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百年建筑丨吴樾故居
位置及由来
吴樾故居,位于老城区延陵巷内,坐北朝南,建筑原有前厅、后厅、厢房、后院等,今保存其书房、卧室等五间平房,面阔19米,进深三间,长5.2米,面积平方米。整组建筑砖木结构,两坡瓦顶,前设檐廊,撑拱承檐,室内前后开窗,风格简洁淡雅。
民国二年(),吴樾胞弟吴楚扶柩南归,葬于安庆西门外平头山。孙中山先生亲撰祭文,委托安徽省都督孙毓筠代为祭奠。民国十八年(),安庆辟“吴樾街”,之后桐城故里建“吴樾祠”,城关镇改“孟侠镇”,办“孟侠中学”、“孟侠小学”以示纪念。
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吴樾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链接
吴樾字孟侠,一作孟霞,桐城县高甸人,出生于8年,其父是一位塾师,家境清贫。吴樾8岁丧母后,随父就读。
时值戊戌变法前后,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维新派办的一些杂志,在一段时间内,把康梁主张看成是黑暗中的一线曙光。年岁稍长后,吴樾曾一度在清苑县支应局担任司事。不久由吴汝纶推荐,进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读书。他在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按照吴汝纶的教诲,用很大的气力来创办两江公学。两江公学开学后,吴樾和几位同学分别担任了国文、数学、地理、历史等教学任务。吴樾还同一位叫金慰农的同学共同主办了《直隶白话报》,用以传播革命思想,扩大革命影响。进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以后,他阅读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的许多著述和论文,思想起了很大变化。他在《暗杀时代》一文中谈到自己思想转变过程时说:看到立宪派主办的《清议报》后,受到立宪派的影响,盼望早日实现立宪。有人对康梁非议,他还站出来为其辩护。他读了许多革命者的著述,认识到救国图存,必须首先坚决推翻清政府,中国再不能走改良主义的道路,因而深恨康梁之说误国害人,发誓要推翻建筑在千百万人尸骨基础上的清政府,决心以邹容、陈天华为榜样,必要时以身殉国来唤醒民众。
(辛亥革命烈士吴樾殉义后摄影)
年9月24日,这天是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的日子。天刚亮吴樾就起身,打扮成仆人模样,怀揣炸弹来到正阳门车站。这里岗哨林立,警戒森严。吴樾夹在仆人中间大模大样地混进了车站,走上站台,踏上了五大臣乘坐的高级包厢,急急地向车厢里走去。这时一个卫兵拦住他问:你是跟哪个大人的?吴樾回答是跟“泽爷”(即载泽)的。恰好这个卫兵是载泽的侍卫,觉得面生,顿生怀疑。又问:你是几时跟泽爷的?吴樾说:最近才跟的,边说边往里走,这个卫兵拦住了他说:且慢,待我问过泽爷。吴樾恐怕事情败露,急忙从怀中取出炸弹,用火柴燃着引信,他正要把炸弹向车厢内掷去,不料列车已经发动,车厢砰然相撞,随着一阵剧烈震动,炸弹被震落在他的脚下,并且迅速猛烈爆炸。吴樾壮烈牺牲,盘问他的卫兵身受重伤,五大臣中的绍英伤了右股,端方、戴鸿慈受了轻伤,载泽在慌乱躲藏时擦破了头皮。五大臣被吓破了胆,逃回府邸后龟缩不出,哪还敢去出洋考察?连慈禧得知正阳门消息后也惶惶不安,一度躲进地下密窖。
在安庆市西门外平头山畔,矗立着一座烈士陵园。这里安放着9位辛亥烈士的遗骸。孙中山先生亲题“皖江烈士墓”,并亲撰祭文。文中有“爰有吴君,奋力一掷”句,就是颂扬著名烈士吴樾为揭穿清廷“预备立宪”骗局,在北京车站谋炸清廷五大臣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壮举。
编辑:李海波排版:赵玲玲
北京最大的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