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外地茶客来桐城订购小花茶后,还有哪

北京最好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90.html

01

桐城文庙

桐城文庙是明清以来桐城地方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建筑群,是安徽省境内保存完整的一座孔庙。历史上,文庙与儒学学宫连在一起。“庙学合一”,对形成“桐城派”和桐城崇文重教传统风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庙是桐城文化标志性建筑,在传承儒学文化和弘扬桐城地方特色文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桐城文庙大成殿“斗拱”,有辽金时代营造宫殿之遗风,无论从力学还是美学角度看,在古建筑中均属精品之作,为全国所罕见,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的直观教材。

年,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单士元、郑孝燮、张驭寰等先后考察桐城文庙,对文庙建筑大加赞赏,并拟对:想过去,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看今朝,人文重崛起,再度领风骚。

02

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

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省第三个"国字号"博物馆。该馆展陈内容分为《古邑春秋·名城遗韵》《杏坛弦歌·人物芳华》《桐城文派·天下文章》《风雅继武·翰墨流芳》四大部分,分别展示桐城的历史、科举与教育、桐城派、桐城明清诗歌书画。

03

六尺巷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著名“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04

东作门

宋元县治两徙,历代迭遭战火,土城顷圯。明万历三年(),知县陈于阶,邑人户部待郎盛汝谦,河南布政使吴一介营建砖城,周长三公里,城门楼六座,古城西北负山,东南瞰河,正园形城池,国内罕见,礼部尚书翁大立为之勒石撰记东城外。崇祯八年()张献军农民起义军攻城未克。故有“铁打桐城”之称。民国二十八年()因避日寇空袭,县长罗成钧下令拆城,年桐城市政府出资在原址重建东作门。

05

桐城古城区

在桐城古城区每走一步,就有一处名人遗存,诸如方学渐的“讲学园”,方以智故居“潇洒园”,左光斗故居“啖椒堂”及“左公祠”,张英、张廷玉“宰相府”,姚鼐的“惜抱轩”及其手植的银杏树,姚元之旧馆“竹叶亭”,方东树家庙,方宗诚故居“九间楼”,吴汝纶藏书处“半山阁”,方守敦吟诗亭“凌寒亭”,以及近代革命烈士吴樾故居等等。当代著名学者和作家朱光潜、方东美、叶丁易、方孝岳、方令孺、马茂元、光仁洪、舒芜等也都在家乡古城留下青少年时期的足迹。

06

孔城老街

孔城老街,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在明、清至民国时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路商埠,商品贸易辐射赣、鄂、苏等省。现有古建筑幢,临街商铺间,基本保持清末民初徽派皖系建筑向江北延伸的特征,周边山环水绕,风景如画,古代“桐城八景”中,孔城老街独占“孔城暮雪”、“荻埠归帆”、“桐梓晴岚”三景,是江北地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最原汁原味的一条老街。

07

投子寺

三国时吴将鲁肃兵败后将子投此为僧,故名投子山,山中有寺,即名投子寺。据传寺的上下曾有“三鸦报晓”、“二虎巡廊”、“神霄宫”、“望湖亭”、“抽木井”诸。“抽木井”虽被填平,仍可复原。“赵州桥”、“卓锡泉”、西山石刻与碑刻等旧迹仍可识辨。古寺晨钟,响彻山城田野,“投子晓钟”被尊为桐城八景之首。

08

谷林寺与鲁肃读书亭

谷林寺,明永乐年间重建,崇祯间兵毁,清顺治丁亥重建。康熙年间,有高行的灵远法师至寺累劫修持,收僧扩宇,香火鼎盛。康熙四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南巡时,敕赐“谷林寺”御书匾额。

谷林寺门南,为当年鲁肃读书的地方,修复为鲁肃读书亭。亭正面楹联,曰:“治世以文,戡乱以武”。亭背面楹联,曰:“寺因亭兴,亭因寺显”。亭内布满了名人题记、诗词绘画,满眼尽书画意。

09

文和园

张廷玉生当康乾盛世,出身名门世家,三朝老臣、两代宰相,居官五十年,宦迹政声载誉史册,富贵寿考为有清之最。他精于史学,文学经济博雅淹贯。典领机要,朝廷大制作多所领衔。平生纂修编撰宏篇巨著三十余种,修三朝实录、玉牒、会典,《治河方略》、《国史》、《明史》诸书皆为总裁,史学建树,彪炳史册。秉承家风,居官廉洁俭朴,严持德行操守,生平多善举。毕生无声色玩好之嗜,退食淡泊无谋营。乾隆二十年(),历经清代康、雍、乾政坛五十载的张廷玉,卒于家乡桐城,奉旨按大学士品秩葬于龙眠山,墓园以其谥号"文和"冠名。

10

唐湾古村落

唐湾古村落,建筑年代在明清至中华民国。古村落四面环山,依地势由低向高逐层构筑,所有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木构架基本形式为穿斗式或抬梁式,檐墙和槛墙均以长35、宽20、厚10厘米的青砖错缝平砌围护承重,建筑内部以编泥墙或板壁相隔,建筑局部点缀雕饰和彩绘,院落大都以鹅卵石人字形铺墁,门楼地面以方砖斜铺,室内以土夯筑,檐下排水沟渠回环曲折与暗渠相通,檐前弄廊纵横交错,迂回有致,将每个独立建筑相连,体现山区居民聚族而居又独立成户的特点。唐湾古村落内建筑除传统民居外,颇具功能特色的还有礼制性建筑宗族祠堂、享堂等。

11

中共“桐怀潜”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中共“桐怀潜”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位于唐湾镇蒋潭村,原为火神庙,共前后两进12间,占地面积平方米。年秋,以林立为书记的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成立。年2月,中共桐怀潜边区县委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均为支部书记以上的干部,共四、五十人,代表着桐城、怀宁和潜山等地区的多名党员。会议确立了桐潜边区“三坚持、四准备”的策略(即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准备舆论,准备武装,准备自己的战斗纲领)。

中共“桐怀潜”第一次党代会,是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在国民党顽固派即将掀起反共高潮的严峻形势下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一次以实际行动清除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及时确定“发展抗日武装、开展军事斗争、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正确方针的重要会议。

12

古洞崖

古洞崖位于桐城市北,舒城县交界处,山脉主峰云雾尖,峰巅有“古洞”,故名“古洞崖”。洞前龙泉庵,传建于明未,清道光二十五年()重修,分前殿、后殿、古洞三部分,占地面积百余亩。前进大殿居中,两侧为僧房、厨房。后山峰崖间的天然石洞,面积达16平方米,曲折幽深,可通山顶。后山顶南侧,建有六面形佛塔一座,计五层,高5.6米,宝葫芦顶尖,飞檐翘角,六坡顶盖。山上崖石陡峭,古柏荫翳,秀木参天,修竹掩映。依山砌短垣,沿路设栏杆。由山腰进山门,越前殿,过后殿,抵古洞,达山顶,设五段台阶,宛延曲折,共二百余级,登临可观雄关胜迹,品三国硖石之战。

13

嬉子湖

"桐城好,最好是松湖,贾船帆挂千秋月,渔艇灯明两岸芦,一望水平浦。"岁月的沧桑,环境的变迁,清代诗人姚兴泉笔下的"松湖落雁"如今虽不复存在,但却演绎出另一番全新的景象。松山湖,烟波浩淼,绿水常蓝;水漠松涛,云海层障;鸟去雁来,千帆云集;至若春和景明,山花烂漫,好似人寰千里,海市蜃楼。而中秋月色,如水似银;月下听松,夜泊小舟,如入人间仙境;冬雪茫茫,千里平湖,不尽瘦水寒山。自古皆因秀色可餐而被文人雅士所歌咏。

14

披雪瀑

前人取"不阴常雨,盛暑犹雪"之意,曾建"暑雪亭"于瀑旁。据《戴氏宗谱》载:戴名世曾祖戴震(东鲜)"……卜居龙眠(西龙眠),筑室数楹,极竹木之胜,取唐于西山静似太古之意,名曰太古山房。又于舍房搜得悬流千尺,筑亭曰响雪亭。"明人林胤泸《披雪瀑春游》诗云:"绝嶂千峰合,清溪一径通。听泉来石上,看竹到山中。瀑布晴飞雪,桃花带晚风。前村归路远,明月影胧胧。"清桐城派著名作家姚鼐曾结伴来游,撰有《观披雪瀑记》,誉此瀑为"吾邑之奇"。

15

严凤英故居

严凤英故居坐落在安庆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是我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诞生地、成长地,也是回顾这位伟大表演艺术家人生旅程的最佳之地。在严凤英短暂的一生中,她以诚实、热忱、执着、勤奋与严谨的艺术追求和创造,在舞台和银幕上极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令世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为黄梅戏艺术表演的发展升华和艺术品位的确立提高以及中国戏剧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故居的一景一物,都真实地还原了严凤英的童年成长环境,让人们更深地了解她不平凡的艺术生涯。

版权说明:本图文及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予以删除。

执行编辑:桐城小花茶

咨询

联系投稿邮箱:tcxh

sohu.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wh/4033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