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
白娘子又来安徽找她相公了
好吧好吧,
你找相公我们不反对,
可是~
你是不是方向搞错了?
你相公真的不在安徽啊!!
法海法海你快收了白娘娘~~
和雨相关的历史典故还真不少,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里,白娘娘和许仙的初遇就是在断桥迷蒙的大雨中。
《西游记》里和雨有关的桥段不少,一个是泾河龙王私改下雨的时辰点数,一个是凤仙郡得罪玉帝三年大旱,还有悟空请风婆雨神来施风布雨这些桥段。
《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也算是一个经典桥段。历史上陈胜吴广大泽乡雨中起义,刘伯温求雨也都是真实存在的。还有一些民间谚语、成语等典故也和雨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道说道,那些你知道和不知道的雨中典故~
白娘娘与许仙
一场雨带来的邂逅
一年清明时节,许仙去灵隐附近上坟,归来时遇到急雨,在断桥雇船回家。可巧白娘娘带了小青化作主婢来邂逅许仙,白娘娘要求搭船回家。两个弱女子,又下着这么大的雨,许仙自然是答应了。可是船到涌金门上岸时雨仍不停,许仙便将伞借给她们主婢俩,自己冒雨回家。有借伞,便有了还伞,这一段故事才由此展开。
《西游记》里和雨相关的桥段
这是一场雨引发的血案
话说,因为袁守诚能够算出泾河水族的位置,泾河龙王非常生气也非常恐惧,就去长安城找袁守诚的麻烦,让他算下雨的时间点数。结果袁守诚算对了。泾河龙王为了不输此赌,竟私改了下雨的时辰点数,结果触犯天条在梦里被魏征斩了。
一场雨给凤仙郡带来了希望
在第八十七回,师徒四人经过天竺外郡凤仙郡,此处本该是繁华之地,却遭遇三年大旱,可怜的郡侯还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失手打翻供桌得罪了玉帝。唐僧不忍民不聊生,故悟空不得不从,弄明原因,帮助解决了,最后皆大欢喜替凤仙郡求来了雨。
悟空求雨桥段之一
小说里悟空借助龙王和风婆雨神呼风唤雨的桥段不止一个,这里先举一例,车迟国悟空分别和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斗法。第一个要斗的就是求雨,悟空从中作梗致使虎力大仙求雨失败,自己请来风婆雨神相助,求雨成功。在斗法中,取得第一回合的胜利。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
一场雨又浇灭了蜀国的希望
看过《三国演义》和电视剧的都知道,在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时,上方谷一战,诸葛亮诱敌深入,本可以烧死司马懿,也许就能改变蜀国的命运,不期突降暴雨,将大火扑灭,让司马懿等人侥幸逃脱。上方谷上的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地深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该是多么无奈呀。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一场雨成为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秦二世元年,也就是公元前年的七月,朝廷调派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被一场大雨阻碍了行程,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不能按时到达就要杀头。面对秦的残暴统治和被杀头的危险,陈胜、吴广没有其他办法,便揭竿而起,发动戍守士兵起义。
刘伯温求雨
这是一场带着善心的雨
有这么一段故事,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他就问掌管天文的刘伯温为什么会发生这场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刘伯温说:“天一直不下雨,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枉。”在朱元璋平反了冤案,把错抓的人放了之后,果然不出几天,乌云密布,接着就下了一场透雨。
求雨和平反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事实上刘伯温也不可能有求雨的法术,只是他懂得天文,观测到气象的变化,就借这个机会劝谏朱元璋平反冤案。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一场雨的成全
这是一句俗语,用来比喻必然发生、无法阻挡的事情,曾被毛主席引用过。却也是有一番典故的。
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朱耀宗的书生,高中状元后求皇上为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谁料回到家中被母亲拒绝!朱母向儿子坦明要嫁给他的恩师张文举。无可奈何之际,朱母决定听天由命,脱下身上一件罗裙,让儿子洗了,如果裙子一天一夜晒干她就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儿子也不用再阻拦。这一天本晴空当日,当夜却下起暴雨,裙子没干,朱母便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皇上听闻这件事,也只是连连称奇,说了句由他去吧。
这个俗语还有一种说法,“娘”是姑娘的意思。姑娘嫁人合乎天理人道,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而“天要下雨”则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这样说来更合乎情理。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借雨来戏谑自己
相信大家看到这句话就会想起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但其实这句话出自古龙先生的小说《大人物》,第八章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田思思嘲笑杨凡的头简直比别人三个头加起来还大两倍,杨凡回她大头聪明,又笑着说了“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这么一段话。
沐雨栉风
以雨比喻大禹治水的辛苦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相传,古时代,曾出现过一次大洪水,长达20多年,受灾面积很大。当时正是舜当政期间,他派禹去治水。禹吸取了其父治水的教训,采用疏通的方法,依地形规划水道,引洪水入河、入海,终于平定了洪水。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了。
而在这治水的过程中,许多过程禹都亲自参加。他历经了千难万险,常常不顾雷雨仍在工地中干活;由于过度劳动,手脚上都起了厚厚的一层老茧。人们因此说他“沐甚雨,栉疾风”、“身体偏枯,手足胼胝”。“沐雨栉风”及“手足胼胝”二成语皆出于此。
风雨同舟
一场让全船人齐心协力的雨
现如今比喻共同经历患难。成语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春秋战国时,吴、越两国连年交兵,两国百姓彼此在感情上也很难共容。有一次,吴国人和越国人碰巧共乘一条船渡河。开始时,他们都不理睬对方。船至河心,突然下起了大雨,霎时惊涛大浪迎面扑来,船随时有可能覆没。此时,他们忘记了仇恨,相互帮助,好像一家人一样。由于全船人的齐心协力,终于安全到达对岸。
温馨提示:打开天气预报,未来一周安徽降水天气依然多发,短时间内雨是停不下来了,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北京哪里能治好白癜风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