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的一隅,有一条街头立着“礼让”牌坊的特殊巷子。据记载,这条巷子的两侧住的是张家和吴家,吴家在盖新房的时候为了扩大新房面积想要占了这条路,张家自然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张家气不过,写信给家中在朝为官的亲戚——礼部尚书张英,请他出面主持公道。张英则回了一首诗给张家,即引言中的:让他三尺又何妨。家人收到信后明白了其中礼让的含义,便主动让出了三尺的空地,吴家见状大受启发,也随之让出了三尺,由此“六尺巷”便流传了下来。
一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余厘米,六尺巷说宽也不宽,但却被称为中国最宽的巷子,在此事中不仅可以看出它代表的礼让、谦让的传统美德,还能看出我国古代人的领土意识是很强烈的。迄今为止,依然能从“买房热”、“房贷”等词语中看出我国人对于自家地界归属感的需要。在北上广深等地区,房子更是被炒到了天价。懂得投资房地产的人想必早已发家致富了,人们熟知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就在早些时候买过房。30年前,郑渊洁为了放一堆纸在北京买了10套房,如今价值多少呢?
一、特立独行的创作之路
郑渊洁出生在一个严肃的军人家庭中,但自小军营背景下成长的他并没有成长为一个严肃认真刻板的人,相反他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自由的幻想。这也使得他无法专心于学习,因为学校里的条条框框、数学书里死板的线条、抽象的逻辑都让他感到不习惯。无奈之下,父母也只好同意了他小学没读完就肄业的请求。后来,郑渊洁服过兵役,也进了工厂,但都没有磨灭他爱幻想爱写作的心思。年他把自己闲暇时间写的一部作品寄给出版社,获得了意料外的10元稿费的同时还为了在平凡生活里开启了一条特立独行的创作之路。
从年开始,也就是高考刚恢复的一年,和众多壮志满怀去参加高考的青年不同,郑渊洁决定继续在创作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儿时的想象力和他对世界不一样的视角使得他成功写出了《皮皮鲁总动员》,这本承载了无数人童年梦想的童话书。真正使他名声大噪的是在年他写出了《童话大王》这本书,瞬间声名远扬,很多孩子都看过这本书。无数童话编织出的这个称号让他收获了世界各地的小读者,而且由于他的童话中还有许多哲学的思考,使许多大读者读过之后也获益颇丰,因此郑渊洁直到现今还是在读者心中有特殊地位的。
二、《童话大王》不忘初心
郑渊洁在创作之路上渐行渐远的同时也积累了来自天南海北的追随者,在那个通讯不甚发达的年代,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写信和他交流。郑渊洁很爱惜读者在信中对他倾诉心事,主动跑到邮局去拿信,然后全神贯注的阅读每一封信件。早期的时候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时候赶上饭点,面对妻子的催促他还是把信件读完才去吃饭。可见郑渊洁非常感谢读者对他的喜爱和支持,就这样一直收信,读信。
累积下来,郑渊洁收到了十万余封读者的来信。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能收到上千封信件,为此邮局还有他专门的邮箱来存放这些信。郑渊洁先是把这些信件整理收好放在家里闲置的地方,累积多了之后家中都放不下了,家里人劝说他丢掉这些信件,可是他万万舍不得。思来想去,他决定在北京买10套房子来专门存放这些读者对他的支持。
这并不是他奢华,而是当时北京房价是多元一平,郑渊洁还是负担得起的,不过直接买10套放信,还是很令人感动的。现如今,北京的房价寸土寸金,这10套房随便哪一套都价值不菲。不过郑渊洁表示不会卖掉这些房子,这些房子和房子里的信代表了读者对他的支持,无路走了多远他也不会忘记初心。
结语
年,郑渊洁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他也早已不需要卖掉房子来赚钱,粉丝对他的喜爱和支持可以继续在这十套房保留着。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还能有人不忘初心,罕见的用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正如诗人木心所说:“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希望会有更多的人不再只顾埋头赶路而忘记自己的来处,能慢下来自己的步伐。
参考文献:
《从前慢》
《六尺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