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桐枞一带方言金句

人托人是个宝,人踩人是个草。这句话是希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关系,而不是相互踩压排挤。就像夫妻之间一样,相互欣赏才能家和万事兴;相互嫌弃只会引来家庭不睦。

有智七(吃)智,无智七(吃)力。桐城人鼓励孩子读书往往就用这句话,有智慧就要靠智慧吃轻松点的饭;没有智慧只能靠劳动力气吃辛苦点的饭,提醒孩子珍惜读书机会,好好读书上进。

人大自成人,狗大自咬人。桐城人教育孩子不是一味的教育,更期望孩子能自我成才,在成长中学会自学成才,自强不息。

话长脚,一天跑九国。这句也太夸张了,很形象地说明了语言在大众之间的传播速度,不过讲真,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说过的话一分钟跑到九国都不稀奇。

小时苦不为苦,老来苦苦黄连。这句话是在提醒小孩小时候苦算不了什么,先苦后甜,吃苦是对人的一种历练;要是等老了再吃苦,那才是真的可怜。

小暑割不得,大暑割不撤。桐城乡下有暑期“双抢之说”,指抢收、抢种。这句话的意思是暑期一些农作物,在小暑时还不能收割,等到大暑节气又收割不及,留给它们的收割时间很短很短。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这种情况。

心里有事心里惊,心里无事凉冰冰。这句话是说做人心里有事的话就会慌慌张张,心里没事才会心静如冰,告诫我们不要做坏事和见不得人的事。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过去没有天气预报,出门都要看看天色如何;要是去别人家做客,得看看主人的脸色是忧是喜。天色可能现在不用看了,但是进门看脸色却是仍要记住的生活准则。

桃三李四杏十年,枣子当年能卖钱。这句话本意是说这些果树的收成年限,小时候中了棵桃树就盼望着秋天能吃上桃子,大人们就拿这句话来提醒我们。桃树要三年,李树要四年,杏子要十年,枣树当年就可以有收成。果树的大致时间是这样,时间不到都吃不上果实。

到了挂镇不用问,不是姓方就是姓宋。由于历史上人口大迁移的原因,挂镇一带近十多个村,姓方和姓宋的占到居民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故有此说。

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才报父母恩。亲自操持家务的人,才知一日三餐维持生活不容易;自己生养了孩子之后,才能体会到父母的养育恩情。泛指经过亲身体验才知道事情的艰辛。

桐城“六大怪”:三月初三吃野菜,三十六岁白裤带,胎盘瓦罐树下栽,椒椒叔叔分不开,拜年都要把糕带,水芹送到京城卖。三月初三一般都要吃蒿子粑;民间认为人到三十六岁是个“节”,为了顺利过完这一年,穿白裤带,意为“白过”;桐城城关一带,大多数人叫叔叔为椒椒,传说是因老宰相张英的笔误而把这称谓改过来的;拜年一般要带两条糕,一条人家会让你带回的,叫糕(意为“高”)来糕去;泗水桥的水芹菜特别嫩,口感好,因而受人喜爱,近些年卖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级饭店了。

素材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ms/4036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