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桑拿模式即将开启,你准备好了吗

昨天傍晚18时12分,迎来了小暑节气。“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暑,热也,小暑即为小热,盛夏已经来临,天气开始炎热,却还没到最热。但“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正值初伏前后,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桑拿模式”即将开启,你准备好了吗?

这些地区,有大到暴雨

中央气象台7月6日预报,未来三天,黄淮南部、江淮、江南中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上述局地还将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天气预报显示,安徽这一周都将会在淅沥沥的雨中度过,你准备好了吗?

小暑三候   

温风至:小暑之日“温风至”,这“温风”是热风,但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全身污垢;再如舒展在温水之中,此时温风徐来亦如酒,也可兴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

蟋蟀居壁:后五日“蟋蟀居壁”,指蟋蟀生而还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飞。它农历七月后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令小院鸣声鼎沸,天越凉离人越近。待农历九月不入户就要冻死,十月就在床下鸣了。它名“促织”,为督促女子纺织,“促织鸣,懒妇惊”,是为警示。

鹰始挚:再五日“鹰始挚”,这时鹰已先感知到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了。

入伏食俗,地道美味

饺子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中国有古语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热汤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小暑:防湿和防热

吃要清淡重点在于健脾消暑化湿

天渐渐热起来,人容易食欲不振。小暑时节,饮食以清淡为主。但不等于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最重要的是注意营养均衡。任何一种营养物质都要适量摄入,为了清淡不沾荤腥只能让人抗高温和疾病的能力下降。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点“苦”,苦瓜、芹菜等,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作用。同时,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不要常做剧烈运动

小暑养阳,应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最好不要从事剧烈的运动,尤其是心血管患者和年老体弱者。当然,“少动”不等于“不动”,运动宜选择在早晨和晚上的凉爽时段,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骑自行车为主,到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

适度出汗,可以抵御外邪侵袭,过度出汗,则会使人体阴阳平衡不协调而耗损阳气。心血管病人出汗多,会处于相对脱水状态,血液浓缩则可能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会使病情恶化,出现头晕、胸闷、憋气、心慌等症状,严重时就有可能突发心梗。

起居有些要注意的地方

外出散步时,记得“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室外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

高温酷暑下,有些人喜欢光着上身乘凉。其实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

来源:人民日报









































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jt/40064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