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什么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40224/4342832.html
《古色古香中国味》第一部
第26集安徽孔城
《古色古香中国味》
是首档介绍中国千年古镇魅力的
纪实性文化旅游美食节目
第一部走遍了中国
东西南北52个古镇古村
探寻了未知的、向往的中国美食
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美丽的中国古镇
一起回味美好的中国味道
一层秋雨一层凉,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麻石板路上,溅起一地清脆的声响,这种声音和秋天刚好相配,其美好不亚于“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琴音。伴着微雨踏入孔城的第一步,一个文绉绉的词——霡霂(màimù),便油然而生。
古人用词诚不我欺,霡霂就是小雨,小雨就是霡霂,但只有用霡霂,才能在唇齿张合间说出这场秋雨绵绵,细雨纷纷。孔城古镇则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桐城的近郊古镇。
孔城古镇
历史建筑
朝阳楼
离张老先生的“帘青斋”不远有一座木制建筑——朝阳楼,它是“桐乡书院”旧址所在。
书院创办于年,即清道光二十年,列强用武力打开国门,桐城派鼻祖戴名世后裔——亦即桐城派中期代表作家戴均衡与文聚奎、程恩绶三个孔城人筹办书院,用知识开化国民。朝阳楼能大体保存下来,委实不易。它的存在,延续并佐证了桐城派文化及儒家文化的昌盛。
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作为中学使用,每天上学放学都能看见学生在老街的麻石街上东跑西窜,好不热闹。
现如今中学搬出去了,只保留下朝阳楼这座老古董,
公厕的位置原来是学生上学的教学楼,
老师们在朝阳楼办公。
在朝阳楼后面的小天井西墙壁上,有一块嵌进去的矩形玉润石碑,上书“桐乡书院记碑”。
倪氏知府
老街上古建筑多达幢,徽派风格,青砖黛瓦马头墙,临街商铺多达家,街上的商宅大院有黄家大屋,还有蒋家、姚家、郑家等大屋和倪氏大宅。
倪氏大宅又叫倪氏知府,位于五甲。
门前宽敞,门当和户对威严气派,门槛也比街上别家设得高。走进倪宅,建筑大气威仪,很有地方知府宅的气派,但总有一丝违和。这种违和来源于光滑的门板和梁木。原来,倪朴斋老先生任知府时,在江西抚州让当地木匠把皇帝所赐的木料做成这幢房屋的框架。也只有框架而已,现在看到的墙面门板都是后来装上去的。
李鸿章钱庄
从倪宅出来,一路上白果厅旧址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大宅都还在修复中,走到二甲又见李鸿章当铺。安徽这一带,李鸿章当铺很常见,不仅是因为李鸿章本身是安徽合肥人,他的夫人更是古桐城人。
孔城的李鸿章当铺,官方叫“李鸿章钱庄”,当地人管它叫“李鸿章当铺”,它的主人是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
李经方开办的钱庄,将汇兑和典当功能合二为一,已经接近于现代银行,一度非常繁华。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国外资本大量输入中国,钱庄才开始衰落,并很快夭折。七进的钱庄如今只剩五进。
出三进门之前,有一口天井,上承接天光,下连接地气,正值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天井四边的房檐上流下,寓意四季来财,肥水不流外人田。
跨过三进眼前一片空旷,四进、五进的门框伫立在平地上,显得有些旷古悠远的寂寥,好像站了百年,冷冷清清,昂首仰接着又一场秋雨。
二层阁楼回廊通畅宽阔,可以跑马,可见李鸿章钱庄规模的宏大与气派。
孔城古镇
原生态食材
米饺
但老街上的小吃总是不少的,这边芝麻香飘出,那边秋日里雪白的蒸汽从甲栅门的另一头伸出来,像勾人的手,牵着胃里的馋虫不由自主地往那走。到了跟前,定睛一瞧,招牌上写着米饺,有些傻眼了。
原来,安徽地界多有米饺,只是同叫米饺,三河古镇上的是炸制的,孔城老街上的是蒸制的,皮儿也不一样,有大米糯米之分,馅儿也有差别,有豆腐豆干之异。
孔城米饺以精细糯米为原料,上笼蒸熟后,浇上少许熟猪油。不粘筷子不巴嘴,绵而不腻,香软可口。
孔城水碗与桐城小炒
孔城水碗,老百姓因为那时候比较穷,没空去烧很多菜,水碗比较简单简便一些。
草鸡蛋打匀,打匀之后油里煎一下,切成厚的蛋皮,在加高汤烧成。水碗,外地的人点的比较多。
泗水桥的水芹,加干的胡萝卜丝,粉丝,精良的肉丝一起翻炒。
这个人家平时办酒席什么的会做,这道菜是比较喜庆的一道菜,所以叫喜菜。孔城水碗和桐城小炒的出现,足以见得当年的孔城是多么繁华热闹,连做菜都来不及。
山粉圆烧肉
不过除了这种省时的菜,也有"山粉圆烧肉",这样能代表当地特色的土菜。
就是用传统的手工做法,山粉圆子需要用好点的五花肉烧。山粉用水搅拌,水少了也不行,水多了也不行。
接着放到油锅里煎,煎了以后再刀切,或者手撕。只有当地的老师傅能够做这道菜。
旅游贴士
交通
孔城镇,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
位于桐城市东部,距桐城市市区12公里
景点
桐乡书院
朝阳楼
黄家大院
倪氏知府
李鸿章钱庄
美食
李记麻饼
米饺
孔城水碗
桐城小炒
山粉圆烧肉
《古色古香中国味》
由东古酱油独家冠名播出
《古色古香中国味》
锁定天津卫视
每周五/周六22:40播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