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扶风马氏家族进士考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旧时读书人要考中秀才、举人、贡士十分艰难,而要成为进士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考中进士是读书人的最高境界,是光宗耀祖的最高荣誉,也是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据有资料统计,安徽省明清二朝代共有进士人。桐城明清二朝代有进士人。我从家谱搜集,桐城扶风马氏家族明清二朝共有进士10人,其中二对父子双进士,一对兄弟双进士。可见马家文风之胜,不愧为名门望族!

01

桐城扶风马氏家族的十位进士

字泰符,号六初,又号皖屏。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年)进士。历任江西分宜县知县、南京刑部主事、广西道监察御史;山东、广东按察御史,南京光禄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等职,与同朝左光斗监察御史一直交好。因刚直揭露朝廷弊端,被奸党魏忠贤所害。左光斗被打入死牢时,马孟祯也受牵连削职为民。左光斗被捕时,将一家妻儿老小托付给马孟祯,马孟祯一口答应说“理所当然”,并把自己重孙女许给左光斗长孙。马孟祯著作颇多,削职时被焚烧,仅《奏略》4卷行世。

马孟祯孙,字倩若,号正谊、华胥。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历任广东阳江知县,山东兖州府定陶县知县,山东同考官;升兵部督捕司主事。勅授文林郎,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在任知县期间,洁己爱民,政绩卓然。清顺治十八年()授山东定陶知县,被当时定陶百姓称赞道“陶有好官曰马公”。博学工诗,著《秫庄集》40卷。《桐旧集》徐璈评:“平生博学工诗,所著《秫庄诗集》,论者谓:‘得少陵门径,律体尤博丽沉雄,足配江左三家。’”马之瑛与从叔马懋勋、马懋学、马懋德、马懋赞、从兄马之瑜六人,常在马孟祯别业“怡园”吟咏唱和,以文采知名,时称“怡园六子”,名噪一时。马之瑛六子:马敬思、马孝思、马继融、马教思、马日思、马方思,皆以诗文闻名于时。

马之瑛四子,字临公,号严冲。清康熙十八年()进士。历任会试考官、《会典》纂修、署日讲起居注官,翰林苑编修。著有《严冲诗古文集》20卷、《〈左传〉纪事本末》40卷、《等韵捷要》2卷、《古学类解》8卷、《群书集粹》16卷、《蠹斋杂俎》6卷、《皖桐幽贞录》等。当时大儒徐乾学对其才识为极为叹赏。

字复曾,号鲁予,精通经术,清嘉庆二十五年()进士,授四川阆中县知县,未几卒于任,例授文林郎。著作多散佚,仅存《〈春秋〉略例》。

字伯顾,号星房。清嘉庆二十二年()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改浙江长兴县知县,浙江乡试同考官,调归安、乌程、德清知县,升知州。后因坐事罢职,发配新疆,因参帅府军谘,凯旋奏复官,得旨原品休归。授儒林郎,晋封奉直大夫。历主敬敷、庐阳、河朔各书院。

(?--),字稷甫,字器之,又字鲁陈,马瑞辰之父。嘉庆六年()中进士,曾历任合肥、休宁、东流教谕。历任侯选知县,赠中宪大夫。马宗琏“少从舅氏姚鼐学诗、古文词,所作多沉博绝丽,既而精通古训及地理之学。乡举时,以解《论语》过位、升堂合于古制。”马宗琏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大师,主张“以解经必先通训诂,而载籍极博”。著作有:《春秋左传补注》3卷,《毛郑诗诂训考证》4卷,《周礼郑注疏证》,《说文字义广证》,《战国策地理考》,《经堂诗抄》,《谷梁传疏证》,《公羊补注》,《汉南海、郁林、苍梧、合浦四郡沿革考》等。

宗琏长子,字献生,又字元伯,嘉庆十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工部营缮司主事,擢郎中。马瑞辰一生,可谓宦海沉浮。在工部郎中任上,遭同部料工某诬告,被罢职遣戌沈阳。时任吉林将军的文诚公富俊,聘马瑞辰为白山书院山长,生徒中式者二人,富俊以课士有效,向朝廷请赏,给马瑞辰主事一衔,荐擢员外郎。仅过一年,又因事复遣戍黑龙江,马瑞辰上折以赡养祖母为由捐赎回籍。居家数十年,以著述自娱。

闻太平军之乱,命二子团练乡兵。家人以其老,让他避之山中。咸丰二年,桐城陷,其子死于难。贼兵搜山,围其宅,见一老人傲慢上坐,拽之起来,怒诘为谁,马瑞辰站起大声吼曰:“吾前工部员外郎马某也!”劝之降,不仅不屈,骂声愈厉,于是遇害。

马瑞辰是清代中期《诗经》研究的大家,著《毛诗传笺通释》32卷,足以代表清代《诗经》学研究的最高成就。至今,对学界研究《诗经》特别是语言训诂方面来说,此书仍然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徐世昌在纂《清儒学案小传》时便评到:“桐城学者多以文章名,鲁陈(马宗琏)受学于惜抱而研经考史不为方、姚传派所囿。元伯(马瑞辰)继之,遂为毛郑专家之学,于经师中高踞一席。”梁启超在其名著《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三百年学术史》中,将马瑞辰、胡承珙、陈奂的“新疏”列为清代乾嘉汉学中《诗经》学研究的代表,给予了高度评价。

字行甫,号励齐。同治二年()进士。即用知县,福建多县知县,福建乡试同考官,例封文林郎。

字彦郇,光绪二十四年()进士,即用知县,晋补选道员。民国山东肥城县知事,江苏南汇知县等,以疾回乡。著有《彦郇所著书》若干卷。余不祥。

马振仪二弟,又名君实,字冀平,号寄翁,又号无寄。光绪二十九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三年进士馆法政大学毕业,授检讨,充国史馆协修官、编书处协修官、法律馆纂修官,京师地方审判厅推事,安徽高等审判厅厅长;民国十一年,受聘为安徽财政厅厅长,任内,淮河两岸患水灾,他建议拨款赈济灾民,并拍卖自家房产,向灾民捐资数千金。民国十四年任国务院参议、兼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理事长等职。撰有《世曼寿堂诗集》4卷,《考察纪要》等传世。

以上明、清两朝十名进士中,有两对父子,一对兄弟。父子双进士分别是:八世马之瑛和九世马教思父子,十四世马宗琏和十五世五瑞辰父子。兄弟双进士为十八世马振仪和马振宪。

02

关于扶风马氏家族

扶风马氏家族是马姓发展史上第一个名扬天下的马氏望族,真所谓“天下马氏出扶风”。

史料载,战国时期,赵国赵惠文王儿子赵奢,为赵国固疆御敌立下汗马功劳,赵惠文王赐赵奢为“马服君”,赵奢后人便以“马服”为姓,后单取“马”一字为姓,赵奢便成为马姓始祖。

秦灭六国,赵国亡。马姓家族一路南迁至陕西扶风县——今陕西咸阳杨陵区。

东汉名臣马援,为马姓十世。西征南讨为东汉王朝一统天下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因其战功卓越,后人推之为扶风马氏始祖,扶风马氏在陕西成为豪族。

后扶风马氏人流向南方,福建、台湾、东南亚各地均有扶风马氏族人定居繁衍,台湾马英九也是扶风马氏后代。

桐城扶风马氏家族是元末明初从江西鄱阳瓦屑坝移民而来,在鄱阳马姓亦为巨族。明永乐年间,桐城马文昭,任河北迁安县知县,有二子名俊、良。两子均为知县,可惜都早逝。

六安州霍邱县有赵姓学生,游学桐城,入赘于马文昭家,配马文昭女,誓无论今后贫贱富贵永不改姓,故名马骥,成为桐城扶风马氏一世祖。至今已二十多世。

03

关于桐城扶风马氏族谱

自六安州赵姓学生入赘于桐城,改为马姓名马骥,为桐城马姓始祖,至重新续谱时已数百年,马氏有谱而百年余未续。

马其昶父亲马起升,亦称慎庵先生,积极承办续谱之事,怎奈年代远久,兵荒马乱,族人居住四方,资料确难收集,而未能成书。马其昶克服重重困难编成,但自京城归桐后多病,病逝于年。族人马子乾、马公执两人与族中诸人商量(众推马子乾为主事),将马其昶原稿稍加增订,请姚永朴为族谱作序。其昶是永朴姐夫,姚家与马家世代姻好,姚永朴毫不推辞,欣然作序。续谱给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详细资料,将激励后生效先祖而奋进。但续谱至今又近百年,恐难有德高望重之人,师其昶先辈,再续族谱以显马氏之辉煌。

我家原本有《桐城扶风马氏族谱》一本。文革前夕,父亲将谱送给了在上海的马家人,具体是谁我不知道,但上海马家我只知道马茂元一家,马茂元辈份比父亲高,但父亲比他年长6岁。

马根生老先生曾告诉过我,他家有一套马氏家谱,年,我请托原石河高中马振鹏老师向马根生老人请出谱本进行复印,这才有了我这一套家谱。今年清明,我们重游北大街,方知马根生夫妇已辞世几年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hj/40339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