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为何复发 http://pf.39.net/bdfyy/zjdy/150710/4653815.html
语音版
全媒版
长城是我国著名的标志性古建筑,也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尽管这个说法并不完全,除了我国的万里长城,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吴哥窟、意大利罗马斗兽场等一些著名古代遗迹也都曾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还有另一个说法很流行,就是宇航员在外太空的月球上能够看到的唯一人工建筑就是中国的长城。这个说法流行了很久,但最终证实仅仅是误解。年,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这还远没有达到月球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距离,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肯定的回答“没有看到。”长城平均只有几米的宽度,宇航员凭借肉眼要在几十万公里外看到它,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是卫星图片,可点击放大,你可以在其中仔细找长城痕迹,答案在最后)但无论从天外能否看到长城,长城都是人类文化中极为辉煌的成就之一。“五·一”长假,人们蜂拥外出,长城自然也是旅游焦点之一。不过看看这种大长假长城的景象,怕是人生不会有人愿意再次去凑热闹了。可其实,就像传言从外太空可以见长城一样,人们对长城的误解也是被惯常表象迷惑了,实际的长城,远不仅仅是北京八达岭、慕田峪、或山海关那样。多数人以为长城就是从秦朝开始修建的,秦始皇修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等故事深入人心,但长城真正的存在,却要远早于秦朝。在古代冷兵器时代,长城这样的军事防御工事是很常见的,也是很有效的,在全世界其实都很普遍,只是我国的长城更具规模性、宏伟性和持久性。这是伊朗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的萨珊王朝为了防范匈奴人的入侵,在北部戈尔干地区修建的一条长城遗迹,其长度仅次于我国的长城在全世界排名第二。但尽管是第二,总长度也远逊于我国的长城,如今现存的遗迹是互不相连的几段,最长的一段接近公里。这是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在英格兰北部修建的防御长城,历时六年,长73公里。除了这一段,当年罗马帝国还在其他地方修建了多段长城,包括长达公里的日耳曼长城。印度也有一段长城,不过是很“现代”的了,其实是一段贡珀尔格尔城堡的护墙,始修于年,几十公里的城墙耗费15年才完成,城墙上有32处烽火台。不过这是我国以外保存最好的长城,被印度自誉为“印度长城”。其它在朝鲜、巴基斯坦、耶路撒冷等地也有各自的古长城遗迹。尽管我们现在还无法非常确定所有历史上曾经存在的长城都是何时修建的,但我国的长城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现存的其他国家长城遗迹最早就是公元1世纪,而那时已是我国的汉代了,我们明确可以知道,中国的长城在周朝就已经存在,周朝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年。百度百科“长城”词条列出“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尽管这是个伪作的历史故事(直接点击可看假历史的故事),但也算说明那时的确已经存在长城烽火台。山海关的长城博物馆有一幅战国时期的长城分布图,显示了秦朝之前各诸侯国修建的长城状况。比如如今在山东境内的“齐长城”,就是当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国修建的长城遗迹,长度在公里以上,整个修筑历时多年,迄今已有2多年的历史,是最早的长城遗迹,在秦朝建立之前约五百年。到了秦朝,秦始皇主要是修长城而非建长城,他是把各诸侯国原来已有的长城重新修葺、连接起来,当然这其中会有新建部分。秦朝修长城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秦始皇的横征暴敛惨无人道,而并非修建长城的功绩,当下有一股风潮给秦始皇歌功颂德,这堪称历史的倒退和耻辱。现在人们常常误以为长城始于嘉峪关、止于山海关,这也是不正确的。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遗迹主要是明长城,但即便如此,它的起止点也不是嘉峪关至山海关,它的东端起点在辽宁丹东虎山,毗邻中朝边境。北方地区通常说“关内”、“关外”指的是山海关,但这常常让人误以为山海关之外就没有了长城,也把山海关误认为了终点。其实长城也不是一条线,还有内长城、外长城的区分。明长城与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遗迹基本一致,换言之,明朝之后的朝代,官方就没有再规模的修建过长城。国家文物局曾于年宣布,中国长城全长.18公里,覆盖15个省区,但实际上现存的遗迹只有0多公里,也已经从绵延不断的雄伟城防工事、变成了散落在成千上万的山峦间的断垣残壁。相对完整并被重新保护和修复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比如现在北京段的长城,总共约有公里的长度,但被开发修复的八达岭、慕田峪等处仅占30公里、还不到全部的二十分之一。明长城也不是中国长城历史上最长的。最长的是汉长城,超过一万公里,它的长度和位置均远超明长城,秦长城更是无法与之相比。汉长城西起甘肃敦煌西,东至朝鲜平壤南,也延续到现在新疆的一部分区域,是比明长城的外长城还要“外”的“外长城”,有的部分现在还在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境内,历史和文学中的“塞外”才是汉长城的外面。长城依山傍势而修建,其形貌必然随山形而定。如今开发的旅游景点也只能选择一些山势平缓、适合人们简单行走观光、且相对交通便利的区段,但这却无形中损毁了长城极其高大险峻的原本形象。在无数的长城遗迹中,被开发观光旅游的部分被称作了“长城”,而没有被开发保护的,通常被驴友大众称为“野长城”。野长城才是真正能够显现长城险峻原貌的真实所在。在北京近郊的“箭扣长城”,就是位于怀柔山区里的一段未被开发的野长城。在驴友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出,这一段的攀登,长城是以70度的倾角几乎直立修建的,加上年久的残破,在其上的攀爬是十分危险的。在历年中均不乏有冒险者被困遇难的事件,所以,如果你不是专业探险者,不具备良好的体质、装备和准备,还是不要随意想要去冒险尝试。想一下那70度近乎垂直的阶梯,哪怕是略有恐高或胆小的,都会头晕目眩。我在这里放这段视频,只是为了显示长城原本的险峻。长城以其险峻作为古代的防御工事而被广泛应用,但随着历史的进步,其能够发挥的作用自然也就日益降低,这也正是明朝之后再无大规模修葺的原因所在。明朝自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年)筑山海关、至崇祯帝亡国前,持续修筑长城长达余年之久,工程之浩大、修筑之完备、长城之绵长,都处于历史的顶峰。而到了清朝,《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皇帝在康熙二十九年(年)率诸王、贝勒、大臣前往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约集内外蒙古来“会盟”定界约法时曾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法养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康熙作为一个封建皇帝的认识还是很透彻的,所以,清朝三百余年从未认为长城这样的工程能够对安邦定国有什么根基的作用,民心才是国之根本。无独有偶,清朝康熙年间还流传下来另一段佳话。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其祖籍在安徽桐城。有一年他老家桐城官邸的邻居吴家要建新房,想多占点土地,就想在两家间隔的道路上向张家靠三尺。张家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把官司打到县衙。县官看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知所措犹豫不定。张家人一气之下写信加急送京给张英,要求他出面威压。张英看了信后,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顿悟明理,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于是间隔的道路反而变宽成为“六尺巷”。张英这段佳话也成就了今日安徽桐城的一个旅游景点。张英在历史上似乎今人还不太更多的知晓,但他的儿子却更加鼎鼎大名,就是康熙朝的重臣名相张廷玉,是整个清朝历史中唯一死后配享太庙的汉人。长城的历史,也彰示了时代的进步不可阻挡这个本质性原理,顺应历史潮流才是大道。附:前面卫星照片的答案你可以点击放大仔细分辨,箭头指示的细线就是山西境内的一段长城,你觉得这样的长城宇航员肉眼能看到么?荐阅读:?新冠疫情各国不同;
?神奇渡槽;
?旧鞋翻新;
?恐怖代言人;
?迷惑你的大脑;
?理解婚姻;
?春节与过年;
?我爱你中国;
?郊游防虫咬;
?儿时玩伴;
天马行空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ms/4034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