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安徽桐城蟠龙村巾帼ldquo领

原稿件名:新华社:桐城蟠龙村坚持党建引领甩掉“穷帽子”

“脱贫攻坚是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我把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扶贫队伍。”党的十九大代表、安庆桐城市嬉子湖镇蟠龙村党总支书记江胜霞如是说。

近年来,江胜霞团结带领蟠龙村两委一班人,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增强村两委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以生态、文明、富裕、美丽的现代农村为目标,笃定“提升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做强水产业、发展旅游业”的兴村富民思路,千方百计改变蟠龙村的省级贫困村面貌。如今的蟠龙村,水里有鱼,山上有果,村民致富有路子,村级发展有基业。年,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0.6万元,在嬉子湖镇名列第一。

盘活资产资源,发展村级经济

针对蟠龙村产业基础薄弱的实际,自担任蟠龙村书记以来,江胜霞通过引进外面的优质企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年,江胜霞瞄准了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玉润禽蛋食品有限公司,四处打听公司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跟着他从南京到安庆,再到桐城,一次次推介蟠龙村的优势资源及发展决心。年,该公司落户蟠龙村,投资上千万元发展蛋鸭养殖业,目前企业年产值达万元,带动部分村民致富。

初尝甜头的江胜霞,决定再引进几家大公司发展产业。

年除夕,得知外出能人毕国祥回乡,江胜霞一早就在村里等候,想请毕国祥为家乡建设出力。不料毕国祥路上有事耽搁,没有及时回村。江胜霞在村部办公室等了5个多小时后,毕国祥终于到家,江胜霞立即赶到毕家商谈。毕国祥感动地说:“你赶快回家去做年饭,你说的事我一定照办。”就这样,毕国祥在蟠龙村设立了润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山场亩,建起了杨梅、石榴等特色瓜果采摘园,还捐资20余万元,给村民组修了水泥路,兴修了当家塘,配套了亮化、绿化。

随着落户蟠龙村的企业越来越多,江胜霞意识到,要想让“土疙瘩”变成真金白银,必须立足资源现状,创新发展模式,盘活集体资源。年,她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对村里方庄、林庄、杨庄3个村民组的山场进行整合,一并转包给一家农业开发公司,发展蓝莓种植业,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增收1万元。年,西河圩养殖水面承包合同到期后,村里组织公开招标,以5年为1个承包期进行发包,标的由原来的3万元提高到15万元。

近年来,随着蟠龙村招商引资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本地回乡能人、外地富商到村内投资总额近3亿元,流转土地近余亩,带动十几个村民组近百名群众及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村集体的山场、水面资源先后变成资产,村集体和村民年年得红利,彻底改变了蟠龙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全省“一村一品”先进村。

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

蟠龙村以前以泥土路、砂石路为主,也没有路灯,群众出行十分不便。而且电力供应不足,停电是家常便饭。

“修桥修路是做好事做善事,这也是群众最关心最受益的事情,我们从群众最有需求的事情开始做起。”江胜霞说。

村“两委”成员东奔西走,累计争取外援资金多万元,为全村修通了村组公路30公里,全村28个村民组全部通上了水泥路,有部分村民组还修通了循环路。兴建当家塘40余口,涵闸4座,加固圩埂米。村“两委”还通过多种渠道对接供电公司增容,将变压器由原来的2台增加到7台,彻底解决全村用电难问题。

蟠龙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共绿化美化村组公路8公里,搭建路灯85盏,28个村组实现了亮化、美化。全村每家每户接通自来水,并建有休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垃圾房、公共厕所、沼气池等公共设施。如今的蟠龙村,道路宽阔平整,农家院落错落有致,成为宜居的幸福家园,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新农村气息。

基础设施改善,村庄环境美起来,为蟠龙村发展乡村旅游带来了机遇。蟠龙村依托村庄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遵循“低强度硬开发、高强度软开发”原则,在生态保护过程中植入旅游功能、观光农业等要素,打造生态休闲旅游载体。近年来,蟠龙村成功引进安徽白兔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蟠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0多万打造蟠龙景区;雨润地华集团在村开发1千多亩的园林绿化项目;招商引进的蓝莓种植基地已办成了两届蓝莓采摘节;年引进的嬉子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建成了规模化草莓采摘园;润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近两年投资1亿元,打造集采摘、餐饮、会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宝迪快乐家园项目……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脱贫攻坚

蟠龙村是桐城市26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贫困群众户人,年蟠龙村通过省第三方评估验收,顺利出列,目前未脱贫仅有4户10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江胜霞始终带领着村两委班子,以党建为引领,以实干促脱贫,甩掉“穷帽子”。

在扶贫工作中,蟠龙村高度重视扶贫队伍建设。蟠龙村及时把致富能人、专业人才、退伍军人、大学生吸纳进村,作为后备干部或党员进行培养,坚持党建引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结成对子,常走访、勤帮扶,认真听取群众诉求,帮助贫困群众找准路径、精准脱贫。

针对全村拟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江胜霞带领大家逐户制定帮扶方案,通过产业扶贫、社会兜底、教育扶贫、健康脱贫、就业培训等措施,精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同时依托现有资源,鼓励村民将亩滩涂地及随潮田实行退耕还渔,每年村集体增收15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上千元;流转土地,给贫困户带来稳定增收,有效支撑脱贫致富;以“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白兔湖生态农业公司吸收贫困群众余人就业,每年共支付贫困群众工资3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4万元;蓝莓采摘园、无公害水果生态采摘园等一大批企业吸纳贫困户务工。

“家里的4亩山场和田地流转出去了,我在蓝莓采摘园里务工,一年收入有1万多元,能脱贫啦!”贫困户王传林说。王传林身体不太好,妻子身体残疾,女儿已经出嫁,如今年收入过万元已跨过贫困线。

如今,蟠龙村从一个负债达多万元的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集体经济收入达35万元的富裕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66元,农业开发、社会综治、文明创建、科普示范、基层党建等村级各项工作先后进入省、市先进行列。(彭旵生陈昌胜)

稿件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安徽频道5月14日

END

声明:本平台由千华新媒体自主创建并运营。如需发布资讯或有意合作,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mj/4034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