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写桐城古镇青草

桐城大沙河,波光鳞鳞,情深切切,一流奔向长江。一座古镇,卧在大河南岸。这是青草镇,自古至今一直被人们誉为鱼米之乡。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就在这个小镇税务所工作,所以每逢寒暑假,我便从乡下来到古镇父亲身边度假。

大沙河

凌晨四点,小镇醒来了,“碰着,碰着......”吆喝声阵阵,时间久了,觉得很有韵味,动听。这是赶集的农民,他们有的挑着箩筐,有的拉着板车,为防止碰撞而吆喝着。他们挑着各种蔬菜,或是拉着装满农产品的板车,风尘仆仆地来赶集。小镇旧街,那些老房子大都是木质穿枋结构的二层楼,也有平房穿插其间。这些陈色旧貌,好似在向今人不断地倾诉着它们曾经繁华、衰落的过往。

听奶奶说,小镇在民国时期,三教九流的都有。街上的妓院是镇商业文化中心,那些外地做生意的、当官的经常光顾。妓女很可怜,有些良家妇女因生活所迫,才堕落的。她们不愿意天天接客,也有一个办法,妓院客房有两个门,有的妓女从前门进去,稍不留意就从后门溜走了,这只能忽悠那些外地初来的商人。那时,镇里百姓最恨国民党特务老林,背地里都喊他林匪,他当时是小镇的最高长官,经常欺压百姓,并且还屠杀革命志士。解放大军来到小镇后,林匪闻风而逃,有的说他逃到台湾去经商了,有的说他逃到长江边被解放大军发现打死了。

花戏楼

小镇有一座寺庙——太平庵,记忆中是古建筑,坐落在大河堤旁,竹林掩映,庄严肃穆。龙王庙师傅种的蔬菜、粮食比附近农民种的还好。当年有一位师傅功德高,青草一位商人发财后,在桐城龙眠山建造了一座寺庙——德百庵,把那位师傅请去做了住持。如今的太平庵是两层楼房,背靠大沙河,面朝小镇,建筑面积比以前大得多,门前有荷塘,有亭子。

青草一位企业家桂四海开了一家四海远洋公司,他富了不忘家乡,九十年代出资修了一座青草大桥,这座桥不仅方便了两岸居民,也为发展青草大沙河南北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小镇人气依旧,商业街道多了,工厂多了,农贸市场大了,酒店宾馆也随之多了起来。十里八乡的农人,还是依旧来赶集,依旧进行着农产品交易。人们都说青草的商品价廉物美,尤其青草的豆腐是小作坊制作,味道鲜美,清香扑鼻。青草土特产诸多,有青草香大米、麻丰糕、干溪鱼、葛根粉、茶叶等等。尤青草香牌特优质大米,享有盛誉,被列为出口产品。

美丽富饶的青草镇,那是我的家乡,一片泥土的气息环绕,一叶小舟样泊在长江北岸,至始至终,我从心里特别喜爱它!

作者简介:笔名远航小诗,系皖桐城市新渡镇新安中心小学教师。

本专栏寻找一百位社会各界作者

专题交流乡情乡事

欢迎踊跃投稿

注明工作单位、职务或职业

邮箱:xiangfu

foxmail.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海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ly/4008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