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桐城火神庙与福德祠

火神庙与福德祠

汪向军

本想去青草镇拍摄点麻丰糕现场制作图片,用于我的文字中,但是在青草工作的胡子告诉我,眼下不是麻丰糕生产季节,其次有很多食品厂都生产麻丰糕,也不知道你想要去哪家?要不去火神庙与福德祠看看。

火神庙坐落在原桐城市十一中校园内。学校背依源远流长的青草大沙河,东邻国道,西接桐潜公路,是一所市直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创办于年,最初定名为清河小学。年更名为桐城县青草塥高中,年更名为桐城市第十一中学,年升格为安庆市示范高中。目前已经整体搬迁。从青草教育集团办公楼后面的清河亭朝左,直行。昔日的操场空荡荡的,我把车子停在一大排绿茵茵的菜地边上。这后面应该是过去老师居家的地方,还有几栋学生公寓。越往后行走,到处残垣断壁,杂树丛生。看来十一中面积还是很大的。跟随着胡子,我们走进几间摇摇欲坠的老房子里面,房子已无顶,有椽子下悬。胡子说,这里就是火神庙,后来成了十一中食堂。四处观望,还能看见古老的穿枋式建筑风格,屋内还有四根圆形的木柱,每根柱子下面都垫有雕工精美的“柱础”,那可都是文物。古老的房子散发出一股腐朽的霉味,令人掩鼻。

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上记载,火神庙在县东街,旧名丹天祠,上枞阳亦有火神庙。天宁庄、金神墩、挂车河、青草塥、孔城俱有庙。目前,这几个地方供奉火神的庙都荡然无存。在孔城老街我见过一块古碑,那上面雕刻着火神庙几个字,碑大概属于庙里遗存。历史上建火神庙的多半是基于对火的畏惧,因为过去的建筑多半是木造,极易遭受火灾,建火神庙是希望得到火神庇佑,免火灾的肆虐。于是,青草老街修建了火神庙。一时间火神庙的香火旺盛,人气大发,加上它特殊地理位置,青草有了“小上海”之称。而今如此废弃,令人惋惜。

离开火神庙遗址,胡子让我把车子开到青草教育集团办公楼前面,说楼前这一对石狮子就来自于被拆掉的火神庙,因为当年有一个老先生把这对石狮子藏起来,所以才没有毁。狮子为万兽之王,人们认为狮子有镇煞避邪、讨吉祥的寓意,在寺院门口摆放石狮,便是期望能镇煞避邪,并期许在它们的镇守之下能够让邪灵外煞无法进入庙庭之内,保持庙内的清静、祥和。而眼前这对石狮子不再是镇守庙门的瑞兽。

从桐城十一中出来,胡子说再带我们去看位于青草中街的福德祠,并告诉我们历史上先有福德祠,后有青草塥的说法。老街上的店铺鳞次栉比,时光仿佛停止了一般。车子能开到福德祠门口,祠属于桐城市不可移动文物。只有一进屋,屋子中间镶嵌石碑一块,字迹模糊。旁边靠着的一副门上就写着刚才胡子说的对联。“福德祠”应该就是供奉土地神的地方。民间认为土地神可赐人以福,教人以德,尊称“福德正神”,寄托人们袪邪避灾,祈福求安的美好愿望。就像火神庙。

庙已废,祠尚存。坐落在老街上的桐城县青草玫春香食品厂,是最早生产麻丰糕的厂家。胡子说大沙河边上还有一棵两百余年的朴树,历史上那位叫刘伯温的军师在此栓过马。我忽然失去继续寻找的兴趣,带着一丝怅惘,离开了这条曾经辉煌一时的青草老街,以及庙和祠。

中午,胡子带我们吃地道的青草小吃,非常可口,忍不住多添了一碗饭。感谢店外的阳光,给予我一个文化人最后的温暖。

更多文章:

你好,这里是桐城,这是我的名片

顶流桐城,“名城”里的“国字号”

从“名城”桐城走出来的“院士”们

故乡桐城

龙眠

古城

桐城骄子最桐城新媒体矩阵「深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jt/4034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