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寻桐城文化根基探文都之乡底蕴

年暑期,兰州大学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桐城派文化起源中心——安徽省安庆桐城市。

龙眠钟起,代起人豪,莘莘学子,待熏陶。仰止吴公,创业劳,勉成国器,望吾曹。忠诚信义,校训孔昭,精神淬砺兮,永熙永朝。首先我们来到了安徽省重点中学安徽省桐城中学,在这所百年名校中,我们们拜访了姚鼐的书屋“惜抱轩”,其诗文集以书斋为名。作为统治清代文坛的“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其名可谓显赫之至,桐城也成了文人墨客们探古寻奇的宝地。我们实践团队也在桐城中学内与姚鼐亲手种植的惜抱轩银杏树合影。

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亲自种植的银杏树

在姚鼐书斋“惜抱轩”前面合影

接着团队来到六尺巷,“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已被很多人所知,六尺巷的宽容与谦让的故事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窄窄狭长的小巷,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韵味,国务委员唐家璇,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都曾拜访过这里。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赵薇的一首《六尺巷》歌曲更是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一进去我们就看到写有“懿德流芳”四个字的牌坊,走进去,有一面墙上有六尺巷的壁画,反面刻有六尺巷的故事。队员们用脚步亲自走完这六尺小巷,感受传统文化美德。我们也了解到现在六尺巷两旁的宅基地仍在修缮中,当今政府也意识到了六尺巷的文化意义。现今六尺巷作为一个文化的新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六尺巷文化意蕴生发的根源,虽然局限在张英与吴家的个人道德层面上,但它凸显的是官方怎么对民众的态度,和利益之争的立场,以及解决矛盾的方式,是一个时代处理官民关系的范本。

队员们在看六尺巷故事

队员一同走进六尺巷

在重走桐城派代表人物故地之后,我们来到了桐城图书馆,图书馆第四层和第五层设有全国桐城派研究资料室。因为路上交通的耽搁,上午到达图书馆时,已经到了闭馆时间,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依然很热情地帮我们联系到了管理资料室的陈主任,陈主任帮助我们在资料室找到了戴名世先生的《戴南山全集》。古书都被完整保存在檀木柜里,未见其书,却闻其香。拜读古书,伴着檀香,感受桐城派文学的魅力。

桐城图书馆

《戴南山集》封面

翻阅《戴南山集》

紧接着我们实践团队来到安徽桐城派研究会,工作人员看到我们穿着统一的队服,了解到我们是兰州大学实践队伍,热心引导我们找到了主任办公室,我们出示了相关证件和介绍信,主任打电话给了桐城派研究会老师陶主任,虽然是暑假休假期间,老师还是答应下午给我们组织会议。确定时间后,团队进行了相关讨论,查阅资料,与会人员均准备了相关问题。一切准备就绪,会议开始。两位老师耐心地向我们介绍桐城派的历史,向我们娓娓道来方苞,戴名世,刘大櫆、姚鼐的人生经历,阐述他们的写作主张对桐城派的影响。“义”、“法”、“雅洁”、“因声求气”……一个个文学术语,在老师们串联古今,引经据典中,明白得淋漓尽致。在向老师进一步了解到,桐城派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散文,它的内涵是很广泛的,桐城歌便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因为各种原因,我们未能与桐城歌传承人相见,实在遗憾。文化从来不只是阳春白雪,所谓下里巴人也是我们需要传承发扬的。团队成员还提问了关于枞阳被划分出去对桐城派文化的影响,以及其他许多问题,老师们都给予了耐心的回答。会议持续了将近两个半小时,我们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细心解答,最后会议以团队成员与两位老师的合影结束。

陶主任、陈主任和同学们讲解桐城派文化

与两位老师合影

会议结束后,同学们认真交流笔记与心得,团队成员都表示学习到很多以前从未了解的东西,但也对桐城歌的衰落表示惋惜。

来稿团队

兰州大学赴安徽省安庆市桐城派文化以及黄梅戏文化传承与宣传暑期实践团队

编辑

张音叙

实博

赞赏

长按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mj/40092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