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塘,一个很不起眼的偏远村落(大队),位于桐南偏东约四十华里的掛车河下游。就是在这样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在那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曾经拥有过英雄“三剑客”。为这个大队集体经济创造了无数的业绩与辉煌。这是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从头说起……那是六、七十年代,农村经济正处在大集体时代。农业农村非常落后,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光靠农业那一丁点粮食换来的收入根本养活不了全村人口,因此必须依靠一些有能力的人出门搞副业。用各种方式,搞活经济,创造财富,增加收入。当时的农村,几乎每个大队都兴办了加工厂,花样繁多,品种齐全,星罗棋布。我们胜塘大队也不甘落后,更不例外,首先兴办了笔墨厂。那就是非常出名的安徽桐城香铺胜塘笔墨厂。提起安徽桐城香铺胜塘笔墨厂,当年也曾红极一时,不亚于桐城另一家著名企业一一桐城天林笔墨厂。桐城天林笔墨厂,高山打鼓,名声在外。当年可是一枝独秀,稳坐桐城乡镇企业第一把交椅,江山独揽,无与伦比。他们最大的秘诀是拥有三名优秀的推销员,曾记得当年的工业总产值就创下多万元。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当年桐城天林笔墨厂厂长余金海出差到兰州,轰动了整个兰州城。于是兰州市市长会见了他。在见面会上,我方人员介绍:这是我们安徽安庆天林市市长余金海。当时,场面非常隆重,因为对方不知道我方到底是哪方神圣,所以搞了一个特别庞大的会客阵容。在见面会上,我方余市长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我方人员,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合作意向和合作内容就匆匆离开。会后,对方在地图上找,根本找不到什么天林市。用放大镜在地图上再仔细查看,终于发现在桐城县偏东南方位有一个小村庄,叫天林庄。原来这就是我方介绍的天林市,对方这才释然。过去,桐城人在外面做生意都喜欢吹牛。这是桐城人贯用手法,把我们一个小小的村庄说成是一座城市,显然有很大程度的夸张。但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吹牛是不犯死罪的。如果你不装出一副人模狗样的架势,别人是不会理睬你的,更不愿意与你做生意。拿现在时髦的话来讲,那叫做善意的谎言。我们胜塘大队也有三位更加出色的推销员,胜塘人民把他们称之为英雄“三剑客”。第一位“剑客”,当年我们把他统称为:头把板斧。他,比这家企业的推销员更牛,本领奇大无比。可以称得上是全县推销员当中的天之骄子,人中翘首。头把板斧人诚实,也特别精干。文化程度虽不高,但业务精通。主营业务方向在西北,新疆乌鲁木齐等北疆一带城市。板斧在新疆可以称得上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无论他走到哪里,见到了哪座城市的市长或者书记,板斧都会和他们打招乎,因此业务上做得风声水起,得心应手。板斧在新疆第一張大单是与新疆自治区农资部门签订了10万斤麻绳业务。新疆地处西北,畜牧业比较发达,草场也很丰富。但农业相对落后,经济作物也跟不上,根本不会种植亚麻等之类的经济作物。但是他们相信板斧,据说有自治区领导亲点,让板斧承接此单业务,所以他们放心、大胆。但板斧文化程度不高,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所以购销合同都由釆购方代表签订好,销售方签上大名盖章即可。合同签好后,这可忙坏了胜塘笔墨厂的老板。胜塘,一个亚麻产量不大的村落,10万斤麻绳需要多少亚麻,显然不够需求。如果说生产笔墨,发动几家工厂,同时突击生产一两个月,可能很快完成任务。因为胜塘有多年生产笔墨的历史和经验。但目前需要釆购10万斤麻绳,笔墨厂从来没有经营过,怎么办?虽然合同似乎超越了我方营业执照的要求,但我方有附带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务,所以销售麻绳业务还是在经营范围之内。于是胜塘笔墨厂老板发动了几个有种麻经验的师傅,走访了庐江、潜山等周边县城。原来这两个县的农村都盛产亚麻。通过与两县的农业部门联系后,经过磋商,谈好价格,确定以买货发货的方式,很快完成了釆购任务。发到新疆,交货及时。质量也非常附合釆购方的要求,且利润颇丰。板斧轻易为胜塘人民赢得了第一笔财富,因此受到胜塘人民的热情褒奖。板斧在新疆,涉猎面很广,除了传统的笔墨厂生产的产品外,还会根据西北人民生活需求,采购西北人民急需的产品。无形中,板斧成了新疆人民各行各业的产品代言人。大批的内地产品源源不断的从内地运往新疆各地市。第二位“剑客”,胜塘人民称之为:二把光刀。二把光刀也非常厉害,善于观察物价和新产品研发。二把光刀的业务方向在东北,三江平原的沃土养育了他。他在东北考察期间,发现东北的文化比较落后,教育并不发达,特别是中小学生不会写毛笔字。各类学校的领导都为此发愁。抓住这一契机,于是二把光刀把南方早年研制的软笔(不需蘸水写字的笔)运往东北。南方的软笔一支购价一般20元左右,卖到东北大多在80元一支。二把光刀善于钻价格的空子,从中谋取高利润差价,造福于胜塘人民。当然,二把光刀本人也从中得到一笔丰厚的提成。二把光刀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观察细致,他还发现内地的竹木资源砍伐严重,资源逐渐匮乏。他就把东北的木材(杉树、红松)源源不断的从东北运往内地,这样既满足了内地人民的建房需求,他又从中谋取了价格差价,让胜塘人民从中获益。胜塘人民眼中的第三位“剑客”也很受人尊重。胜塘人民称呼他为“第三把小铲子”。第三把小铲子虽然没有头把板斧和二把光刀能耐大,但也为胜塘大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三把小铲子的业务方向在西南,他曾经把胜塘的笔墨销往越南、泰国和缅甸等南亚国家,让胜塘人民获益不小。第三把小铲子同时还把后来桐城兴盛的塑料产品销往西南。这样既满足了西南人民的生活需求,又提高了胜塘人民的集体收益及个人的利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那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头把板斧还经受了一场不该承受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压力。在这一运动中,头把板斧被打倒,人身受到很大攻击,他被软禁在大队部里数月,有家不能回,亲人不能见。家产被抄走。所有有价值的物件全部被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组没收,其中包括一只瑞士牌梅花手表,毛呢大衣、毛呢衣裤等物件。但不久运动很快停止,平反昭雪,衣物归还(其中价值昂贵的梅花手表下落不明)。二把光刀和第三把小铲子虽然没有受到运动的冲击,但也是踩着高压线过河,冒了一定的政治风险。因为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倡导的是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反对投机倒把,防止倒买倒卖等行为。总结三位“剑客”的生意经,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他们经营的前提是,首先把信誉放在第一位。只有诚信经营,方能取得成功。他们取得的成绩,胜塘人民有目共睹。他们是胜塘人民的骄傲,他们是胜塘人民的楷模,他们是胜塘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胜塘人民亲切称呼他们为英雄“三剑客”,一点都不为过。“三剑客”的经营之道,为后来的桐城销售大军指明了前进方向。懂得了只有诚信经营,方能取得成功。掌握了整个经商过程既充满挑战,又具备风险。只有努力奋劲,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才能在生意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达到人生的顶点。我非常崇拜“三剑客”,一则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二则是他们经常向我传授经商之道,使我在激烈的商海洪流中永不迷失方向,使我在经商的道路上轻车熟路,一路坦途。如今,“三剑客”均已离开了人世。虽斯人已去,但功绩留存。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根本不知胜塘人民曾经的苦难,是他们辛勤的努力和无私的付出,帮助胜塘人民逐渐消除了贫困,走向了富裕。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识人间烟火,不认识这三位可敬的英雄。但上了一定年纪的人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的“三剑客”,分别是八十多岁的遥四葱和七十多岁雨有声以及年近七旬的贺光良。我写这三个真实的人(真名隐去,釆用化名),目的不是宣扬他们的本领和才能,而是展现他们在那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为胜塘人民所作的貢献以及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时至今日,我们还对他们仍然怀着无限的敬畏和不舍的思念,所以提笔抒写他们的事迹……“三剑客”的精神在胜塘人民心目中永放光辉!
?精华推荐?
一次刻骨铭心的自驾游
童年记忆:门口大塘乐趣多
遛狗随想故乡新渡:最忆是胜塘
那房、那树、那墙
故乡前门的那条河
儿时的美好记忆
进入古稀写人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