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微桐城↑免费订阅
桐城历史悠久。桐城境内的丁家冲遗址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产、生活。鲁王墩、朱家墩等遗址,则从一定层面反映了这一带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两周时期,这里是古桐国所在地。西周厉王时期的青铜器“翏生盨”铭文所记载周厉王率大军南下征伐南淮夷之“桐”,即此桐国,地当今桐城市北,时属南淮夷之舒夷分布区域。唐至德二年(公元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此为“桐城”县名之始,至公元年撤县设市,历时余年。
桐城名人辈出。秦末著名谋略家、楚霸王项羽的谋土范增,一说即桐城人。西汉时的大司农朱邑,宣帝时为桐乡啬夫,入朝后虽位列公卿,仍节俭奉公,尝以俸禄布施乡里,遗嘱“后世子孙奉我,不如桐乡民”,逝世后归葬桐乡。邑人感其德,世代祀之,至今墓冢犹存。以《曹梦征诗集》传世的唐宋诗人曹松、晚年隐居龙眠山庄的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等均为桐城名士。
明中叶以后,这里漕米四集,商业发达,元末明初由江西、徽州迁此世居的各个家族得到迅速发展。又因地处南直隶,得科举、文学风气之先;有识之士为挽救时弊,纷起讲学论政,桐城人文遂勃然兴起,博学鸿儒不断涌现。先有齐之鸾领文风之先,继有何唐、童静斋、方学渐聚徒设馆,又有赵釴父子、钱澄之、方以智、胡如珵等一批名流相继组建文学会社,切磋研磨,激扬文字,议论宏深,蔚成风气。受其影响,抗倭名将阮鹗、东林党领袖左光斗、马孟祯,严持操守的大学士何如宠等,均以节操著称。到了清代,桐城人文达于鼎盛。戴名世号称时文高手,古文成就更高,为桐城派之先驱;方苞继往开来,提出“义法”文论,成为桐城派创始人。后经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逐渐占据文坛正宗地位。先后归聚作家多人,留下传世作品多种。至于桐城派之外的著名诗人、画家及近现代名人,更是不胜枚举。
安庆名人馆
桐城文化灿烂。桐城派主盟文坛多年,作家遍及全国,影响达于海外。此外,无论是哲学、史学、诗歌、音韵、绘画,还是美学、翻译、小说与戏剧创作,桐城人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诗歌方面,仅明清时期桐城能诗者便达千余人,其中女诗人近百家。再如书画,仅安徽省博物馆编辑的《安徽书画家》一书,便收录桐城历代书画家多人。方以智、胡宗绪等更是才华横溢,在文史哲、自然科学以及书画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方勇画
桐城遗产丰富。现有各种不可移动文物多处,其中重点地面文物多处。例如:有上古时期文化遗址、古城址、硖石兵戍遗址,保存较为完好的孔城老街、城关东大街古建筑群,啖椒堂和左忠毅公祠、潇洒园、张英与张廷玉之“宰相府”及“五亩园”遗址、姚元之旧馆、吴樾故居、姚莹故居、方宗诚读书处“九间楼”等名人故居,桐城文庙、桐乡书院、半山阁等著名建筑,张英墓、张廷玉墓、施从云墓等众多名人墓园,还有一些革命旧址及古桥,摩岩石刻、碑刻、墓表等,种类较多,保护利用价值较高。以市博物馆暨桐城文庙为核心,连同附近的多个名人故居、祠堂及著名文物建筑,构建桐城文化博物馆群,便可以综合展示桐城派暨桐城文化面貌,形成安徽省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带动桐城旅游快速发展。就馆藏文物而言,包括石器、青铜器(礼器、兵器、生活器具)、铜器(铜镜〕、陶器、瓷器、名人字画、玉器、杂项、货币等在内的近万件藏品,不少属于精品文物。市图书馆珍藏的大量文献古籍,价值亦相当重要。
东大街
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以“六尺巷”为代表的众多的民间故事与传说,数千首民间歌谣,多彩多姿的民俗,《高拨子》、《十番锣鼓》等民间音乐作品,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和民间谚语,以及彩绘、编织、雕刻、刺绣、纸扎等民间工艺等,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蓬勃的发展活力。
年,桐城被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舞狮灯
十番锣鼓
桐城环境优越。“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桐城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形分布。西北部山区为大别山东麓余脉,重峦叠嶂,百壑争奇;中部丘陵扇面展布,倾降平缓;东南部平原阡陌纵横,良田万顷。境内河道交织,形成大沙河、挂车河、龙眠河、孔城河四大水系,汇入菜子湖,经枞阳闸注入长江。
龙眠河
桐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年平均气温15.9℃,1月份最低,平均3℃,7月分最高,平均27.8℃。年平均降水量.3毫米,最多年雨量.1毫米,最少年雨量.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4小时,日照百分率45%。年平均无霜期天。
滨河公园一角
龙眠山上茶园
境内野生动植物和矿物资源丰富。其中被国家列为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有金钱豹、穿山甲、水獭、小灵猫、江豚、白鹤、白鹳、白颈长尾雉、鸳鸯、大鸨、喜鹊、大鲵、虎纹蛙13种;珍稀树种有银杏、金钱松、鹅掌楸、杜仲、凹叶厚朴、瑯王邪榆、虫胃实7种。药用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个品种,主要有桔梗、柴胡、薏苡、元胡等。矿产资源以非金属为主,金属次之,主要有石墨、花岗石、透辉石、墨玉、河沙、大理石、蛇纹石、白云母、矾、泥炭、铁、铜等。
桐城中学校园内紫藤花
桐城山川形胜。绵延百余里的龙眠山,峰峦叠翠,风光旖旎。历史胜迹,瑰丽多姿。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是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拥有桐城文庙﹒六尺巷等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东大街、南大街、胜利街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余年历史的孔城老街、省级龙眠山森林公园和国家4A级嬉子湖生态旅游区,享誉海内外。文博馆、宰相府、龙眠河、嬉子湖、投子山文化园、玉雕产业园等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将建成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相映生辉,“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六尺巷”、“孔城老街”、“嬉子湖湿地生态”等文化旅游品已成为桐城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桐城正以“活力文都、休闲天堂”的崭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龙眠山中梯田
桐城交通便捷。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处于“吴头楚尾”的交界地带。东邻庐江、枞阳县,西毗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宜秀区。南北长64公里,东西宽42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有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个镇和3个街道,总人口7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8.9万人),现为安庆市所辖。
桐城接江趋淮,河埠陆驿自古车水马龙,素有“七省通衢”之称。市区北距省会合肥98公里,南邻安庆市68公里,三大交通动脉(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纵贯全境,水路可由菜子湖通达长江,航空距离合肥和安庆机场不超过1小时的车程,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南山路桥
彩虹桥
桐城给力文化。文化是桐城最具特质的资源,也是桐城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资源。早在“十一五”时期就提出了文化强市的战略,并将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为加大对桐城文化的保护、挖掘与开发力度,采取“老城做减法、新城做加法”的建设思路,在老城区之外兴建东部新区和南部新城,逐步引导老城区的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年9月初,桐城市“四大班子”迁址办公,腾出黄金地段修建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建成后的桐城文博馆,以“文庙”为轴心,文庙两侧修复建设桐城历代名人故居、桐城派陈列馆等,设立桐城文化史、桐城派文化、古代科举文化三大展区。桐城文化博物馆,既是桐城文化的展示中心,又是“桐城派”文化的研究中心、广大市民的休闲中心,还是青少年学生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传统艺术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对外招商与自我培育相结合,通过设立“文化旅游投资公司”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立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围绕包装印刷、铜艺、玉雕文化、旅游开发等产业,加大文化招商力度,延伸文化产业链。着力实现“六个一批”,即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引进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培养一批文化优秀人才、创作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和打造一批文化特色品牌。使发展文化产业与打造文化品牌同步并举,以提升桐城文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桐城文博园
桐城活力迸发。“昔日龙眠今不眠”(宋黄庭坚《龙眠山》)。桐城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桐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已连续五年县级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3亿元。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印刷包装、机械加工、羽绒制品等行业优势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青草香”大米、“桐城小花”茶、桐城水芹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科技、文化、体育、民政等社会事业均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先后荣获“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公共心目中“中国和谐之城”、中国最具有投资价值文化旅游名城等称号。
作为安庆市唯一县级市(安徽省五个县级市之一)的桐城,是皖西南的交通枢纽和承东启西的通衢之地,更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前沿阵地。作为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桐城又是合肥经济圈的产业配套承接基地、文化旅游基地、农特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是合肥经济圈联动沿江、辐射皖西南的门户。为把桐城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工贸综合型的山水园林城市,主要发展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建材化工以及文化旅游业等。
从历史沧桑走向现实辉煌,桐城派的后代们正满怀豪情,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现代化新兴城市,正在皖中大地巍然崛起,“弘扬桐城文化,建设现代文都”,桐城派故乡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
唐湾:古村落与山水田园之美
梦回青草塥:大沙河与古驿站
乡土桐城
练潭:水乡古镇的曾经繁华
乡土桐城
嬉子湖:水乡神韵,几番风景到江南
乡土桐城
美丽乡村:不羡城市不羡仙
乡土桐城
江岭:西乡深处有美景
乡土桐城
清溪翠谷三道岩
乡土桐城
洪桥:鲁王河畔春意浓
沉在历史深处的桐城大关古山寨
乡土桐城
被定格的乡村生态
乡土桐城
飘香的陶冲
诸山此处是龙眠
老梅树街:桐城史上富饶的“江南水乡”
乡土桐城
美丽的蟠龙湾
金神老街与金神墩的深情回望
乡土桐城
孔城:近水楼台“甲”天下
乡土桐城
亲近金神墩
乡土桐城
一个地方叫双溪
乡土桐城
蒿沟寨上的传说
乡土桐城
老鹰岭
乡土桐城
古驿天林庄
乡土桐城
行走在“石井铺”上
蟠龙湾里的烟雨樱花
遥望王屋寺:山依旧,塔影依旧
乡土桐城
良弼桥与吕亭驿
“蟠龙”夏荷送清凉
鹿儿城里的传说:栗子山与鹿儿城
鹿儿城里的传说:大小衙塘
“陶冲驿”与“双港铺”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及时联系tcts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说明书北京最好白癜风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