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本文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徐云峰
“以痛止痒”,脑子里近日来不时蹦出这个词,也许是感同身受之后的切身体会吧。无独有偶,安徽新桐城派散文名家吴忌的散文集就叫《以痛止痒》,更进一步诱发我许多蔓延而至的思考。
8月初,郑州疫情正紧,放心不下驻村工作,冲破重重困难到村里,却不幸遭遇液化气爆炸。厨房灶具进气阀往橱柜里漏气,遭遇明火、引发空气爆炸,门窗皆震坏了,所幸那一刻我不在爆炸中心,但双腿膝盖以下也被大面积烧伤。外伤控制住以后,皮下组织开始渐渐恢复,伤口处“生肌之痒”却让我夜不能寐。从开始的“掐十字”到拍打、进而手挠揉搓,其结果必然是表皮溃烂,可还是解决不了“生肌之痒”问题!实在忍不住了,就拿医用酒精直接喷,新长出来的鲜嫩皮肤,立马锥心疼痛,奇怪的是,竟然不痒了,尽管已是深夜两点!
“皮肤烂了就麻烦了、易感染,必须高度重视”,医院烧伤科赵文斌主任的忠告,让我至今懊悔不堪,本该一周左右就痊愈的二度烧伤,估计要至少两周之后了。
其实类似的经历,生活中我们大都经历过。比如蚊叮虫咬,或者热爱绿叶而摸到了毛毛虫,或者热爱鲜花而呼吸了让人过敏的花粉,或者秋风里乘凉过度而起了满身风疹。民间盛传一个止痒方法,用指甲在蚊子叮咬处掐一个“十”字,再把十字变“米”字,最后再刻上一个“井”字,就不痒了!据说多人亲测有效。
医学专家直言,这个口碑甚好的民间“掐字止痒”大法并不靠谱,之所以掐完不痒,纯粹是掐得肉疼,盖住了痒而已,典型的“以痛止痒”!其可怕的后果是,挠破皮肤万一诱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更糟糕。
其实,社会上“以痛止痒”的例子比比皆是。蓝天保卫战高压下,河北、陕西等地让农村“禁秸秆、禁煤,烧气做饭取暖”的“一刀切”做法,成为当地农民心中的痛——成本高不舍得用啊!何异于“何不食肉糜”?去年驻村以来,基于考察学习的需要,更多穿行于乡野山村,但见很多村村通路两侧,形态各异的造型景观墙和各类文化口号密布,据悉是文明村创建的成果,相比于改革开放之际的乡村景观,确实是天壤之别了。但是,走村入巷之后却也发现许多“西服里面的烂衬衣”,或残垣断壁,或牛粪泥泞遍地。
中国是农业大国,目前尚有6亿农民,还有近两亿人月收入不到元,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我们就走上了漫长的乡村振兴之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其核心是产业振兴,没有了产业振兴这个核心,单方面推动文化、生态振兴,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文明乡村创建为例,如果这个村没有产业、没有户户通、没有自来水、没有路灯、没有卫生室,搭个戏台、修建个文化墙,有什么意义?何不把文明乡村创建的30万~50万元经费,用于安装路灯、建户户通、建卫生室?反而造成了极其稀缺的资金资源浪费,何其痛心?
再比如,在蓝天保卫战指标考核下的农村秸秆禁烧和禁煤取暖,农村生活所必需的秸秆和燃煤做饭取暖,到底能对空气污染有多大影响?更何况,农村房子宽敞高大密封不严,取暖成本高昂,在经济落后的乡村,让老百姓用气取暖,岂不是“天方夜谭”?好在中央已经明令禁止“一刀切”。
农村秸秆煤炉空气污染之痒、乡村破相之痒,看似解决了,更痛的是民心和资源浪费!
黄帝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心。”以痛止痒于身,以痒止痛于心,解决的都是局部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疼痛皆无、身体康复,是医者毕生所求。
治大国如烹小鲜,道理都是一样的。肩负乡村振兴历史重任的驻村工作也是如此,必须围绕产业振兴这个核心,精准发力,进而推动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四大振兴”。庆幸的是,庙湾村虽然曾被戏称为“九无之村”,但在一年多时间的驻村工作强力推动下,已经慢慢补上了生活与生产基础设施配套空白这一课,产业发展与生态规划,人才培养、组织与文化建设已经“在路上”,我们坚决杜绝用“切肤之痛”治疗“疥癣之痒”。
暴雨离境之后,今天时值处暑,秋凉不期而至。村里的香菇大棚又开始了忙碌,秋后菌棒注水开始了,一周之后,又将是“香菇满棚”的场景,想来采摘吗?可以柴鸡炖香菇的,还有金黄金黄的柴鸡蛋呢,我们在山村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