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之际,桐城桂林方氏始迁祖移居桐城。从此,门第渐盛,科第仕宦显于时,诗文治学称于世,几百年来虽历经浮沉,时至今日仍人才辈出,有“江东华胄推第一,方氏簪缨盛无匹”之称。
“话到桐城必数方”,且不说“百科全书”方以智的成长经历能否为解决“钱学森之问”提供借鉴,方苞为何会被尊为桐城派之祖,方观承、方维甸、方受畴一门两代何以能出三总督。这里,现只谈桐城桂林方氏的由来。
▼1
始居凤仪在县城
明弘治六年,许浩(浙江余姚人,字克大,时为桐城儒学训导)为《桐城桂林方氏家谱》作序云“方氏其先由广信迁鄱阳,由鄱阳迁徽之休宁。宋季讳德益者迁池之池口,元初又迁安庆桐城凤仪坊,今为桐城人。”方德益好义,来到桐城有两件事载入史册,一修桥,二让路。《江南通志》、清朝《桐城县志》均有记载,许浩也在序中称他“倜傥忠厚,勇于为义,尝割屋基为儒学前路及石甃桐溪桥,遗迹犹存”“科第相承而家日以大”“益积而益倍,则其后必昌矣”。
方氏住在县城凤仪坊历经五世。五世方法为“靖难”殉节后,其兄方端居凤仪坊,“历六世至明嘉靖间鬻钱如畿为御书楼”。凤仪坊祖居至此属于钱氏。
▼2
桂林坊立为方门
?方法去世时其长子方懋(字自勉)才十五岁,弟十岁。方懋把产业让给伯父方端,自已另在城东隅筑茅庐奉母居弟。明宣德年间,在大宁寺巷口买了乡进士黄镕的基地建造房屋,名为断事坊。
方懋善交鸿硕之士,与金腾高、史仲宏交好,邑中人称三杰。《家谱》又载“腾高、宏尝自以其子不克绍述,而羡自勉五子有五龙之目,已而仲氏佑成进士,季氏举于乡,自勉五十一而卒,至成化元年以佑贵,勅赠四川监察御史,都监王瑞题其门曰‘桂林’,族乃大。”
方氏后人认为其族始兴于自勉、自宽两兄弟时,《家谱》记载“创桂林第材木皆自宽手料,德望威仪亚于其兄,乡人称双璧,吾宗之兴。自勉运智,自宽运力,犄角之功也”。
方懋第三子方佑,天顺元年(年)中进士,成化元年(年)巡按广西桂林。按明朝制度,子贵父荣,方懋虽已去世多年,仍获勅赠四川监察御史。
其时,方氏科第仕宦兴起,凤仪坊内方氏牌坊林立。据《弘治桐城县志》记载“世科坊,为洪武己卯举人方法立;联芳坊,为正统丁卯举人方佑立;奎光坊,为成化己酉举人方瓘立;登庸坊,为成化丁酉举人方印立;桂林坊,弘治戊申知县陈勉为方氏五举人立。”
都监王瑞,望江人,成化五年(年)进士,成化十七年升都给事中,明成化年间著名谏官,《明史》有传。也许是因为相同的忠孝持家,秉直为臣理念,王瑞和方家成为儿女亲家。《方氏家谱方印小传》有记载“(印)四女:长适黄榜;次适贡生王之辂;次适望江王栎,给舍瑞子(俱罗太君出);次适余渚(舒出)。”按传统文化观念,题写府匾一般会找德隆望尊者,王瑞题府匾应是受到方印子辈之请,应在成化十七年之后。
古代对别人的子孙美称为“兰孙桂子”,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相应的居住地便是“蟾宫桂林”了。方佑为官巡按桂林是方家的光荣,桂林坊的树立更是方家的荣耀。《家谱》提了“桂林”二字“族乃大”,则是委婉含蓄的表达,如同承蒙吉言之意。其时方家已人才济济,府匾“桂林”二字对于方家而言是相称的,同时也是对后代的希冀。
▼3
桂林之号渊源深
寻根问祖,归根溯源。德益公迁桐至自勉公历六世,一切都安顿下来了,人丁兴旺,社会安定,自然要问自己从哪里来的问题了。
方学渐(十一世)的《合谱辩》《阙疑》有详细介绍。从六世方自勉开始就寻找德益公的源头,可惜的是由于战乱,具体脉络已很难考证,时至今日也没放弃,但大略源头还是知道的。
方以智在《合山栾庐占慕述》里有写“台谏伐阅,世号桂林。种德艾后,笃生南琛。(桂林公讳佑,巡按广西,故世称桂林世家。讳向、讳克皆台省)”。
既然能说“世号桂林”,那么应该前辈也有称“桂林”的。《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有记:“歙之方,自河南固始,无别出也,江南、闽广之方俱出歙乡之东乡,无别出也。歙之东乡,则今淳安也。方之在徽歙者,皆出淳安,谱牒甚明。”经查在淳安果然有桂林方氏的存在,而且是第一大姓,方氏迁之江苏溧阳一支也有称桂林方氏的,现存有《桂林方氏宗谱》多部。
据《桂林方氏宗谱》记载:“桂林,则其先桂公由歙之苏村来宅于淳之帮源,桂公因己名桂,遂庭植五桂,期子孙盛同燕山窦氏之荣,故名其居曰桂林方氏。”
《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有五子,文行并优,时人赞为“窦氏五龙”。冯道有诗《赠窦十》:“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颂扬。对于这些来历,方懋时期也许就知道。方传植在《桐城桂林友庆堂之支谱》叙文中有记:“自勉公创修家谱,即以桂林名族其后”。方氏五举人“桂林坊”的树立,王瑞府匾的题写和这些典故不能说没联系。
▼4
桂林一枝是谦称
方氏一向崇实,方学渐更甚,其在《合谱辩》和《阙疑》中对是宋朝状元方逢辰的后人表示怀疑。其父辈子容公方照也作诗曰:“家谱编修重复重,宋元旧已失先踪,但能亲睦吾桐族,何必徽州更认宗。”
方鸿寿在《方以智年谱》中也称“世为河南郡桂林方氏。始祖德益由休宁迁桐城。”方德益后人不诬祖、不忘祖,遂称“桐城桂林方氏”,作谱为《桐城桂林方氏家谱》,而不枉称为宗谱,本族人之间互称为“本家”而不称为“宗家”,桐城凤仪方继称桂林方。
也有人认为桐城桂林方来源于成语“桂林一枝”,更多的是来自方氏内部。如舒芜先生,只是没有明确说明原因。
《晋书·郤诜传》“(郤诜)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侍中奏免诜官,帝曰:“吾与之戏耳,不足怪也。”诜在任威严明断,甚得四方声誉。”“桂林一枝”本是郤诜自谦词,说自己不过是桂林中一枝,昆仑山上的一块玉而已,只不过前面的话带有了自信。
方氏对外自称“桂林一枝”这是中国谦卑礼让的传统文化,尊外贱内。如问“先生贵姓?”答曰“鄙人姓方”。方家内部流传“春风得意,桂林一枝”一句,相传是乾隆皇帝为直隶大臣方观承所题。“春风得意”亦是来源于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乾隆所题还是对方氏的盛赞。
桐城桂林方氏对外宣称“桂林一枝”乃是传统文化的谦逊;家谱改称“桂林”意在铭记祖德,不忘源头;府匾“桂林”却是期望家族人丁兴旺,团结互爱。
?精华推荐?
寻根记
感动中国的,不止是六尺巷
宰相张、黄华许方、麻溪姚、戴冲张氏发扬家族正能量,赈济受灾群众!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白癜风医院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