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去那家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随着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桐城公管局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全面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水平为主线,推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化水平,打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不断提高服务效能。
一.深入做好放的“减法”:持续简政放权,在破解难题上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按照管办分离、依法监管的原则,实现行业管理权、交易监管权和交易办理权的分离和制约,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制进行改革,实行“一委一局一中心”的组织架构,形成公共资源交易“集中进场、集中交易、集中监管”和“决策、执行、监督”的“三集中”“三分离”的体制机制,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行电子招标投标,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达到省市共识、市县一体化的目标,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的“阳光化”。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建设,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今年1-6月份,建筑工程、政府采购类项目共进场交易个,节约资金.65万元,土地、产权类项目进场交易60个,增值.55万元。
二.深入做好管的“加法”:强化市场监管,着力提升监管效能
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系统建设,推动监管从现场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提升监管水平。加强评标专家库建设,推进远程异地评标,提高评标质量。进一步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做到事中更多采用随机检查、联合检查、行业自律等监管方式,更多采用提醒、警示、约谈等简约管理方法,尤其是事后的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智能监管等创新举措,并结合市场环境变化,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制定桐城市建设工程标后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行标后约谈和执法检查等标后监督管理方式。
一是公管局注重法律和社会监督。桐城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办)负责对全市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监督检查各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受理交易投诉和举报,查处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和规避招投标行为。以公管委牵头,公管局配合,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参与,依法调查处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标后约谈。标后约谈由招标人负责组织,市公管委(办)、市公管局、中标人、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参加。在中标公示结束后,签订合同前对中标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实行约谈。通过约谈进一步明确履约要求。市公管局负责加强合同备案管理工作,加强履约保证金监督管理,收集中标单位合同履约情况,对中标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和受到行政处罚的及时给予曝光。通过制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束条款》、《建设工程标后监管一次性告知书》等标后监管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强化建设单位、行业主管部门、中标单位的责任,对遏制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出借资质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建立统一的建设工程信用系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是执法检查。中标单位应严格履行招标文件、合同等规定的相关条款,加强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税收管理。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标后监管相关工作。标后监管实行“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相关部门监督”的责任体系,层层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责任制,标后的监管,要让监管机构对标后的履约情况实行动态监管,让组织巡查常态化,事后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重惩,通过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巨额惩罚性赔偿制度等,加大惩治力度,使监管更有成效。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扩大交易主体信息覆盖面,提高信用信息透明度,构建“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工作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经营的浓厚意识。
强化部门联动与协作。市公管委(办)负责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建设工程现场,开展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建立例会制度,听取标后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措施,督促各有关单位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形成统一管理、层层把关、环环相扣的市建设工程标后监督管理整体联动机制。
今年来,市公管局共约谈企业23家,认定企业、评标专家不良记录9次,查处没收投标保证金万元。通过三位一体、三管齐下的标后监管手段,强化标后监管,促进招投标活动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创新监管体制,建立权责明晰、不留死角的监管体系,改进监管方式,对标后监管机构的职能进行定位整合,把标后监管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让标后监管动起来、快起来、硬起来。只有如此,标后监管的“监”才能真正站在“管”的前面,营造出一个公平竞争和诚实信用的招投标市场环境,达到维护建设市场秩序,提高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切实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制止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出借资质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目的。
三.深入做好服的“乘法”:优化资源,使服务更加便利高效
推行政府服务标准化,按照便民高效的要求,集约合成,研究制定一套审批和服务的标准规范,立足“公平、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工作理念,优化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努力提高招投标办理事宜便民度,印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清单》、《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指南》、《招标项目受理一次性告知书》等,网上公布办事流程、办理须知,极大地方便了招标人和投标企业各交易主体;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办事程序和内部管理制度;做到办事有指南、服务有标准、工作讲原则。尤其是在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结时限方面有新进展,努力实现“乘法”的最大效应。对政府重大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精准脱贫项目、民生项目、补短板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建立“政府重点工程绿色通道”,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招投标,政府各部门提前介入、容缺受理、优化流程、提速增效。其目的是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招投标要求各部门在法律规定最短的时间内办理行政许可手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容缺受理、同步开标,在受理后20天即可完成开标评标工作。压缩了开标前各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的时间、缩短了招投标实施周期,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简化小额工程招标的程序,节约了招投标成本,杜绝社会闲杂人员借资质投标,引导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优质施工企业。
积极运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过去投标人参与一个项目从报名到签订合同要跑十几次,现在利用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实现所有交易项目从受理登记、信息发布、投标报名、专家抽取、评标评审、现场监督、中标公示、保证金收退、资料存档备查等各个环节全程电子化封闭运行。5月-7月,安庆地区首例的全流程电子化交通、水利、施工监理工程项目均顺利开标,标志着桐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常态化。最多只要跑一次,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从而打破“信息孤岛”,共享信息目录,实现畅通连接,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不断提高交易服务便利化水平。
桐城公管局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让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不断营造出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办事创业环境,为企业和群众打开便利之门,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之源。(桐文)
编辑:李海波排版:钱芳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