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便很快上岗,从一名教师变成了一名正式的家庭厨师,如今的厨房也不亚于大课堂,讲究荤素搭配营养美食。
红烧肉不能多吃,白肉不能不尝,你可能还不知道吧,白肉就是豆制品,它的营养成分中40%是蛋白质,加上各种矿物质、维生素,营养价值并不输给肉类,是老少皆宜,养生摄生,延年益寿的美食佳品。
菜市场、大超市货架上的豆制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看着让人垂涎欲滴,吃起来便觉味道怪怪,不能当家常美食,尤其我们这些老年人一点也不习惯。
通常食用的酱油干除了酱油没了豆香味,老嫩豆腐有了点豆香味,吃多了又觉清汤寡味。看着孩子们懒洋洋地挑上几口,我真是又急又烦,这一急还真来了点灵感,猛然想起老家的“煎豆干”,用老办法来包装洋豆腐,制作过程简单可行,成本低,口感好,价廉物美。
不会制作的老乡们不妨都来试试。选择一块老豆腐,切成厚度约为半公分,长度约有二公分的方块,放置一会沥干水份,置一平底锅,放入适量植物油,待油热后将切片的豆腐均匀摆放,不能堆叠,小火煎至金黄色后,翻面再煎,双面焦黄盛起来,放入盘中就热均匀撒上适量细盐,等盐溶化渗透加佐料调制。
老家常用红辣椒糊或炒熟的青椒丝调味着色,再加上蒜末或小葱花提香,依据个人喜好撒放孜然粉或花椒粉均可。好了大功告成,怎么样简单吧,在外的老乡若觉得洋豆腐不合口味,就来试试,原汁原味,没有添加剂,卫生安全。
外面的麻辣豆腐,铁板烧豆腐与老家的煎豆干似乎“同工”但确有“异曲”。看那辣椒的红,豆腐的金黄,小葱的绿,五颜六色;豆香,葱蒜香,油香,香气四溢;外皮生脆,内似鱼肉般滑嫩透鲜,鲜美可口。
是不是色香味俱全,我这个笨手笨脚的人都做得让家人吃得好美,一贯挑剔的小孙女情有独钟,你们这些高手,定能让老家口味名扬天下。
早上上班別啃个馒头就着腌菜,煮点米粥或熬点小米汤,炒上家乡的煎豆干,保你吃得爱不释口。
老乡们,不知你们是否听说过在老家流传的一句俗语:“唬你大大妈妈不吃煎豆腐,”由此可见,煎豆腐在人们心中价值甚高,我们这些老年人都知道,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豆腐就是珍馐佳馔,只有在逢年过节,才能在餐桌上见面,平时不见踪影,提及此时我不禁想起一段童年趣事。
七十年代初,我那时才十一二岁。每年正月,我们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都要下村演出,演出结束便安排到农户家吃饭。那一次,安排在色树一户农家,屋内光线太暗,那时没电灯,黑暗中隐约可见一碗类似红烧鱼,那时的大塘山区只有到过年才能有碗鱼上桌,风俗规定这鱼不能动筷,一直完好无损地留到完年,寓意年年有余。
我们可不管这些清规戒律,嘴馋没办法,早就瞅着那碗鱼,趁人不备,迅速出手,偷夹一块,慌张而又小心地藏入碗底,等待时机,机会终于来了。
大人们相互拉酒,趁洪水摸鱼,赶紧尝尝,小心剌扎,不用担心,没刺,是块煎豆干,我心中掠过一丝失望,既吃之则安之,那就光明正大地吃吧,索性再来一块,这一尝却窃喜不已,那美味不比鱼逊色,鱼还没这豆干味香,它却有鱼肉的鲜美嫩滑,还有腐竹的嚼劲。(还想再吃可不敢了,在那个年代这豆干可与鱼肉相媲美,我私下回味半天,不知道这是弄拙成巧,还是喜出望外。)
就是那独特的味道让我久久难忘。那是在大塘难湾的一次演出,难湾在当时最穷。我和小伙伴同时看上了素菜碗中最后一块煎豆腐,双方定是瞄准多时,迅速出手,直击目标,同时夹紧,四目对视,菀然一笑,满脸通红,一脸疑惑,迅速撒手,埋头胡吃,心中怦怦直跳还故作镇静,不敢再动歪脑,不管吃没吃饱,干脆仓皇而逃。
四十多年过去,每每提及此事便是捧腹大笑,笑那时嘴馋而落得洋相百出,不过,人类若不好那口舌尖上的享受,干嘛要弄个群英荟萃、满汉全席!
这人老了就是死心眼,倔得不可变通,总是念旧,老爱回忆。上海那么好的豆腐偏要包装成老家的煎豆干。我只想在外的老乡,远在天涯也能尝到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这舌尖感觉最敏感——妈妈的味道就是那么习惯自然,回味无穷,直到永远!
?精华推荐?
大塘驼背岭上的求学路
儿子,我好想回桐城老家,不想呆在魔都了
从“我不是潘金莲”说起
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