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尚德桐城小花茶鲜叶采摘与加工技术建议

01

桐城小花茶鲜叶采摘技术

桐城小花茶鲜叶的采摘是一项技术性强的管理措施,它是联系栽培与制茶的纽带,采摘好坏,不仅关系到名优茶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还关系到茶树下一轮茶芽的萌发和树势旺衰。因此,采摘不仅是简单的收获过程,而且还是极其重要的配套栽培技术。

桐城市山区茶园品种多,茶园分散,给合理采摘增加了难度,加上传统采摘连托叶(鱼叶)“一把捋”、“一次清”的错误采法,芽叶老嫩、大小不一,既伤茶树,又影响产量,且很难制出高档名优茶。要多产高档名优茶,关键是合理采摘。

及时早采,适当偏嫩采

当蓬面萌发的芽叶有10%左右符合采摘标准时应及时开园采摘,留鱼叶嫩采,以后分批勤采,这样既能保证鲜叶质量,又可平抑鲜叶采摘洪峰。茶厂宜利用经济杠杆,适当提高早茶收购价格,激发茶户早采。

标准要求

按名优茶对鲜叶的嫩度标准要求采。

采养结合,合理采摘

幼年树以养为主、采为铺,采高养低,留1-2叶采。成年茶树以采为主,留鱼叶采。

手采时应提手采

忌用指甲掐,也不可掰芽采,自觉养成良好采摘习惯,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要因当地茶厂多,原料抢手,就放松要求,采摘不达标,干茶卖不上价,最终吃亏的还是茶农。

鲜时采摘后宜用箩筐盛装

要及时送茶厂或家里阴凉处摊放,不同嫩度的鲜叶要分开摊放、炒制。茶厂要根据加工能力收购鲜叶,按嫩度、净度、匀度、新鲜度等分级摊放,防止鲜叶积压红变。

02

桐城小花茶鲜叶加工技术

桐城小花茶加工工序分为鲜叶摊放、杀青、理条、毛火、足火。

鲜叶摊放

是名优绿茶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序。摊放对增加成品茶香气,改善滋味,提高品质,降低能耗起到重要作用。鲜叶摊放时不宜直接接触地面,应摊放于光洁的竹匾或竹席上,置于阴凉处,以利于摊放后的芽叶含水量及柔软程度趋于一致,摊叶厚度一般3~5cm,摊晾时间以4—8小时为好,名优茶应短时薄摊,摊放过程中隔2小时轻翻一次。摊晾程度以叶质微软、色泽由鲜活翠绿转变为暗绿、青香透出、含水68%~70%时为适度,进入下道杀青工序。上午采的与下午采的鲜叶应分开摊放,先采的先制。

杀青

杀青是影响干茶品质的第一道关键工序,要掌握好温度和投叶量的配合,无论是用滚筒杀青还是槽锅杀青,都要做到杀匀、杀透。杀青叶以叶质柔软、叶色暗绿、青气消失、清香显露、手捏成团并稍有扎手感、嫩梗折不断为杀青适度。需提醒大家注意:不要过于追求干茶的颜色而偏嫩杀青,冲泡后有青草气,叶底青绿不亮、不耐冲泡,散失桐城小花茶应有的清香或花香,使用槽锅杀青机的更应注意粗壮芽叶的杀青不到位问题。

理条

理条目的是做形,是满足消费者对干茶外形整齐、美观的要求。理条中后期适度加压促进成条,使茶叶细胞少量破碎有利于改善口感,至茶条顺直、达六成干时为适度,干度不足在初烘过程中易变形,过干的话影响干茶颜色。

烘干

烘干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又一关键工序。烘干至少应分初烘、足火两次进行。初烘掌握高温、薄摊、快速的原则,否则容易产生“闷蒸现象”。初烘温度约在℃,摊叶厚度1-1.5CM为宜,烘干时间通过调节装置进行调整,约6-7分钟,至茶叶约八成干,即手抓茶叶有刺手感下烘摊晾。初烘叶摊晾1.5-2小时后进行足火烘干,原则是低温、厚摊、慢烘。温度控制在80℃左右,厚度3厘米左右,烘干时间通过调节装置进行调整,适度为手捻茶叶成末,茶叶含水量6%以内下烘摊晾、捡剔、包装、销售。两次烘干中间一定要摊凉,不能一次性连续烘干,那样会使茶叶外层形成硬壳,更难烘干,造成外干内湿不易长期保存,而且干茶色泽发枯,滋味不爽,香气低沉。干燥过程叶温掌握高低不同,会产生出色香味不同的制茶品质。一般情况是:高温产生老火香味(锅巴香味或炒豆香味),中温产生熟香味(如绿茶的熟板栗香味),低温产生清香味(如绿茶的兰花香味)。后期叶子含水量降到15-18%,是形成茶叶香味品质的主要阶段,可以说是做“火功”的关键阶段,应低温慢烘,这时茶叶的吸附性不断增强,要避免空气中有不良气味。(来源:桐城农产品质量安全,作者:徐尚德)

版权说明:本图文及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予以删除。

执行编辑:桐城小花茶

咨询

联系投稿邮箱:tcxh

sohu.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ly/4034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