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围绕实施蓝色引领、全域统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起步早,基础好,先发优势明显
早在年,青岛就开始全面启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不仅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还出台了信用青岛建设规划,对推进信用青岛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诚信青岛”建设的意见》,对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方向、工作步骤、主要任务等进行了明确。建立了由分管市长牵头、全市36个部门组成的“诚信青岛”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把“诚信青岛”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以政府信用建设为表率,开展了以“转变职能、规范审批、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效能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管理体系“五项工程”和“责任政府、诚信政府、阳光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有效发挥了“政务诚信”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以企业信用登记和信誉评价为依托,建立了企业信用登记查询系统、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企业信用评级系统、企业信用担保系统四大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工商、税务、公安、质监、海关及银行等部门,按照规范要求建立了各自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市工商局以企业信用信息为基础,将全市企业分为绿牌、蓝牌、黄牌和黑牌四类,进行分类监管;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经济实力、资金结构、经营效果、贷款信誉、工商信誉、国际认证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考核评估,开展对全市企业的信誉等级评定;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四大企业信用系统的建立,为“商务诚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整合共享社会信用信息数据为目标,搭建了“诚信青岛”网络平台,建立了电子政务“”架构,使税务、工商、质监、建设、劳动保障、公安等部门通过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了部门间互联互通。金融部门也实现了网络接入,为数据整合和共享提供了基础条件。
以信用宣传教育为抓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为提高认识,青岛对全市从事信用工作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编辑《工作动态》及《月度工作通报》,传达工作部署,宣传典型经验。市委宣传部深入挖掘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及事件,市法院集中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市工商局对“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进行公示,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组建征信知识宣传青年志愿者队伍,编制图文并茂的《征信知识宣传画册》。各类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诚信典型的评选,红黑榜的发布,营造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
合力足,推进快,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青岛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谋划,统筹推进,不仅“谋篇布局”进行顶层设计,还高规格成立了领导机构予以组织保障。年6月,根据工作重点和任务分工的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45个成员单位参加的青岛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青岛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青岛市“十三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应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岛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大力推进并夯实了统一信用代码、信息归集共享和联合奖惩三大基础工作。
青岛市直各单位也积极主动作为。建设部门开展了建筑市场信用考核分类监管,安监部门开展了安全生产信用等级评定,环保部门开展了企业环境信用评级管理,人社保障部门开展了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评价活动,税务部门开展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物价部门针对价格失信开展了信用评价分类监管。青岛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工商局、市城乡建设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水利局、市物价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等十余个部门都建立了信用分类监管体系。通过完善信息管理发布、诚信考核、奖惩联动等方面的制度,逐步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
目前,青岛市统一信用代码、信息归集共享和联合奖惩三大基础工程平稳扎实推进。截至年10月底,青岛全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存量转换达到76%以上。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转换完成,社会组织转换完成90%左右,企业换码达75%以上。未转换的法人、组织已全部建立了新旧代码映射关系。增量代码实现全部统一。建成了“一网三库一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个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三大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已汇集了50多个部门的余万条信息,并实现与省级信用信息平台和市直部分部门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双公示”工作成效显著,向“信用中国”报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数据40余万条,数量居全国第四,全山东省第一。初步构建起了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青岛全市的信用意识显著提升。
创新多,亮点丰,典型经验示范全国
青岛市率先建成了横到边、竖到底、覆盖全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平台横向上可以普及到各行各业各领域,纵向上可以深入到街道、乡镇,最大程度方便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通过平台查询使用信用记录。国内许多城市虽然也建立了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但覆盖到街道、乡镇一级的不多,青岛率先建成了纵深可到街道、乡镇的共享交换平台,模式值得学习。
青岛市积极探索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制定完成了《青岛市重点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配套编制完成了《青岛市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办法》《青岛市信用“红黑名单”目录》,为信用“红黑名单”的发布和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撑。市发改委等2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青岛成为了山东省第一个实施联合惩戒的城市。市工商局和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联合发布《失信企业信息共享和联合合作备忘录》,市国税局、地税局会同市工商局签署了《关于对失信企业实施协调监管和联合惩戒备忘录》,市综治委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联合惩戒,有效发挥了信用约束作用。青岛市还通过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青岛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
青岛成立了首个大数据研究中心主攻信用体系建设,依托权威的调查数据以及高校的智力支持,提供信用数据调研报告,为政府制定有关信用政策提供精准支持,同时也为各类企业提供信用咨询和预测服务。大数据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助力青岛信用体系建设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青岛是全国第一个将外资银行纳入“银税互动”合作的城市。青岛市国税局、地税局、银监局签署《“银税互动”工作合作备忘录》,辖区内22家商业银行、2家乡镇银行、8家外资银行与市国税局、地税局签订了合作协议,以纳税信用换取信贷额度,真正使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直接的“融资资本”,在全社会形成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价值导向。将外资银行纳入“银税互动”工作,无缝隙地搭建了银税部门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桥梁,有力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文/文刀)
治白癜风南宁哪家医院好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