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受得了气才成得了人,就是说受得了委屈,有气量,你才能够成大事,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孩子需要受点委屈。那种完全赏识而没有惩戒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其实并不可取,可能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近年来因为个体承受不了压力而走极端的例子屡见报端:
一服装店店主怀疑某女生偷了衣服,在网上人肉搜索后被女生同学看到,女生觉得没脸见人遂投河自尽……
学校禁止男生留长发,某男生剪了两次发还不合格,第三次哭着剪了头发,然后跳河自尽……
一辆出租车在大桥中段停了下来,一名年轻的男子下车后,一言不发,越过栏杆,跳进江中。紧接着,一个年轻的女子也跟着跳了下去。一对吵嘴的小夫妻走了,留下双方的老人和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某女生主动将自已的钱借给丢钱的同学,反被怀疑是她偷的,然后从楼上跳下,以死证明清白……
这几个事例让我想到一个词:气量!气量小的人,受不得委屈。受了委屈就容易走极端。气量小的人,容易为小事所拘,难成大事。
有一对小夫妻吵架。男人说:“老人送的是一片心意,无论送的是什么,你都应该高兴地接着,而不是挑三拣四、万分嫌弃,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啊?”然后,越吵越激烈。过了一会儿,就听女人哭着说:“从小到大,我妈都没大声吼过我一句,你凭什么对我这么凶?”
这是很多女生的口头禅,“我妈都没怎么怎么,你凭什么怎么怎么”。殊不知,问题就出在“从小都没被妈妈吼过一句”。妈妈的宠爱与迁就,让孩子习惯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长大后依然如此,一点委屈受不得。
现代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简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里舍得让他受委屈啊。可是一味地疼爱和迁就,一味地呵护,孩子反而容易变得自我、虚荣、挑剔、狭隘。
有个孩子每次买了新衣服、新玩具等,都会跑到邻居家挨个问:“我有漂亮衣服,你有吗?”,“我有新玩具,你有吗?”如果别人说没有,她就特别高兴。
如果别人说:“我有啊,比你的还漂亮呢,我的这个玩具你没有吧?没见过吧?”小女孩马上就跑回家,哭着吵着要买,家长则说:“宝贝,别哭,别哭,咱们去买个更大更好更漂亮的,好不?”于是,小女孩破涕为笑了!——看到没?虚荣与脆弱就是这么养成的!
古人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意思是: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所做的事不能轻易如愿,通过这逆境的磨砺,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而现实中的很多家长,他们对待孩子是这样的:悦其心志,只求孩子开心;舒其筋骨,生怕孩子累着;事事顺其所为,遂其所愿,所以,孩子因宠而娇,缺乏忍性耐性。遇事冲动也就不奇怪了!
某次,看到一个中学生在贴吧里说:“爸妈要是不给我买苹果手机,搞烦了,我就跳楼!让他们伤心一辈子,后悔一辈子!”
看着这句话,我不寒而栗:原来,孩子知道他是你的最爱,他就是你的软肋、你的命门,最有效的挟持就是——将你最宝贵的东西毁给你看!在他看来,伤害自己就是对父母最有力的惩罚。
因为我的要求一惯都得到满足,所以,这一次你也必须满足我的要求。
别人一直将我当宝,你凭什么拿我当草?
别人一直夸我,你凭什么损我?
——这就是心理惯性!惯性大到一定程度时,就拐不过弯来了。顺境中待久了,就适应不了逆境的反差。
孩子能不能责罚?长期的责罚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成长。这里有一个关键词:“长期的”。长年累月的批评、指责、打骂,会导致孩子心理扭曲,这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必要的责罚,是必须的!
国外一家教育研究机构最近发表文章:过度赞扬孩子也有负面影响!所以,凡事不能走极端。
十之七八的鼓励,十之二三的责罚,最有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老话说的好:受得了气,才成得了人。
小编有话说爱是一种天性,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过度的溺爱和迁就,事事顺着孩子,一点委屈也不给他受,把他养的像温室中的花朵,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在家里有父母亲人的呵护,在学校里有老师同学的照顾,可是将来走上社会呢?与其以后苦恼,不如从现在开始:偶尔让他受点小气,受点小委屈,长大了他才能承受更大的委屈、更大的压力,他未来的道路才会更加宽广。
——END——
白癜风外用白癜风医院乌鲁木齐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