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修方大美序译文
原文:
余尝观于《礼》⑴,曰: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然收族莫先于修谱,谱不修也,无以昭其先。自宗法⑵废而家乘⑶作,明其本之自出,所以尊尊也;别其支之由分,所以亲亲也。尊尊亲亲之道,尽而族之,大本立矣。
上谷⑷荣氏,吾桐⑸望族也,其先姓系实始于周,历汉晋唐宋间,代有传人。自宋末元初,四方宁静,其先祖启宗公徙居桐乡,相传已数世于兹矣。其子姓之俊彦⑹讳朴,号乐斋者,敦睦族之道,纂修族谱。既成,请余序诸首,余谓一族之人,有众至千万人者,然千万人者,起初兄弟也,兄弟起初一人也。自一人而视千万人,固以千万人之心为心;自千万人视之,能以一人之心为心乎?自千万人者不以一人之心为心,此谱之所以作也。
乐斋将谱其族,一心以协于族人,蓋亦反其本,而以修道为己任矣。凡为其族者,子以孝其父;弟以敬其兄;少者以顺其长;贫而无居也,富者收之;愚而无能也,才者教之。贵且富者不以加于父兄,宗族相庆,而死相吊,千万人惟一心,以协于一人,如斯而已。是故先王之世,立宗法,制宗庙维持人心,匡世道,其法尚矣。粤及后世,王制隳⑺而教道息,不三四传而莫知所出,人自为家,乡自为俗,情若途人。甚至父子兄弟休戚不关,逸乐不均,假贷不通;父不能子其子,兄不能弟其弟。此岂人性远于古哉?教之非其道尔。
斯谱也,乐斋继先志而成,可以言孝矣。观其图而演之,上自一人,而下至千万,有序而不紊。下极千万人,而统归于一人,有考而可见。子孙视之若有亲疏,祖宗视之则无亲疏,由是而属其本源之念,由是而起其爱敬之心,不至途人相视,然后可为礼仪之族。其谱之功也。《诗》⑻曰:“无忝尔祖,聿修厥德”。其此之谓乎?
明万历丁未年载阳月⑼之吉眷侍教⑽弟方大美⑾顿首拜撰。
简注:
⑴礼:《礼记》,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书籍,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侄子戴圣编订。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流传过程中渐渐流逝。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今天的《礼记》。
⑵宗法:古代社会早期时凭借血缘关系对社会进行管理,亦称宗法制度;后变成用行政官员制度管理,血缘宗法制度对社会管理的作用不存在,变成家族内部的管理制度。
⑶家乘:就是家谱。
⑷上古:指上谷郡,始建于战国燕昭王,后毁于战乱。今天张家口、宣化、怀来一带。《姓氏考略》、《吕氏春秋》记载远古黄帝时代,有个音乐家叫荣援,就是荣氏的人文始祖,此支荣姓的郡望出于上谷。因此后世有将上谷作为荣氏发源之地的。
⑸桐:桐城县,荣氏启宗公迁居炭埠,炭埠当时属于桐城县。
⑹俊彦:杰出之士,贤才。
⑺隳:毁坏;崩毁。
⑻《诗》:诗经。
⑼载阳:指的是三月,《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⑽侍教:学问上后辈对前辈的尊称。
⑾方大美:字黄中,明桐城人。万历十四年()进士,授常德府推官,升御史,巡按江西,转按河南、顺天,再迁太仆侍少卿,后卒于家。
译文:
我曾经在《礼记》里看到说:人伦的道理就是亲近自己亲人。亲近亲人因此尊敬先祖,尊敬先祖因此敬重宗族,敬重宗族因此要按次序关系聚拢团结族人。但团结族人没有比修家谱更为首要的事了,家谱不修,没有东西昭显先祖的来源和事迹。古时按照血缘宗法管理社会被废除,而后家谱兴起了,家谱说明了家族根源的出处,由此可以尊敬先祖;又区别了家族分支的由来,由此可以亲近亲人。尊敬先祖亲近亲人的根本原则,就是把全部亲属用宗族关系团结起来,这样,家族的伦理根本就建立起来了。
起源于上谷郡的荣氏,是我桐城县的望族,其先祖的姓氏实际上来自西周,经历汉唐晋宋各个朝代间,代代都有传人。从南宋末年元朝初年,四方安宁,荣氏先祖启宗公迁徙居住桐城以来,在这里已经相传好几代了。荣氏子孙中的杰出贤才,名字叫朴,号乐斋的,深知使宗族和睦的方法,于是编纂修订家谱,修成后,请我在其家谱前写一篇序言。我认为一个家族的人,有人口多达到千万的,但是这千万人起初是兄弟,兄弟起初是始祖一个人。从一个人来看千万人,本该以千万人之心为心。从千万人来看一个人,能一致以一人之心为心吗?千万人不能以一人之心为心,这就是要修家谱,团结族人的原因。
乐斋要为荣氏家族修谱,一心要全体族人团结和洽。或者返回根本上说,他是以修行伦理道德规范为己任。所有同为一个宗族的人,儿子应该孝敬他的父亲;兄弟应该尊敬他的兄长;年少的应该顺从年长的;平穷而无居所的,富裕的应该收留他;愚昧无能的人,有才识的要教导他;地位高又富有的晚辈也不能凌驾于父兄之上。同一家族,喜事相互庆贺;丧事相互吊唁,千万个人只有一条心,团结融洽像一个人,应该就是这样。
所以古代先王的时候,设立宗法制度,建制宗庙来维护保持同族人心,匡助世道,这些方法值得崇尚。越到后来,先王的制度崩毁,而且礼教息灭。不要传到三四代人就不知道自己祖先出处。人人为自己小家,村村有自己的习俗,同族的感情就像不相识的陌生人。甚至父子兄弟之间休戚不相关,安闲快乐不共享,借贷不通。父亲不能把儿子当儿子,兄长不能把弟弟当弟弟,这难道是人性和古时候远远不同吗?是教化没有正确的方法罢了。
荣氏这个家谱,是乐斋继承先祖志向完成的,可以称得上是“孝”了。看他们家谱图文来推演,上达先祖一人,下面到千万后人,秩序尽然,有条不紊。下面千万后人,统归到祖先一人,有考证的依据,清晰可见。人们看子孙好像有亲近的,有疏远的;人们看祖宗则没有亲近疏远的。因此,家谱可以嘱咐族人牢记本源的念想,由此相互间产生爱护敬重之心,不至于像陌生人相待,这样可以成为礼仪家族了,这就是家谱的功效。《诗经》说:不愧对你的先祖,就要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说的就是这个事吧?
明万历三十五年(年)三月吉日,后辈学弟方大美敬拜撰写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什么医院是专业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