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雨
城市的雨,永远夹杂着灰尘,留下的是一片片的污渍。城市的人,一遇上雨,便支起了雨伞,套上了雨衣,皱起了眉头。
1忽然想起家乡的雨来。
春天的雨,绵远悠长,像小夜曲,滴答到天明。大人们脸上堆满了笑容,说春雨贵如油。孩子们惊喜的是,一夜之间,桃花初放,柳枝再一次偷偷地绿出了细芽。
夏天的雨,总是来得那么突然,那么猛烈。刚才还是骄阳似火,突然间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那雨不是下的,更像是用盆倒出来的。风声雨声中,夹杂着奔走呼号、鸡鸣狗叫。夏天的雨后,刚刚掠走的酷暑立刻被更加炽热的烈日代替。常有雨后的彩虹,那是送给农家孩子们的礼物。
秋天的雨,一派万木萧条的景象。雨后的残枝败叶,洒满一地,而树干便在这样的风雨中一天天地秃兀了,露出天空中大片飘飞的云儿来。只有雨中的池塘还露出一丝生机,菱角在池塘中藏满了果实,茭瓜鼓着肚子青翠地立在水边,荷叶上滚闪着晶莹的雨滴。
冬天的雨,又冷又湿,只有变成雪的时候才是另一番世界。雪花飞舞,悠悠闲闲地飘到地面,开始的雪不幸化成了水,后继的雪仍奋不顾身,然后慢慢地越积越厚。雪中的夜晚,如罩满月,走在雪地里,“咕吱咕吱”的声音能传得很远。
2小时候的雨很好玩。
那时住的大都还是草房,雨中的屋檐另有一番景像。雨小时落下的是一滴滴,雨大时落下的是一串串。初下时的雨滴还染着稻草的茶褐色,滴到地面,冲出一只只小沙窝,有时还能冒出一排带响的水泡来。
无边的花草树木尽情地享受着雨的滋润。叶片发出的声音就像是乐队在合奏,风儿也加入了这场盛会,簇拥着在雨中欢快地舞动。雨中的水稻田,漫出的雨水从一条条排水沟溢到池塘中,发出哗哗的声音。鱼儿在那里一闪一闪地向上飞跃,猫儿就在旁边湿漉漉地守候着盛宴。
雨后的小路,湿滑泥泞。行人小心翼翼,张着两臂,紧低着头,步伐却迈得很小。夏天的雨中光着脚走路甚是便捷,冬天则要穿上胶鞋。一旦遇到粘土之路,鞋上的泥土便越积越多,有时一只脚上有四五斤之重,而行人窘迫的面容和变形的走姿也越发滑稽可笑了。
冬天的雪,飘飘洒洒,大地银装素裹。孩子们像过节般地在雪中欢快地嬉闹,在笑声中多出了一堆堆雪偶。雪后天晴,屋檐下挂满了晶莹透亮的冰棱。一双双冻得通红的小手,敲打出一阵阵清脆的响声。
3那时的雨具也很特别。
用得起金属骨架伞的人并不多,一般是手工制作的油纸伞,再好一点的是油布伞。纸伞和布伞都是竹子做成的支架,用纸或布蒙在上面,再用桐子油涂抹,散发出一阵阵桐子油的香味。纸伞虽没有布伞结实耐用,但更加艳丽、精巧,提在手里,支在雨中,引人频频注目。
做农活动时就得用上雨衣了。塑料雨衣虽然价廉,质地却远不如从矿山捎回的胶布雨衣。值得一提的是棕榈做成的雨衣——蓑衣,还有棕榈叶与竹子编成的雨帽——斗笠。蓑衣虽然很厚重,造型却别致,穿上去远看像稻草人,但冷天穿上它不仅可以防雨,而且还可以避寒。斗笠大得有点夸张,避雨的效果却是出奇的好。
用不起雨具的人还很多。将化肥包装袋两个长边剪开一侧,雨天的孩子们就顶着它去上学。这样简易的雨衣当然不可能遮挡住全身,所以孩子们一路奔跑着前行,嘴中还发出“哦呵哦呵”的叫喊。
4农家的雨是有味道的,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乡以水稻为主,适时适度的雨水是庄稼的甘霖,是丰收的盼头。那雨滴在地头,更是甜在农人的心窝窝里。
连日的干旱,农人们天天守候在收音机旁,不时仰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有时好不容易盼来乌云密布,还滚过几阵雷声,却不见一滴雨水。有农人扎着堆,低着头,吸着旱烟,发出长吁短叹。
水乡还有一个更让农人们愁眉不展的时期,那就是梅雨季节。连日的阴雨,水田内涝,河水暴涨,辛苦半年的劳作眼看着可能颗粒无收,更严重的是水灾还会危及简陋的房屋,那将是无家可归。夜听雷雨,心如刀绞。这样的水灾,大的我亲历过三次,只能用不堪回首来形容。
收获的季节,下雨却不是件好事。凉晒的粮食,不期而至的暴雨能把它们一咕脑儿冲进沟塘之中。连绵多日的阴雨,也会让刚到手的粮食发霉变质,那“黄米”吃得很冤屈。
5最难忘的还是夏天在雷雨中做着农活,那可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那雨、那风,大到用不着雨具的地步。对挨在身边的人讲话得冲着耳朵叫喊,十步开外的东西全笼罩在水幕之中。风刮得行走都很困难,有时得弯腰侧身挪步;雨大到只能张着嘴呼吸,很奇怪当时我的眼睛是怎么看见东西的;而雷则很响很响地就在头顶上炸开,急促而猛烈,令人心惊肉跳。
开始时的风雨能迅速驱散夏天的酷热,煞是舒坦。但时间一长,即便是炎炎的夏天也会打出冷冷的哆嗦。
很想再回趟故乡,再淋一回故乡的雨。
严肃,桐城金神人,马鞍山市第九中学党总支书记。
征稿本专栏寻找一百位社会各界作者
专题交流乡情乡事
欢迎踊跃投稿
注明工作单位、职务或职业
邮箱:xiangfu
foxmail.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