注视着眼前这个洪水魔怪,生怕它爬上来吞噬了自己,我眼里的那个安详的新渡此刻陷入泽国的汪洋之中。河堤上灯火透明,到处都是人,今夜无眠。镇里与村里的干部在挨家挨户的做劝移工作,可是他们抱着与家园誓死共亡的决心,不愿搬出已经住惯了的房子,忠诚的看家犬来回的奔跑,像是嗅到了什么。接我们的镇村干部握着我们带队领导的手,你们是人武部派来的吧,太好了。站在门口的民众看着我们身上的迷彩服装,以为我们是解放军,相互转告着,救援部队了,我们可以不用撤离了。此刻我还真希望自己就是一名人民的子弟兵,看着眼前这些可亲可爱的异乡人,假设没有暴雨,我来丰腴的新渡走一走,看一看,到他们家去串串门,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天,黑得可怕,乌云压顶,我没有想到以这种方式来新渡,眼前的这条河堤我熟悉,那是从双港的鸭子回桐城,经过这里。再来,可是河堤老了,已经豁口瘪腮。疯狂的河水一遍遍地撞击河堤,还是想越过河岸去兴风作浪。一辆挖掘机已在河堤上忙碌起来。“河堤被洪水冲垮后,我们就发动村民积极进行抗灾自救,此时正值上游牯牛背水库泄洪,风浪非常大,抢修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我们就先用大石块往缺口处填,目前缺口面积已经控制,最担心的就是二次缺口。”当地村干部说。1点30分,雨停止肆虐,河面上的风浪变得稍小些,我们就抓紧与当地施工人员赶紧趁着这段时间争分夺秒地进行抢修。新渡镇已经调集两部农用车拉来石块和沙土,送来0条编织袋,我们先是把石子装入袋中,再装填沙袋,然后把沙袋堆放在已被堵住的缺口上,继续加固,再在外侧河堤上放置沙包。看着冲垮的堤岸渐渐地合拢,我感觉特别欣慰。
凌晨六点,新渡镇镇长刘建权和他的同事从另外一个河堤匆忙赶来,一脸的倦意,看来和我们一样,也是整宿没有睡。这时有50名名副其实的武警官兵接替我们参与到抢险中来,我们才带着一身的疲惫离开新渡大堤。今夜在新渡,与新渡人同呼吸共命运,也是前世的缘分,祝福新渡!(汪向军)
用敬业和爱心服务群众——记防汛抗洪中的金河村计生员倪霞
灾难可以将人打到,也可以激发出人的昂扬斗志和力量。倪霞,一名88年出生的80后,吕亭镇金河村计生员,入党发展对象。
在洪灾面前,她率先垂范,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她用敬业和爱心服务每一位群众。每一个和她并肩工作的同事,无不被她所折服,每一个认识她的村民,无不对她亲近佩服。如今,洪水已经过去,人们的生活又逐渐恢复了平静,回忆起过往的经历,她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责任。
沉着应对的巾帼带头人
7月1日上午,桐城普降暴雨,河水陡涨。地处两河之间的吕亭镇金河村形式危急。正抽空回家看望年幼孩子的倪霞接到圩堤防汛的通知,二话没说,将抱在怀中的孩子递给外婆,“妈,圩堤需要人员防汛,孩子你帮着照看。”年仅5岁的孩子还没有弄清什么回事,母亲的身影已走到了门外。
7月1日下午,河水在暴涨,随时都有破圩的可能。“金河村立即进行人员转移!”接到镇政府的紧急通知,在圩堤防汛的倪霞又立即投入到人员转移工作中。金河村范围广、村民多而且大多数是老人。
他们留念自己的家园,虽然知道有危险,但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劝离工作非常缓慢,但危险又在逼近。“大爷,洪水随时都可能来。来我牵着你!”“大娘,你先离开,家中我帮你照看。”……一句句地劝告,虽有时也带有“欺骗”的性质,但在危险时刻袭来的情况下又有什么其他更好地办法呢?
一个村民组一个村民组地奔波呼告。她的衣服上、头发上、眼睛上、全是泥浆,但她却毫无察觉。饿了,就在路边吃点饼干;渴了就喝点矿泉水。作为80后那是爱美的年龄,但此时,他完全顾不得自己的形象了,昔日的“女神”俨然变成了一个“女汉子”。时间就是生命!面对还有那么多未撤离的百姓,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再快一点,多一秒钟也许就能多转移一名群众。
在倪霞的努力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奋战下,截至破圩前,金河村所有村民都进行了安全转移,无一人生命安全在洪灾中受到威胁。
晚上11时多,看着最后一名村民上了前来接送人员的车辆,坐在泥泞路旁的倪霞笑了。
“我个人没做什么,是不怕吃苦、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取得了胜利,我为全体工作人员感到骄傲和自豪!”倪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使命,真正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到实处。
百姓信赖的贴心女干部
村民顺利转移了,本想可以休息一下,向家人报个平安的她又接到镇党委通知——立即到石南初中安置点值守服务。
一天的马不停蹄,一天的劳累奔波,再加上着急上火,倪霞面容憔悴,半边脸也因为牙龈发炎高高肿起,可却丝毫没有影响她工作的劲头。
接到通知后,她立即赶往安置点。这时,路上已有很深的积水,车辆无法通行。倪霞和其他工作人员一道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抓着探路的树枝,深一脚浅一脚地缓慢行走……
安置点停水停电,灾民近余人。倪霞赶到安置点立即对村民进行登记,安排住宿点,和政府联系为灾民安排食物、蜡烛、蚊香等。“倪主任,我住在哪?”“倪主任,我家小孩饿了,可有吃的?”“倪主任,我家可进水了?”……面对群众的一个个问题,倪霞总是面带笑容地一个个解答和落实,虽然笑容中更多的是憔悴。
夜深了,灾民们逐渐安稳下来。劳累了一天的她没有休息。逐个住宿点查看——蜡烛燃尽了再点一支;蚊香烧完了再燃一柄;村民被子脱落了帮着拉上去……
7月2日,随着灾民的增多,倪霞更加地忙碌。每位受灾群众的吃、穿、住、病首先想到的就是她。
7月3日,灾民人数日趋稳定。也许是连续多日未见自家的情况,但灾民的情绪出现波动。倪霞看到这一情况后,首先找了几个受灾群众了解情况,然后走进群众中,将抗洪一线传来的信息告诉群众;将 “我也牵挂我的家人,我的孩子。我已一周没看见我的孩子了。”倪霞哽咽地说。洪水来临前,倪霞安排好家人就没有回去一趟。7月7日,“家中的水退了,但家中满是泥。你什么时间回来打扫呢?”家人打来电话。“安置点还有不少灾民,他们更需要我,我现在还不能回去!”自到石南初中安置点,倪霞没有回一次家,在安置点和灾民同吃同住,关心他们的生活。
“我爱我的家,但广大的灾民也离不开我。”倪霞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她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着自己,舍小家为大家、舍私利为大义的品质感染着每一个人。
7月10日,同事们、村民们看到仍坚守在安置点她憔悴的面容深陷的眼窝,心疼地问她:“你如此苦自己,到底是为了啥?”倪霞笑着说:“这点不算苦,苦的是灾民,我做的能让他们感到安心我就知足了!”
就是这样一位柔弱的女性干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谱写出巾帼不让须眉的绚丽篇章!
7月10日,金河村党总支会议研究决定,结合倪霞同志在防汛抗洪中的突出表现,一致同意将该同志转为中共预备党员。7月11日,镇党委书记郝建彬在石南初中安置点检查工作时对倪霞的敬业精神和博大爱心予以赞扬。“妇女也是半边天。”在防汛抗洪中,倪霞们的身影不再靓丽,嗓音不再清脆,发型不再时尚;她及他们遍身泥泞,满面疲惫;爱臭美自拍的她们在洪灾中没有一张清晰的照片,只是在人群中留下她们芊弱的背影、沙哑的声音。正是这千千万万个倪霞用她们不壮硕的身子谱写出一曲女英雄的赞歌!(何立春)
攻不破的堡垒——新渡镇姚坂村7位村干抗洪救灾素描
7月1日前后的持续强降雨,新渡镇姚坂村7位党员村干部带领村民奋力抗洪,谱写出干群同心携手保卫家园的壮美赞歌。在群众的眼中,村党总支就是攻不破的堡垒,共产党员就是坚强的脊梁。
7月1日大清早,党总支第一书记程正便赶到村里。中午,接到长虹村民组出现险情呼救,立马驱车前往转移群众。他承诺保证转移村民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在转移过程中,爱车陷进淤泥,他全然不顾,心中只有姚坂村民的安危,继续安置转移村民。7月3日大清早,他首先向自已单位国税局救助,国税局立刻送来公斤大米、50桶食用油、20把雨伞,解决安置点村民燃眉之急。接下来,程正又继续募集救灾款近3万元、救灾物资价值3万余元。程正已在村里连续十几天没回家了,忙抗洪、忙安置、忙查灾、忙灾后生产自救……爱车丢在被淹的路边;奶奶身患癌症在合肥手术;医院缝针拆线,他无法脱身去做去看。
6月30日,大雨一直在下,三湾河水位持续上升,情况十分危急。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党总支书记张礼贵,迅速召开会议,制定抢险方案,一支由7位党员村干与13位群众党员组成的20人党员抢险队,出现在三湾河堤上。7月1日中午,长虹村民组全体村民必须转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人就有一切。”张礼贵朴实诚挚的话语,打消一个又一个不愿转移村民的侥幸的心理,只有2小时,全组村民随他一起转移到了村部安置点。别忘了,张礼贵是从三湾河堤上奔跑过来的,还没吃午饭哩!
从防洪防汛的命令下达开始,村委员会主任胡孝高,始终坚守岗位,奋勇在前。抢救受困人员和物资,深入河堤巡查排查,细心劝导群众转移,安置重灾户。防止转移人员回流功劳簿上,可得给他大大记上一笔。他经常半夜三更地喊醒村民组长一道,挨家挨户巡查。村民胡赛阳、胡泉两次溜回家,都被胡孝高巡查“逮”回。“你们这是在拿生命作赌注,万一出意外,我无法向上级交待,更对不住你们的家人!”每次逮到,都是这句苦口婆心话。问二位为何不再偷跑回家?都笑着说没用,还是被胡主任逮回来!
6月29日开始,党总支副书记张西恒,带领欧阳峰、张礼泉等6名党员,坚守青庙水库管理,负责泄洪。每日里看见他,总是一脸憔悴,头发零乱,眼睛青肿,裤腿一只高、一只低,脚上的雨靴布满了黄泥。问他如何辛苦?他憨憨一笑说:“人累点没事,但求能安全挺过这几天吧!”
灾情发生后,文书程启新不分昼夜,积极摸排房屋、道路、良田等的受损情况,及时上报争取各项救灾扶助。冒雨陪同国元农保公司保险员实地查看,定灾理赔。
村妇代会主任刘春荣,更是忙坏了。每日既要为巡逻队伍准备雨靴、雨衣,又要为村部安置点的村民准备一日三餐。灾后募集的每一笔物资、救灾款,她都分门别类登记在册,进出都有详细流水帐。
计生干事华婧,家有行动不便的奶奶、幼子需要照看。从6月30日起,她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第一个来到村部,打扫卫生、烧好热水,分配救灾物资,还经常帮老人送救灾物资上门。有人提议给华婧孩子分配一件牛奶时,她断然拒绝:“乡亲们心意我领了,牛奶还是分配给最需要的人吧!”
灾情发生后,该村7位村干已成功转移受灾群众人,无法投靠亲友的52人,分别在村部与板桥小学妥善安置。
一个党总支就是一座灯塔、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村干就是一根标杆。在姚坂村安置点采访,受灾转移的村民感慨地说:“生死倏关时刻,党员干部就是村民的主心骨啊!”(孙传银)
双港镇:高赛圩堤上的“圆桌会议”
连日的降雨,双港镇高赛圩经受守住了一次又一次险情考验,同时也得到各级政府的 为了确保高赛圩堤的安全,7月12日中午,镇村干部在高赛圩防汛指挥部的大堤上紧急召开会议,双港镇党委政法委员戴成、宣传委员张波积极召集涉及高赛圩堤安全的山明、高赛两村委员、村民组长及市、镇水利专家汇聚一起,就下一步的抢险保堤工作进行分析、协商和安排,同时要求各村做好以下几点要求:
一要认清形势,确保安全。现在的大堤安全直接影响到我镇抗洪救灾全局,更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几万人饮用水安全,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不能有侥幸心理,更不能麻痹大意,功归于溃,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好头确保安全。
二要群策群力,严防死守。各部门要做好各自的工作,包括备料、巡堤、抢险,要发动群众,发扬群众的力量。做好信息的畅通,一有险情及时汇报,及时组织力量抢险,确保万无一失。
三要联防机动,统筹安排。高赛圩堤涉及两个村,大家要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哪里有险情,就组织两村的抢险力量,互相应对,从物资力量、技术指导、险情通报、人员调配上统筹兼顾,有的放矢。会后各部门和村领导都表态,坚决打赢保卫高赛圩堤的攻坚战,向双港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胡六八胡英云)
一次特殊的捐赠
7月12日下午,天城中学九三届一班同学代表汪巧飞、姜永虹、张学庆、汪名益和程堂义等来到英雄章季兵家和双港镇潘赛村群众安置点,分别送上了由该班同学集体捐助的款项。
“这些钱是我们天中九三届一班全体同学的一点心意。两份捐款虽然数额都不是太大,但我们认为意义非凡。”这次捐款发起人程堂义说,“捐给章季兵亲属,表达了我们对英雄的敬仰,在那样的危难时刻,章季兵没有任何犹豫就作出如此壮举,并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其精神的确值得倡导和我们学习;捐给双港镇潘赛村群众安置点,是因为我们的母校天城中学也坐落在双港镇,我们对这片生活、学习了三年的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在这样的大灾面前总想着能为她做点什么,正好潘赛村安置点远离集镇,交通不是很方便,更需要帮助。”
而关于这次捐款,还有一段故事呢,“按照同学们的说法,我们差点都成为‘网红’了。”原来,洪灾刚发生时,有同学就在天中九三届一班同学群里提议以捐款物的方式为家乡抗洪出点力。作为群主的程堂义当时考虑到现在有多种捐款渠道,就有点犹豫。“但后来发生的事却让同学们很感动:在桐城的同学张学庆、汪名益不顾个人安危,纷纷投入到抗洪一线的战斗中;更有娇小的女同学潘若冰从安庆特地回到家乡做志愿者,并且购买些灾民需要的物品捐献出来……他们以自己的亲历每天在同学群是讲述我们可爱的家乡正在遭受着灾难,乡亲们正亟待援助;而他们的行为已带动江雪莲、黄学琴、汪团结等同学加入到了捐助的行列……看到这些,同学们都要求我组织起来为家乡的抗洪抢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他们的募捐行动就开始了。
募捐结束后,作为组织者的程堂义感触良多,就写了一篇文章《桐城天城中学:“堂主”募捐记》。“‘堂主’是同学们根据我名字给我这个群主的雅称。为什么要写这篇小文呢?主要是同学们的捐款行为很让我感动:好多同学都是通过不同渠道为赈灾多次捐款了,但他们看到倡议后二话没说再次奉献爱心;有些同学由于各种原因一时无法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和许多大企业等的捐助相比,大部分是工薪阶层的我们的确捐款不算多,但同学们的无私奉献和对家乡这片土地的热爱,却是多少钱都无法表达的。”程堂义说,“诚如同学汪团结所作的诗所言,‘天中学子,九三一届。祖国各地,栋梁之材。 6月30日以来的连日特大暴雨,致使我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农田冲毁、大棚倒塌、农业设备被淹,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48.6万亩,超过在田农作物总面积的90%,成灾面积36.5万亩,全市余家农业经营主体受灾严重,农业生产及农业设施损失逾3.5亿元,是全省受灾最严重的县(市)之一。
灾害发生后,市农委紧急动员全市种植业系统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抗灾减灾,24小时值班调度灾情,及时制定详细的灾后补救方案。市种植业管理局组织三个专家组,到重灾区开展灾后生产恢复技术指导和抗灾减灾工作督查,抽调20多名技术骨干赴灾区驻点,全市余名基层农技人员日夜奋战在生产救灾一线,指导农户加强灾后田间管理,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对可救稻田,集中力量排水救苗,对绝收田及时进行补改种,及时做好灾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同时,多方协调有关农资经营单位组织调运对路可靠的生产救灾用种子、化肥、农药等。并协调金融部门通过“农担通”、“银政保”等金融产品运作提供资金支持。
截至目前,全市对灾后作物实行喷肥、喷药面积达40万亩次,受灾作物已基本恢复生长。首批78吨补改种种子已全部发放到户,已退水绝收田块补种晚粳稻面积3.6万亩,补种其它作物0.3万亩。下一步,重点是对退水田块补种“早翻晚”水稻及旱杂粮、蔬菜等,力争将全市农作物受灾损失降低到最低。(吴文舟)
市自来水公司:坚守岗位冲锋在前,情系灾区奉献真情
7月份以来,我市连遭暴雨袭击,多个地区受灾严重,人民群众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危急关头,市自来水公司全体职工坚守岗位,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积极投身到抗洪抢险中。先后排除了二水厂原水管线险情,攻克了因源水浊度上升导致的净化难题,确保了出厂水水质,保障了我市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为尽快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市自来水公司于7月9日在公司开展了“情系灾区奉献真情,爱心捐款”活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短短两天的时间,公司名干群积极踊跃为灾区捐款元,公司捐助灾区元,合计元。
在此次灾害中,市自来水公司全体干群充分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用行动彰显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展示了公司“两学一做”学教工作成效。(赵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