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氏两名医传颂杏林美誉驰

这个办法减肥好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changshijijin/23734.html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过去拯救生民的志士仁人的名言。安徽金氏,过去有两位很有影响的名医,名字仅仅一字之差,一位叫金咏甫,一位叫金容甫,都在医疗卫生历史和民间留下了美誉。且听我按出生年月先后分别道来。

先说金咏甫 (—),享年八十岁。安徽桐城人(清代此地曾有著名的桐城派文学),名能赋,字文甫。宣统元年()曾为安徽省医学研究会会员。民国初年,任安徽省官医总局医生。后在枞阳创办“医院”,任院长,先后经办过“和济春药店”和“青草塥九成药房”。年秋,参加安徽省首次召开的中医座谈会,任会议执行主席。年,任桐城县“中医进修班”主课教师。年,医院新创建的中医科主持开诊工作。同年,获省医疗卫生战线先进工作者荣誉奖。曾任县人民代表、县政协委员、县科协常委、县卫生协会常委。撰有《伤寒论谒正》、《文甫医话》、《温病条辩解析》、《内经今译》等。现存《新编温病方证歌括》一册。

金咏甫的医术医德和在医界的影响有口皆碑,有两个故事足以佐证。

一是医术。说的是当年安庆城内一个富商家的光屁股孩,夏天玩耍,把顶针(过去做针线活用的套在手指上金属圆箍)套入阴茎,不料阴茎勃起,小便难排,弄成水肿,医院救治,西医主张手术切割,但患者家人怕伤及阴茎,影响以后生育,不敢手术。恰巧金咏甫时在安庆市内,被请去救治。他问明缘由,命人从井中打桶凉水,出其不意从头浇下,小孩阴茎骤然收缩,顶针落地,化险为夷,家人佩服,坊间传颂,莫不赞叹其医术高明。

一是医德。金咏甫去世约半个世纪后,一位曾经被他治愈的老者,携带贵重礼物,找到其儿子居所,前来看望。家人不解何故,来人述说金老医生是其救命恩人。原来在日本人占领期间,他作为一个孩子被抓去做苦力,被打得奄奄一息,以致休克。金咏甫偶尔路过其家门前,听到惨痛嚎哭,问清缘由,开了方子,自付药费,让接近死亡边沿的患者服药后得以苏醒康复。金咏甫的大恩大德使他刻骨铭心,至老犹思报答,于是询问打听,找到金咏甫后代住处前来看望,让金咏甫退休的儿子金诚睿大为感动,潸然落泪。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位八十多岁老者,为了报答金咏甫起死回生之恩,每年清明,都不顾山高路险,上桐城的小龙山金咏甫墓葬处祭扫亡灵。像这样动人的事例前所未闻,即使有的人家后生也不见得每年去祭扫先人。宅心仁厚,仗义疏财,自奉清苦,救死扶伤的金咏甫,尽管岁月流逝,其德泽遗世,却永远活在普通百姓的心中。

正因为如此,建国初期,桐城县长极力推荐金咏甫出席安徽省首届中医座谈会。后来的《桐城卫生志》记载:“年大水,江堤溃破,时疫流行,金先生夜以继日,不辞奔走之劳,发伤寒诸经之旨全活病人数千。”这就是“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但《桐城卫生志》上有载,《桐城人物志》上也记载其动人事迹。其英名垂于史册,传颂千秋,也足以告慰于其在天之灵了。

金咏甫之子金诚睿少受庭训,饱承家学,始为人师,后为报人,常有妙文于世。其作品有《夜归人》、《雪花》、《石娃》《牛趣图纪》、《杨中记旧》、《梦鞋记》等。还曾在《党史文汇》上撰文《黄镇将军的人生之旅》,在《,江淮文史杂志》上撰有长文《丹心一片老弥坚──记著名外交史学者吴东之》等,现已退休。

再说说金容甫,近现代医家(-年)享年76岁。谱名金开裕,号赋修,以字行世,安徽合肥人。祖籍皖南休宁县,生于合肥市官盐巷。金容甫禀赋聪慧,自幼好学,7岁入塾,14岁边读书边随父习医,在父亲的悉心传授下,三年就能应诊。七世业医,幼随父少卿习医,悬壶后有医名。曾任合肥红十字会医务主任、国医公会常务理事等。年后,历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医科主任,合肥中医学会副董事长,市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等。治学勤奋,学宗《内经》、张仲景,旁及诸家,以儿科著称,兼长内、妇科,对肝病、肾病治疗经验丰富。主张四诊合参,以问诊为主,反对单以切脉故弄玄虚。处方精练,宗成方而贵权变。有《金容甫医案医话选》遗稿。曾荣获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的好医生"光荣称号。金所著医文被收入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丛书。

宣统二年(),合肥地区瘟疫流行,金容甫时年16岁,随父走乡串户诊视。某妇患疫10余日,危在旦夕,延请群医聚诊,服药无效。又多次邀请金容甫的父亲诊治。一次适遇其父金少卿出诊未归,病家迫在眉睫,遂请容甫为父代诊。他接受所请,随即赶到病家,在座的几位医生,大为不悦,议论纷纷:“治病非同儿戏,怎能把小孩请来。”当容甫详为诊断后,力排众议,写好脉案,开完处方,群医争相阅视,交口称赞:“容甫年少有为,讲病准确;用药精当,不愧为儒医之后。”患者经三诊而告痊愈。病家四处对人说:“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容甫从此誉满街里。

金容甫18岁,父亲谢世,其便独立行医,未越数载,百十里外,疑难杂症患者登门求治,络绎不绝。金继承父业,精益求精,治愈很多病人,造福乡里。

年,正当某些人士提出所谓“中医不科学,腐朽落后”,公开主张取消中医之际,金容甫与儒医袁绍珊等组织合肥国医公会,号召中医界团结起来,争取生存,挽救危机,努力发掘祖国医学遗产,为振兴中医而奋斗。

年,日军入侵合肥,金容甫携带家眷近20口,背井离乡,东奔西走。抗战胜利后,他迁回合肥,继续行医,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知金医术高明,曾许他高级医官职务,均被婉言谢绝。

年冬,由于气候反常,导致合肥地区冬季白喉流行,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和健康。由于他的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精心诊治,这次经他收治的白喉患者40例,均属喉白喉和咽白喉,治疗结果无一例死亡,治愈率为百分之百。

金容甫晚年卧病在床,仍坚持给人看病和编著临床治验,在他病危期间卧病在家中内室,听到客厅有人来小声说话,估计是来找他看病的,就对外说道:“让他进来,不就是开个方子吗?”其医德之高,可以想见。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于年12月在合肥病逝。金容甫逝世在合肥殡仪馆火化,省市领导和很多平民百姓前往送行。当火化场内部工人得知是金老医生去世,虔诚地磕了三个头,然后再将遗体推入炉膛。火化工说“我们干这行,从来未给任何人磕过头,即使是省市高官,也未曾下跪。主要看在金老医生的高尚医德和精深医术上。”

金容甫的长子金太岳、次子金树滋(曾任卫生厅副厅长)、孙儿金运松、金运焜都是安徽省著名主任医师。至今金树滋的家中,还悬挂着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题词:“祖国医药宝库,刻苦学习研究,家传七代名医,努力继承提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ly/4031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