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喜欢问一个问题:
当医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们都和医生打过交道
也经常在新闻中看见医生朋友的光荣事迹
但是,医务工作者的内心世界
你体会过吗?
一场手术以后,医生在手术台旁抓紧时间小憩↑↑
下面这两位医生的“心路历程”
真实而打动人
读一读这两件“心事”
你会更加了解我们的医务工作者:
出诊不出诊是个问题面对纠纷医生也无奈去还是不去?也就是说,出诊还是不出诊?在卫生院工作这么多年,我经常接到亲戚朋友的电话,请我上门给患者输液。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这样问自己。
真是医生当老了,胆子却变小了。我在卫生院工作了20多年,听到看到不少医闹事件,让我不寒而栗。
我们乡卫生院下设多家医疗站。几年前的一天,医疗站的周医生被邀请上门给村里的一位患者出诊。碍于乡里乡亲,也是医生职责驱使,周医生出诊了。但没想到好事做出恶来,在输液过程中患者死亡了。后来经过多方了解才知道,患者其实已经病入膏肓,医院接回家休养,就近请来乡里的医生上门维持治疗。周医生给患者输液的时候,也没有过多询问其既往病史,由于输液速度过快,又没有太多的抢救设施和药品,结果导致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而后,患者家属翻脸,与周医生对簿公堂,没有医疗责任保险、收入不高的周医生慌了手脚。最终,卫生院院长同当地政府乡村干部合力调解,周医生满眼含泪从信用社贷款安葬了死者。
医生不好当,又要给村民看病,又得学会保护自己。这不,刚过完春节,堂兄就给我打电话了,让我多去他家看看他父亲。堂兄倒是很阔绰:“用最好的药,花多少钱都行,尽管用!”
说什么好?我想想,还是先去老伯家看看,征求堂兄和老伯的意见后,医院做个检查,这样保险些。
——湖南省新宁县飞仙桥乡卫生院刘少林
为了患者好也为自己好各种细节一丝不苟行走在田间的大学生村医↑↑
上门诊疗是基层医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内容。然而,上门诊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基层医生在保障患者健康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判断能否就地治疗上门之前,首先要简单了解本次服务对象的大致情况,以便携带相关药品和器械。若是签约服务的对象,记得同时抽取健康档案。
见到患者后,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其能否就地治疗。能自行到医疗机构治疗的,尽量劝其不在家治疗。需要就地治疗的,要根据患者现况,选择安全、方便的治疗方式。如果遇到自己拿不准或者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的患者,应告知其家属将其送往卫医院救治,必要时应帮助其联系转诊机构并随车护送到位。
掌握基本治疗原则上门诊疗要遵循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原则,做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能口服的就不注射、能注射的就不输液,不用需皮试或易致过敏反应的药物。
严格管控上门输液一般不提倡上门输液,除非是行动不便、急诊急救等确有需要的特殊患者。输液时,不仅要完成穿刺、调好滴速,还必须要等候输液彻底结束,才能离开患者家庭。离开前,要收集带走输液时产生的所有医疗垃圾,并告知患者家属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后期出现状况时及时沟通。
沟通贯穿诊疗始终上门诊疗过程中,要做好和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工作,对于患者的诊断、用药、治疗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都要详细告知。治疗次日,要主动打电话询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若病情好转明显、可行动的,建议到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检查。
完整书写医疗文书上门诊疗一般比较仓促,诸如病历、处方、转诊记录、涉及传染病的报告等医疗文书可能当时来不及完成,在诊疗完毕回到医疗机构后应立即补充完整。若是签约服务的对象,还要记得更新健康档案相关记录。
——安徽省桐城市吕亭镇卫生院宋创
来源:健康报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哪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