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春,安徽桐城市人。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诗词学会会员;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政协桐城市文史委员会委员。
桐城张英《东西龙眠二十咏》品读
张英(-),字敦覆、梦敦,号圃翁,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十六年(年),入直南书房,曾充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康熙曾赞其“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康熙四十年(年),致仕,隐居桐城龙眠山。卒谥文端,雍正时赠太傅。著有《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文端集》等。
张英不仅是治世之能臣,经国之贤哲,也是词章之大家。他学博词鸿,扬扢风雅,凡歌功之颂铭,陈说之策论,讽谏之奏疏,都成华章。尤其是他在公务闲暇,除散文以外,如《赐金园赋》《龙眠古文初集序》《五亩园记》等,还写了大量篇什,有《存诚堂应制诗》四卷、《存诚堂诗集》二十五卷、《笃素堂诗集》七卷,佚诗若干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文端集》称他:“簪笔雍容,极儒臣之荣遇,矢音赓唱,篇什最多。”他的诗作,鼓吹升平,赞颂朝廷,则典雅和平;抒怀状景,言志咏物,则清微淡远。
作为诗人张英,他兼擅台阁、山林二体,为古来所罕见。他的应制诗原本经史,言廊庙,歌功颂德之中喻含着治平的理想,不乏稽古义理的深邃和温柔敦厚的风范。而他的状物写景咏怀遣兴的诗章,言山林,志耽丘壑,既存林泉之高抱,也处处蕴含着耕荷之陶然。
张英一生著述繁富,篇什尤为煌煌。与人赠答往来,游历雅集,情之所至均成诗章。而最能体现他逸志的,则为歌咏故乡桐城秀美山川的诗篇。他说自己“自幼至老,好言山林农圃耕凿之事”,这从他的许多描写龙眠山景物诗中可以读到。《东西龙眠二十咏》就是他钟情故园山水、寄托归隐之思的一代表作,是自宋代以后,士人咏龙眠山胜迹的又一经典之作。
桐城龙眠山为大别山余脉。《道光桐城县志》云:“桐城西北诸峰皆从天柱发脉而来。”“龙眠山毗连舒城,亘绵重复,岩壑深秀。”北宋时,李公麟绘有《龙眠山庄图》长卷,文学家苏辙题《龙眠山二十咏为李伯时赋》,宋代黄庭坚有“诸山何处是龙眠,旧日龙眠今不眠”诗句,传诵一时,龙眠山由此名闻天下。明清及至近现代,文人墨客,每有吟咏。
《东西龙眠二十咏》五言古体,共二十首。诗前有序:
“吾邑西北,倚山麓”为城,出宜民门,取道于大士岩,行数里,渡溪河,左则越巢、三都馆,右则青埠潭,左氏昆弟居之。两山低处,中横一径。吾诗所称谷口是也。居民数家,酒帘村市,樵子出入所经,弛担结侣,咸憩息于此。自此而玉龙峡为东龙眠径,越岭跨涧,至似古山房,泉源在焉。石马潭为西龙眠径,层峦迭岫,倏忽开阖,至社坛而窅然深矣。凡予足迹所历,各为六韵以志之。”
全诗似一幅瑰丽的画卷,将桐城龙眠山二十景一一展现。诗中所咏龙眠山景物凡二十处,它们或为山中自然景致,如:大士岩、青埠潭、玉龙峡、杏花村、桃花洞、石马潭;或为作者的好友山中别业,如河墅、越巢、三都馆、似古山房、媚笔泉、写园、长松别业、黄柏山房、椒园、环翠山房;还有作者自筑于山中的读书休养之所,如赐金园、芙蓉岛。断事坟则是方法的墓冢,社坛为村民祭土地之所,作者三兄于此处筑“景麟堂”。
全诗状景言志,别有情致,主要有以下三个特色。
白描景物,别有洞天。“峰峦莽回互,水石相环抱。”读全诗,虽未曾前往一游,使人仿佛见到深秀的龙眠山“苍苔古木鬅鬙于山之巅”(何永绍《游龙眠山记》);绿水萦回,山水相依,古曲水清音不绝于溪,迭岩隐于沟壑,幽径皆有杜衡芳芷。于此小坐,奔流似在肘腋之下。诚如清代桐城何永绍所叹:是殆别有天地。如写《玉龙峡》:“我昔在内府,得见公麟图。苍莽玉龙峡,雪瀑如溅珠。”作者致仕回乡,流连于龙眠山双溪形胜,又写有《赐金园记》、《芙蓉溪记》诸多散文,其它诗作也有多首咏双溪景物,“金园十二咏”写学圃斋、等十二处景观。其《双溪诗二十六首》极写垂云沜、等龙眠名胜之秀美,写此诗韵致相融贯。
寄兴山水,以明心志。与李公麟描募的《龙眠山庄图》不同的是,伯时画卷呈现的龙眠山仙气飘渺,非似人间,高古不可接近。作者在诗中所咏,皆有烟火气,这是受陶诗的影响。诗中像“昔贤遗烈在,清风满岩公”(《越巢》)“结庐虽不多,风神自萧散”(《三都馆》)的吟咏多处可见。结庐是隐逸文化的表达。明清两代桐城城内名园错综,而高门人家宦海沉浮多年,稍有积累,又必早先卜一风光怡人之所,在城外构筑别业,待到致仕还乡,花时月夕,邀请诗友文朋燕集,这些庭园别业就成了交流治学经验或拈题分韵即兴创作的最佳场所,或成为观耕稼穑的理想之地。
作者诗中所咏的“三都馆”、“越巢”是左氏所筑,越巢曾是忠毅公左光斗读书处;“桃花洞”端恪公姚文然读书处。“赐金园”则是作者回里闲适的观耕之处。京华喧闹,官场纷纭,机关莫测。而回乡后居于此园,则谢轩冕、远尘嚣,没有了人生之形役,机事之日劳。园有书琴花木,足可以侣春花与秋月,心与自然相融,“惟白云之可怡,誓栖息于林皋”、“怀古人之可见,接羲轩而道存。”诗中多有归去来兮的咏叹:“选地种松杉,聊为子孙计。”(《社坛》)这与作者少小即言农圃耕凿之事相一致,也是作者秉持“守田者不饥”准则的具体实践。
古风拙朴,格高韵永。纵览作者诗集,其诗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体。这首先源于作者朴厚纯粹的诗性。书载皇帝称他不失古大臣之风,又尝闻他行走在龙眠山道,给樵人贩夫让道,可见其风神朗然,有三代古贤之高洁。
严羽《沧浪诗话》云:正始之音,“惟嵇(康)志清峻、阮(籍)旨遥深。”清峻与遥深,说出了古体诗的神理与气味。品读此组古体,直觉得颢气清英,而遥深之理亦似“盘谷狮林,隐翳幽奥。”(陶明叡《诗说杂记》)如诗中“结屋龙眠西,沿溪路偏好。”(《石马潭》)“松间古碑矗,摩读夕阳诗。”(《断事坟》)“莫嫌绝境偏,远出尘埃表。”(《黄柏山房》)等诗句,音节清越,字眼“的然如明球。”(陶明叡《诗说杂记》)
张英身为一代名臣,居庙堂之高,归隐之意常系于心间。晚年筑庐龙眠山中,“低结芗茅倚绿藤。”饮酒和陶诗,达天安命,“观物观我,纯乎元气”,(沈德潜评陶诗语)心与身都融合在龙眠山水之间,《东西龙眠二十咏》诗,就是他心归林泉的最好写照。
兹选录《东西龙眠二十咏》其中几首以飨读者:
大士岩
山县枕崇冈,数武即丘埠。
悬崖斧劈痕,临溪弥峻陡。
澄涧浸云根,石龛若新剖。
曲磴缘翠竹,方塘涵碧藕。
时有出郭人,来游挈罇缶。
是吾入山径,幽意恒探取。
河墅
孤亭冒山颠,素琴发清响。
苍苍原上松,翠盖供俯仰。
潘子晚好静,结庐寄霞想。
诘曲入花径,窈奥窥书幌。
南荣与北牖,容膝不希广。
予驾趣北山,笋舆习来往。
媚笔泉
山顶有名泉,历落层云间。
昔人挥毫素,涤砚爱潺湲。
游豁稀偶过,老僧长掩关。
别有罗汉台,紫翠何其殷。
巉石栖短树,俯临流水湾。
石上垂云字,久没苔藓斑。
赐金园
言陟夏佳岭,遥见入林路。
清池当衡门,影落峰顶树。
竹深灌木稠,画眉啼不去。
荷锸粳稻田,抱瓮菘芥圃。
黄犊近邻村,绿蓑好风雨。
古屋两三楹,是吾阅耕处。
椒园
椒园南山下,叠岩隐幽壑。
曲径缘古溪,高山泉声落。
悬流注石棱,缤纷挂珠络。
老梅立山烟,迎门如皓鹤。
玉树大十围,枝枝近高阁。
晨夕可来游,只须过略勺。
初稿于丙申春分前一日
服用甘露聚糖肽后会不会出现副作用白癜风的症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