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大事小事早知道(7月12日)

桐城大事小事早知道(7月12日)

1.合肥市桐城商会及在肥桐中校友向我市灾区捐赠万元

吴文舟报道7月12日,合肥市桐城商会及在肥桐中校友向我市灾区累计捐赠万元人民币,其中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捐赠万元。省政法委原常务副书记苏泽泉,合肥市桐城商会常务副会长蒋天赐、项清,市委副书记、市长陆应平等出席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上,陆应平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合肥市桐城商会以及在肥桐中校友对我市灾区的关爱、鼓舞和援助。他表示,一定会把大家捐赠的善款用在群众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上,把善款监管好、使用好,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早日夺取重建家园的最后胜利,以最好的灾后重建成效向关心、支持家乡的爱心人士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根据捐款人意愿,万元善款中,2万元定向捐赠给舍身救人英雄章季兵家属,10万元用于资助桐中今年考上大学、家庭困难又受灾严重的优秀学子。

市民政局负责人等参加捐赠仪式。

2.锲而不舍创奇迹

——双港倾力决战老高赛圩纪实

7月10日下午3点多,在双港镇老高赛圩月亮塘段,一场堵漏保堤的战役打响。驻堤镇村干部和水利专家,以及由当地群众组成的抢险应急小组迅速就位,他们分工明确,忙而不乱。

在装料场,抢险群众分成两组抢装石料。提袋的拉开袋口,握锹的铲装碎石,装好后立即有人拎起放到运输车上。

潘赛村64岁的桂国联开着自家的三轮车,一趟趟抢运物料。车子刚停下来,他就爬上车箱帮忙卸料,风风火火,忙个不停。

同村的潘旺发也在车上,他拎起沉甸甸的袋子,放到驮运物资人的肩上,来一个,发一个,腰弯酸了,就用拳头捣几下。说起这位67岁满头白发的老人,一直坚守在圩堤上的村党总支书记潘国平很是自豪。“听家里人打,说圩有危险,老头子就火急火燎从南京他儿子处赶回来了。”驮运石料是个重活,潘老二话没说,连续几天,只要一抢险就上堤。“保圩就是保家,这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是我们大伙的事,人人都要扛一份责。要不是这样搞,圩早就破了。”潘旺发说。

车子到不了月亮塘段,抢险队伍就用肩驮,一包包、一捆捆运送物料。现场镇村干部和技术人员紧张安排、调度、处理。堤埂渗漏处由碎石包堆起的一段坝渐渐增高,紧密结实。

一处小的渗漏隐患终于被排除。

双港镇老高赛圩堤全长2.1千米,一旦决堤,潘赛、山明两个村将有人口受灾,要转移群众人,亩农田将被淹没。临近的长丰、龙山村一部分受到影响。杨新公路将遭水淹。尤其要重点

7月初,全市抗洪抢险面临最严峻的形势。随着周边塘合圩、练潭圩两个万亩大圩的漫破,老高赛圩的防汛压力陡增。双港镇党委政府迅速调整防汛工作重点,果断作出力保老高赛圩的决定。双港镇镇长汪名东表示,保护老高赛圩,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山明村党总支书记汪军谈起7月6日晚上的那场大抢险,依然心有余悸。

7月6日晚11时,村民巡堤时发现一个大管涌,直径大概有15公分。当时堤上有50余人守堤,大家一呼百应。驻扎在圩堤上的高赛圩防汛抗旱指挥部估计人手不够,又立即调来村民余人上堤。在镇村干部指挥和技术专家指导下,动用大型挖机,打桩90多根围堰,灌装多个编织袋进行封堵,经过5个小时鏖战,至凌晨4点终于成功封堵,排除了险情。

由于长时间受高水位浸泡,大堤险情不断。7月1日至10日,出现大小管涌多处,有时候1小时内出现4、5处,可谓“七处冒火,八处冒烟”。上堤抢险村民最多一天达多人,正常上堤80人。山明村离圩堤较远,村里准备了两部面的、5部轿车接送抢险村民,村干部拿出自己的私家车,无偿用于抢险。

早在6月中旬,在镇里布置下,两个村就组织村民组长和老党员确定好抢险应急人员。每个村成立5个应急小组,每组20人。随时待命,随叫随到。7月1日后,每天安排32个人两班倒24小时巡堤,小的管涌,村里都自行解决。

老高赛圩就这样成功除险,傲然突兀的创造了今年桐城防汛抢险的一个神话。

群众发动到位,组织有力;干部纪律严明,坚守岗位;专家科学指导,沉着应对。双港镇党委书记吴新宇这样回顾老高赛圩的抗洪。

7月10日上午,安庆市委常委、副市长华克思,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玉萍到双港镇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对前期这方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在前期力保的基础上确保创造更大的奇迹。 (赵国平)

3.安庆市总工会情系我市灾区爱心捐赠受灾群众

沈工友报道7月11日,安庆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林建一行带着价值1万余元的大米、食用油、电风扇等生活必需品到金神镇和孔城镇转移群众安置点,给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和关怀。市领导潘利民出席捐赠活动。

杨林建一行在慰问两镇安置点群众时,详细询问了受灾群众当前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希望我市继续全力以赴做好转移群众安置工作,确保安置群众吃、住、生活都有保障,与受灾群众一起共渡难关。

市总工会负责人参加活动。

4.老高赛圩堤再次洋溢欢声笑语

老高赛圩堤,真的是让我们纠心。自六月尾连降大暴雨以来,我们桐城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各地圩堤河坝连连漫破,而我们的老高赛圩却能傲立不破,尽管每天都有管涌不断,渗漏百出,始至今日真的出现了不少于二百处管涌,但我们都及时组织民工在第一时间予以排除和处理,每天扛沙包,围“燕窝”,灌石子几乎已是家常便饭。村里每天按排民工巡堤,抢险都在上百人次。

尽管如此,7月10上午在朱燕塘月亮塘堤段再次突发重大险情,一个用于抗旱灌溉的涵洞出现爆裂,高赛河水倾泻而下,眼看因强水流而倒至决堤的危险,果真那样我们干群几乎坚守小半月的保堤成果将是功亏一簣。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险情,潘赛圩村党总支书记潘国平同志短暂的惊悚之后马上就冷静下来,并且迅速召集周边几个村民组男女老少齐上阵,短暂的聚集分工后,打桩的,运石籽,扛泥包的。一百多人的抢险队伍井然有序,尽管如此,由于上口水位过高,一时仍然无法阻挡住那强悍的水流,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村民潘祥林和潘忠学两人不顾年迈和水深的危险,跃入水中,扎着猛子,试图能摸到上口涵洞的源头,在现场水利专家的指导下,用泥包堵住涵口。面对浩瀚的河水,都已年愈花甲的两人一次,二次……潜入水中,经过多次的水底摸索,终于找到了溃口的源头,经过十多次的扎进水中,两位老人硬是把二十多袋泥包堵住了涵洞口,水势终于减弱了。险情总算得到了控制。其时已近十二点,我们都已筋疲力尽,但是大家都沉浸在保住堤坝的喜悦中,月亮塘埂再次洋溢着村民们的欢声笑语。(汪斌)

5.用行动写就大爱——记抗洪救灾中的石南初中校长雷子规

6月29日夜,暴雨袭击了桐城市吕亭镇,金河村、连山村、新店村受灾严重,洪水冲毁民房,冲走财物……一夜之间,三百余人无家可归。

7月1日下午2点30分左右接到上级通知——石南初中被确定为灾民安置点,并让该校校长雷子规立即赶往镇政府,参加抗洪抢险紧急会议。

在去参会途中,雷子规同志通知在学校附近的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紧急到校,准备安置点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联系居住在外地的老师和职工尽快赶往学校,协助当地政府做好先期到达灾民的安置工作。

镇紧急救灾会议后,雷子规同志来不及回家拿洗换衣便立即赶到学校。路上,洪水已淹没了路面,情况非常危急,但雷子规同志没有退缩,洪水淹没多条通往石南的道路,经辗转于下午4点赶到学校。到校后,身上的衣服已全部湿透,没有来得及换衣鞋和休息就立即召集来校的教职工召开会议,布置任务,并向与会教师倡导:在灾难面前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用心去照顾好、服务好我们石南的父老乡亲,一定要确保灾民在我校住得好、吃得好,得到稳妥安置。

下午6点,灾民已达余人,后继灾民正在不断转入。7间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1座学生餐厅顿时就成了三百余名灾民临时的“家”。此时,安置点停水停电,这么多灾民的喝水吃饭问题怎么解决?“烧水做饭的事,我们学校来安排。”面对在场焦急的镇村领导,雷子规同志主动请缨。随后,迅即安排专人紧急购置大米、油盐、蔬菜;调来女教师到食堂帮忙;安排人员连夜担水……7点多,一份份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了安置灾民的手中,“真的要感谢学校,让我们有了躲避风雨的地方,感谢各位老师,让我们有热菜热饭吃。”

暴雨仍在倾盆而下,灾民仍在不断涌入。人员住宿怎么合理安排?楼道、教室没有照明怎么办?事情一件接一件,繁多而忙碌。雷子规同志没来得及吃一口饭又投入到新的工作安排中。暴雨中,校园内处处能看到雷子规同志忙碌的身影……

灾民住宿点的蚊香点了吗?楼道里的蜡烛燃烧完了吗?灾民还有其他的需求吗?雷子规同志逐个逐个住宿点查看,蚊香烧完了就轻轻地再点燃一饼;蜡烛烧尽了就重新点上一支;灾民们被子滑落了就轻轻地帮他盖上……在夜晚巡查过程中,雷子规同志看到一位老奶奶在默默哭泣,得知她是金河村村民,家中的房屋被洪水冲毁,儿子又是智障的情况后,雷子规同志当即从自己的口袋中拿出仅有的几百元递给她。几百元虽然不能解决她家的困境,但这份心意却能让这位老奶奶感受到丝丝暖意。

夜深了,灾民们陆续安静下来。雷子规同志没有休息,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看看灾民,对偶有到来的灾民及时进行安置。据镇村领导介绍,随着灾情的发展,明天被转入安置的灾民将会更多。雷子规同志坐在办公桌前思考着明天的工作……

7月2日清晨5:30,大雨继续下个不停,灾民已达余人。一夜未眠,雷子规同志已满脸憔悴,声音嘶哑。同事们看到疲惫不堪的校长,都劝其休息一下,“受灾群众还在陆续赶来,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等都安定好了再说。”灾民的增加,安置工作就愈加繁重。雷子规同志拖着疲惫的身体又投入到新的一天繁忙的工作中。

7月2日,在安置灾民的同时,大批爱心企业和人士捐助的物资也在不断运进安置点,搬运人手严重不足,“来,我们一起下。”校园垃圾多了,带领教师冒雨清理……困了,就着椅子靠一下;渴了,喝一口矿泉水;饿了,就一口方便面……又是一天的忙碌。

7月3日,4日……大雨仍在继续,安置点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疾风知劲草,灾难见真情。谁说教师只能舞笔弄墨?谁说教师只会夸夸奇谈?谁说教师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在抗洪抢险的后方,在石南初中灾民安置点,雷子规及她的石南教师团队以“教书先生”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余名灾民临时的“家”。面对灾难,他们没有怨言、没有退缩,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用自己质朴无华的行动,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诠释得淋漓尽致。她及他们难道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敬、最可爱的人吗?!!!(教育局)

6.为谁辛苦为谁忙?——新渡镇永久村党员抗洪救灾侧记

7月1日前后,连续的强降雨致挂车河水位猛涨,新渡镇永久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这儿是我的家园,这儿有我的父老乡亲!为家园安澜辛苦,为父老乡亲安全忙碌,我们要冲锋在前!”汛期,该村全体党员,喊着一个共同的口号。佩戴党徽,亮出身份,战斗在抗洪抢险最前沿,为群众遮风挡雨。他们成立了一支由村两委6名党员、与14名群众党员骨干,组成的20人抗洪抢险小分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水情进行动态监测,在险工险段实行地毯上排查,不留一个死角。

7月1日下午暴雨如注,挂车河水位陡涨。抢险小组巡查中突然发现,挂车河永久段茂密的竹林中,有四处渗漏或管涌。20人迅速分成四组,每组5人立即投入抢险堵漏。只用1小时,四处险情全部排除。但他们一个个双手双脚磨擦出大大的血泡,浑身瘫软,累倒在地上,可是一想到安全熟睡的家人和村民,一种难以言喻的快乐涌上心头。

7月1日晚,一夜的暴雨,该村程新组55岁老党员程八年,也一夜未眠。他冒着大雨、穿着雨靴、拿着铲子巡了一夜本组60户村民的门槛。谁家门槛快进水了,他立即用泥土筑高拦水。次日上午,眼见水漫“程新”,他迅速组织本组人安全转移。作为一名农民党员,在当前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和义务。

在永久村,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像程八年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很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这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他们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勇于担当,保卫家园。

(孙传银)

7.嬉子湖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彭天辉防洪抗灾纪实

7月1日我市普降暴雨,嬉子湖镇松桂村俞畈圩外河水位暴涨,内外圩水位差近3米。圩堤上今年四月份刚建成的千瓦的排涝站机器在轰鸣着,镇村两级安排二十余人的抢险队在风雨中坚守忙碌着。这时从雨中走过来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年汉子,咦!那不是嬉子湖镇党委副书记彭天辉吗?他不是在市里参加党代会吗?原来会议一闭幕,他就直接赶来了分工村防洪圩堤第一线。

到场后,彭天辉简单地听取了村主任的汇报后,带领相关人员冒雨将米长的圩堤再次巡查一遍,问候了抢险人员,对险要处一一进行排查,发现有多处险情,并及时请来了有防汛抢险工作经验的水利站站长樊泽正和大家一起对当前汛情作了分析。由于外河水位已超警界水位近1米,彭天辉果断提出,保堤,停止排涝,动员圩内群众提前做好转移准备。大部分群众都不理解,目前圩埂还能扛2尺水,为什么要停止排涝。特别是插田大户黄长生想不通了,说放着好好的设备不排涝保庄稼,我们的损失谁认。这时彭天辉将黄长生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种田辛苦,且成本高。你看,水位在不停地涨,内外水位差在不断增大,圩堤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倘若因为压力差导致破圩,圩内的56户群众生命财产就会受到很大损失,对于退水后,再排涝恢复生产也不迟;彭天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对黄长生分析了利害关系,最终黃长生主动将电机闸口拉下,停止排涝。此时天色已晚,雨还在一个劲地下,彭天辉紧接着又带领一班人奔赴圩内俞畈组,挨家挨户的动员,告诉大家,汛情严峻,做好撤离准备,对2户危房户彭书记要求村干帮助立即转移。

7月2日暴雨依旧,俞畈圩外河水位继续暴涨至堤顶,保堤己是人力不可抗拒了,洪水开始漫堤,他将现场情况向镇里作了详细汇报。立即带领突击人员投入转移群众战斗中,彭书记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首先安排老人、小孩先转移。安排2辆中巴车帮助输送受灾人员。村庄里部分道路已有齐胸深的洪水,且腥臭无比,此时的彭书记冲在齐胸深的水里,没有雨衣,没有伞,暴雨湿透了全身,我劝他到高处休息一会,他说赶紧叫群众撤离,我还行,边说边帮助一位群众运送日用品。最后大家伙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地又喊了一遍,没有人应,都认为所有人员已全部安全撤了,可以撤退了,雨还在不停地下,此时地彭书记果断地说,不行,我刚才从群众的口风中听出应该还有人员好像是孕妇不愿转移出来,他喊来分片村干,询问谁家有孕妇,经过分析排查,应该是俞世文家的儿媳妇回来了。“赶紧过去”,“彭书记,您就不要过去了,我们过去就可以了”,彭书记说:“不行,我是指挥长,一起去”。当彭书记带领我们趟水摸到俞世文家门口,洪水已漫到他家里,俞世文及老婆、儿媳妇三人在家,坚持不走,理由是,孕妇不方便、家里禽畜需要人照顾,家具日用品没有处理好等理由,淹掉一楼我们可以上二楼;我当时气不打一处来,真想骂他二句,彭书记摁住我,对老俞语重心常地说,东西没有,可以再买,家园被毁可以重建,生命无轮回,有人就有一切,另外我以一个党委副书记的身份担保,您上去以后,一定会安置好你们,让你们吃得饱、睡得安,在彭书记的真诚的感召下,老俞看着全身湿透的彭书记,惭愧地说道,对不起,我痴长六十多岁见过三次大水,没有见过这位干部对我们百姓这么负责到底,态度这么好,惭愧惭愧。说完,拉着老婆,扶着儿媳妇,什么都没带,上了我们的小船,上岸后,彭书记安排了一辆车将他的儿媳妇送往肖店的娘家,望着离去的车子,老俞对彭书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一定服从安置,支持政府工作。理解、理解简单的话语,朴实的心,感动着百姓,感召了我们,洪水无情,人有情,我们的彭书记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

从下午四点到晚上九点多,彭书记一直浸泡在齐腰深的洪水中组织并亲自转移群众,经大家共同努力,成功将俞畈圩内56户人及贵重财物全都转移至安全区域,到了松桂小学安置点,彭书记不顾吃饭换湿衣服,又耐心做安置人员的心理思想工作,他以一位镇党委副书记的身份保证政府会让每一个受灾群众吃得饱、睡得安,灾民们看到镇领导身先士卒,以一颗真诚服务于人民的心,让灾民深受感动,安置点群众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一致要求领导回去洗澡吃饭休息。

现在,彭书记还坚持在抗洪救灾安置第一线,他心中装的是受灾群众,想的是怎样使受灾群众尽快地重新走上正常的生活,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是他工作的宗旨。(盛奠成)

8.孔城安置点的“暖男”志愿者

孔城初中安置点有个名叫朱睿的小伙子,来自老街社区,憨厚。他自7月1日安置点设立起至12日,一直在那里。

哪里都能见到他身影。他佩戴志愿者胸牌,搬运物资、发放饭菜票、打饭时维持秩序、参与巡房。他还与灾民交流,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除此外,办公室烧水、保洁他全包。他对谁态度都好。安置点干部说,这小伙子能干,亲和。十几天下来,朱睿与安置点干部及灾民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被大家亲切地成为“暖男”。(孔宣)

9.孔城镇:“战地”吴春富

中间者为吴春富

写着写着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又继续写。自7月1日孔城镇遭遇洪涝灾害以来,安徽省作协会员、孔城镇外联办副主任吴春富一直奋战在抗洪救灾最前线。“吴老师,快同某同志一道去某堤”,“吴老师,我们这有好的线索快来”、“吴老师,爱心车队来了快去报道”……已经53岁的吴老师这么多天来一直奔波不停,管不了危险,顾不上疲劳,多次为了捕捉一个感人的镜头差点掉进水里,党委书记率镇村干部冒险进入溃破圩堤查看灾情时他在,镇长凌晨带队撤离群众时他在。他白天深入一线,晚上挑灯夜战,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和温暖的瞬间。这么多天以来写的报道不计其数,许多媒体都有他的文字,特别是《孔城干部奋力救群众》的图片还登上了《安徽》头版,他的文字和图片感动了无数人,弘扬了社会正能量,真正践行了“两学一做”。 (汪玲)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jt/4002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