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名人故居系列辛亥革命义士吴越故居

一、故居依然旧貌存

  从市民广场沿着龙眠西路往前走一小段,再拐入一条不起眼的僻静小巷,此时,你会蓦然感到十分的清静。小巷幽长,你且慢步行走,你的心或许就能感受到古往今来,这条宁静的小巷里走出过多少了不起的人物来!

  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块醒目的街牌,上面写着“延陵巷”。小巷里套着小巷,桐城的老街曲巷竟是这般的迷人!延陵巷的名字是这般的雅洁,不知有何来历;但我们知道,在那个动荡不堪的清朝末年,延陵巷里走出了一位声名显赫的大英雄——他,就是吴越。

  延陵巷很窄,狭窄得仅容一人独行。小巷的南面,就是当年与宰相家争夺地盘的吴家。由此可见,吴家也非等闲之辈。不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老宰相寄回一首打油诗“千里驰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吴家见宰相家高风亮节,退让三尺,也让出三尺,就这样让出了六尺佳话。而这个吴家正是吴越的本家,一脉相连,知书识礼,深明大义。

  一条肥壮的黄毛狗就伏在巷口,它的凶悍挡住了我们的去处。到是主人很热情,她是吴家的后人;她喝断了狗的狂吠。吴越故居坐北朝南,原有三进,分前厅、中进、后厅、厢房和后院等,因年久失修,前两进毁弃,后陆续改建,现仅保留一进,共5间平房,面宽19米,长5.2米,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故居是那种老式的推窗架梁,青砖小瓦,带廊沿的建筑。桐城文物部门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多次进行过修葺,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英雄吴越的人生

  雕花的窗棂上,犹然扑闪着油灯的光亮,而那古朴的架梁和那灰瓦青砖,渗透出了岁月的印痕。老宅是吴越的父亲在此建造的,因为,这是吴家祖辈经营的地盘。童年的吴越,就是在这里长大,那条幽深宁静的小巷道,高墙内探出的香樟树,以及由此传来的读书声,悠然入耳,撞击着他质朴的心灵。只可惜,此时的大清王朝,早已挥别了康乾盛世,而走向衰败;八国联军带着鸦片敲开了国门,试图维新的皇帝被幽禁了,要求变法的君子们则被砍杀于北京的菜市口。清末民初,国脉如缕,吴越的心也破碎了。

  吴越(8-)字梦霞,又称孟侠。吴越最初的人生之路,是想沿着多数读书人承袭的翰墨诗书之路,夜夜苦读于如豆的油灯面前,在泛黄的书卷里,寻找古往今来的平平仄仄之声,去研读桐城先贤的锦绣华章。吴越深深地懂得,桐城一邑,自明清以来,恪守“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传统,那是桐城人骨子里,从祖先那里植根而来的文化情结和至真至纯的儒学境界。桐城人认为,那些儒家学说才是正统,是经世致用的根本所在。沿着这条路,可以走上科举,进入官场,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吴家本就是书香门第,这样的人生走向,才是顺理成章。但现实是残酷的,国家破碎,腐败盛行,这种痛楚时时地折磨着他。当所有的愿望都破灭以后,他便从这里踏上了一条壮烈的人生之路,以图改变社会。

  宁静的小院,再也盛载不下吴越的那颗心。年的那个春天,吴越走出延陵巷,乘船来到上海。他希望在繁华的上海能找到求学和立身之所。然而,到处是洋人的天下,到处是醉生梦死,他考入的“广方言馆”也并非是理想的学习之地。在万般无奈之中,吴越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桐城派的殿军人物,他的堂兄吴汝纶。

  此时的吴汝纶也处在他人生的关键时期,年,清廷重臣李鸿章去逝了,这不谛是清王朝的大厦倾覆了一角。同时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社会动荡不堪,吴汝纶决意南归,而直隶的有识之士惟恐失去这位大师,纷纷上书直隶总督袁世凯“谆留主讲”。也就是在这时,吴越北上河北保定,直奔堂兄吴汝纶来了。吴汝纶见到多年不见的吴越,当然是非常高兴,经他介绍,吴越被安置在清苑县支应局工作。后来,又经吴汝纶保举,考上了保定高等学堂。

  三、吴越奋力一掷

  在这里,吴越很快呼吸到学府里洋溢的新鲜民主空气。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一大批历史伟人活跃于这个大舞台上。而河北保定是直隶的门户,加之吴汝纶主掌莲池书院,身边网罗了一大批文化和学术界的精英;同时,吴汝纶以开放的胸襟,广迎海内外有识之士,西方和日本的学者,一时间纷纷前来交流,这就使保定与一般地区有所不同,社会的开放程度,以及自由的学术民主空气,让吴越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氛围。

  这时,孙中山发出“驱除鞑虏,建立共和”的呼喊,特别是“建立共和”为晚清社会知识界勾划出一幅清晰的国家前景,让很多青年热血澎湃。吴越在听到孙中山的号召之后,立即抛弃了维护变法的主张。在这一时期,吴越结识了很多思想新锐的安徽老乡,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时事,抒发内心的苦闷,倾诉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的愤懑。甚至对脑后拖着的辫子,身上穿的长袍马褂都十分厌恶。他们的思想认识,渐趋达成共识,以致和杨醒余、金燕生、张啸吟、金慰农等人结为莫逆。

年,吴越来到上海,十里洋场再也不是他当年在此求学时的感觉了,而是革命思潮的汹涌之地,这里云集了很多仁人志士和革命精英,吴越经人介绍,在租界结识了陈独秀、苏曼珠、张继等一批青年俊杰。陈独秀是怀宁人,是老乡,而且是当时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鲜明的思想,精辟的见解,思维清新的阐述,拨亮了吴越心中的那盏灯。而苏曼珠是当时南社的重要作家,他翻译和撰写了大量的法国、日本以及英国的一些具有民主思想的文章,在当时影响很大,他给吴越拿来很多报刊,这使吴越的人生忽然发生了转折,一些新思维,新观念,如一缕缕轻风拂过他的心灵,并掀起阵阵波澜。他依稀感到民主和自由带给心灵的畅悦与无羁,也就越发感到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腐朽!他回到保定之后,吴越和张啸吟等人在保定筹办“两江公学”,并且自费出版《直隶白话报》,同时广结南北义士。此时,南方已是激流滚滚,杨毓麟、蔡元培等人秘密组织暗杀团,他们锋芒直指大清王朝。不久,杨毓麟北上,组织吴越等六人组成“北方暗杀团”。这些民主革命义士的第一个暗杀目标,是朝廷重臣铁良。吴越为此兴奋不已,他做好了献身的准备,并写下了战斗檄文《暗杀时代》。在文中,吴越大声疾呼:“今日为我同志诸君之暗杀时代,他年则为我汉族之革命时代……”

年9月24日,吴越得到可靠情报,清廷派五大臣载泽、端方、绍英、戴鸿慈、徐世昌准备出国考察,准备“仿行宪政”、“预备立宪”,以图玩弄骗局延长封建专制统治。为了揭穿骗局,唤醒民众,吴越怀揣自制炸弹,装扮成仆从赶到正阳门车站,混上五大臣专列。此时列车启动,剧烈震动导致吴越怀中炸弹脱手爆炸,霎时间弹片飞散,声震站台,载泽、绍英被炸伤,吴越壮烈牺牲。大臣及随行们吓得魂飞魄散,一场出国考察闹剧很快收场。

  袁世凯得知情况后大为惊慌,因吴越是直隶大学堂的学生,如清廷追究责任,对自己将极为不利。于是命人将吴越的“越”字加了“木”字旁,报案了结。也有说“烈士之名,本为无木旁之越,因友人密为纳监,乃弃前名,加木旁为樾。在烈士意思,无木旁之吴越,为专制政府之小奴;有木旁之吴樾,为有共和思想之自由民。”还有一种说法,是清廷让吴越永戴枷锁,故将“越”字加上“木”字旁。

  吴越怒炸五大臣的壮举,很快传遍国内外,各界民众莫不为吴越的豪情壮举拍手称快,同时对他的牺牲也深感悲痛!陈独秀将《暗杀时代》刊登在《天讨》号上,著名民主革命家章太炎、蔡元培认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应给吴越记头功。吴越的遗骨南归安庆后,与安庆马炮营起义烈士一同安葬。孙中山亲笔题写“皖江烈士墓”,并铭文“爱有吴君,奋力一掷”。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大英雄,建起了吴樾祠,创办了孟侠小学。年,安庆市把当时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命名为吴樾街……

  吴越舍生取义,用奋力一掷,震撼了大清腐朽的王朝,并走进了轰轰烈烈的历史。我们在探访烈士的故居时,不禁为吴越的英勇无畏精神所感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白癜风怎么会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mj/4008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