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隆寿(1845—1900),又名全,号显亭,清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剧作家、戏曲教育家。
杨隆寿出身于梨园世家,杨家历代从事京剧艺术,有“杨门六世会梨园,武生四代标青史”之美誉。父福源为昆曲名伶,曾任升平署教师。隆寿自幼随父进京,先入“双魁”班学京剧武生,后拜程长庚为师,继搭四喜三庆班,工武生。
杨隆寿演技超群,昆乱不挡,长靠短打皆精,其舞台表演力健气充,英光进露,是武生行当中的佼佼者。《挑滑车》、《贾家楼》、《英雄义》、《八蜡庙》、《八大锤》、《武文华》、《四杰村》及猴戏《闹地府》、《泗州城》等,均为擅演之戏,尤以《石秀探庄》、《翠屏山》、《蜈蚣岭》著称,享有“活石秀”、“活武松”之美誉,并多采用当时京城极为少见的砌末、灯彩招揽观众,颇为叫座,是京剧舞台采用彩头戏的先驱。他与谭鑫培、俞菊生、方松龄等合演的《翠屏山》,璧合珠联,传为盛事。他精于弹弓,“登城垣射飞鸟,应弦辄下”,堪称一绝。
杨隆寿不但擅于演唱,而且能文。常常上台演戏,下台编剧。他的成功剧作有《火云洞》、《双心斗》、《陈塘关》、《九花天》及连台本《三侠五义》。这些剧本上演,观众场场爆满。
光绪六年(1880),杨隆寿创办“小荣椿”科班,后又创办“小天仙”戏馆。他言传身教,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人称“小杨猴子”杨小楼、程长庚之子程继仙以及叶春善(叶盛兰之父)等,都是杨隆寿的高足。著名老生蔡荣贵、谭小培、徐春明,名丑郭春山等都出白杨的门下。杨隆寿为人正直,戏德高尚,在同行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同为双魁子弟的谭鑫培、李寿山等人,对他持以师礼。光绪九年,被隶升平署,供奉内廷。
杨隆寿京剧表演技艺代有传人,子杨长喜、孙杨盛春、曾孙杨少春颇有家传,均工武生行当;婿梅竹芬(梅兰芳的父亲)、黄小山、朱玉龙、徐芸源皆为梨园名流。外孙梅兰芳为中国戏曲界一代大师,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多次提及他与外祖父的师传关系。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侵略者的血腥暴行,激起了杨隆寿的无比愤慨。从此,闭门不出,以示抗议,不久忧郁成疾,抱恨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