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水芹说
作者/谢小龙
排队称肉、凭票买布的年月,我桐乡民,要想吃点清炒水芹,大多家有来客或是操办红白喜事之时。逢上过年,小戸人家弄点水芹,配上豆干条千张丝萝卜丝,还有数得着的几根肉丝,热锅一炒,那叫喜菜!吃吧,一个个喜滋滋。嘴里,滋巴滋巴;心中那真叫个爽歪歪哟!约摸距今三四十年之前,那时安合路上南来北往的客车司机,途经桐城,往往不问价格,便大捆大捆买走道地桐城水芹。若只自用,怕要不了许多;分送亲朋好友,当是首选。诚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哟!近日,桐城泗水桥水芹,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这多少印证了一点: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桐城水芹系安徽省唯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蔬菜,这一消息,最先我是从老校友老朋友的朋友圈知晓的。我这位老友,曾执教生物课多年,学养深厚、见多识广,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写下一段段文字。现选录于兹。桐城水芹,原产地为桐城市老城区洙泗渠泗水桥一带。该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为冷泉水,地若香灰泥。水芹,虽则长江流域遍生,但寻寻觅觅,总以泗水桥产最佳。桐城水芹为有地理标志珍蔬。桐城水芹,桐城特产。桐城独有。已有数百年栽培史。水芹菜属微型科宿根植物,根系发达,繁殖力极强,一年生五茬。栽培方法简易,只花人工栽培管理,不需施肥,一年亩产可达两三万斤,且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入药,高血压患者常年食用,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特点是菜质脆嫩,清香宜人。冬季的水芹菜,又称“白老”,茎白芽黄,鲜嫩香脆,品质更佳。近年来水芹菜除供应本市城乡,还远销外地。桐城,正准备邀请有关专家对桐城水芹进行开发研究。冬之白老,春之芹苔,一香一脆!曾有陈君,欲异地移栽水芹。发现遇高温天气则枯,且断面易发黑。询中科院水生植物所,告之:桐城泗水桥芹菜田,系低温泉水和低铁土壤,其他地方无以复制。橘逾淮而为枳哟!我这位老友,不愧做领导的,言而有据。其厚爱家乡之炽烈情感,溢于言表。一日,听友说:冬日桐城水芹,根茎白、嫩、脆。原因有二。一则自桐城建城时,城中民,多以皂荚草木灰作洗涤用品,流水汇聚,水芹焉得不白?二则有明以来,文风昌盛,文人一渲染,这地标式水芹,岂能不嫩、脆?恐是戏言吧!若说有憾,倒有一憾。吾乡吾邑,而今一幢幢高楼平地起,老城无限膨胀,一点点啃噬了泗水桥芹菜田。据说早年芹田近百亩,而今怕只有个十几二十亩了。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如今,我桐乡民瞅准时机,抓住机遇,于老城边缘地带另辟百余亩芹田。这可说不是办法之办法。虽则口感风味略差一点,但总聊胜于无吧!古人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有道理。莫忘记。END
作
者
简
介
谢小龙,桐城人,池师毕业,望溪教书。
主编/排版|开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