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晚,“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它的首飞将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阶段的发令枪,刷新中国航天多个纪录,掀开中国火箭发展新篇章。全国人民为此欢呼振奋!
但是,我们桐城人更有一份自豪与兴奋!因为“长征七号”的主要设计人员程堂明是桐城人!桐城人!桐城人!
“长征七号”设计团队人员如下:
总设计师:范瑞祥
副总设计师:程堂明
总体主任设计师:陈风雨
设计人员:扈晓斌、李彩霞
据了解,程堂明为桐城姚塝人,桐城中学89届校友。相关人士分析,他应该还是桐城伊洛堂程氏家族堂字辈族人!
我们为祖国航天事业巨大进步高兴,为桐城老乡、桐中校友而自豪!
别急,我们先来看段创意手绘动画,了解下长征七号火箭到底有多牛: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英文:LongMarch7,缩写:CZ-7),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为总体研制单位研制的新型液体燃料运载火箭。其前身是长征二号F换型运载火箭(缩写:CZ-2F/H)。箭体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长征七号采用“两级半”构型,运载能力将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千克。预计将于年送天舟货运飞船升空与天宫二号对接。预计到年,火箭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时,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承担中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
数次接受媒体采访年1月2日,央视新闻频道午间“新闻30分”报道《长征七号火箭首次现身明年首飞》,老乡程堂明在接受采访时说:“设备现在都采用了智能化芯片,不需要那么多的地面设备对它进行检测,它有一些自检测功能。计划首飞应该是年的4月份。”并透露:长征七号将有望成为中国火箭中第一个坐船前往海南文昌发射场的海上乘客,对首飞充满了期待。
3分41秒老乡出镜
年6月2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对“长征七号”的新结构、新设计进行了报道,程堂明接受了采访。他说:“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在传统火箭的两个捆绑点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捆绑点,给控制系统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程堂明对于火箭发射胸有成竹。据他介绍,“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受气候条件影响,高度越高,风速越大,有时与地面风速会相差几级。”那么,面对变幻莫测的风环境,长七火箭如何应对?
“火箭结构做防风加固设计,活动发射平台支撑要更有力、更稳健,火箭的‘腰部’还装有一套防风减载装置。这样的话,火箭转场可适应20米每秒以下的风速,抵抗八到九级风。”程堂明说,为了适应海南当地高湿的自然环境,长七火箭还做了周密的防水设计,能够做到中雨转场和发射。
6月24日,程堂明再次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他表示,长征七号转运至发射塔架后,各系统状态检查工作正常开展,火箭各系统状态良好。
程堂明介绍,长征七号22日从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转运至发射塔架后,技术人员对加注管路、箭体贮箱等进行了全系统气密检查,确保密封无跑漏;对箭体贮箱进行了置换处理,即将箱内原有的空气用氮气进行了置换。
他说,大部分的检查工作在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就已经完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技术人员主要将进行测量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功能检查,确保电气系统各设备能正常运转。
曾解读天宫一号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后,程堂明就作客人民网,解读天宫一号发射及后续任务。
小编在此摘要将谈话实录送给大家,从中我们能看到这位老乡为祖国航天事业作出的艰辛努力和美好愿望:
[主持人]我想,在发射之前可能最紧张的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系统就是我们的火箭系统。程老师所属领域就是火箭系统,能不能聊一聊您在天宫一号发射当中,火箭系统承担的任务是什么样的呢?
[程堂明]在这次任务当中,火箭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把天宫一号送到预定的轨道。
[主持人]我们知道这次发射天宫一号的火箭是叫长征2号FT1型火箭,这个型号的火箭和我们所称的神箭长征2F有什么区别呢?
[程堂明]应该说长征长FT1火箭是在长2F的基础上根据这次天宫一号的任务进行了一些实验性的改进,因为这次不载人,取消了逃逸系统,同时还有一些根据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状态,整流罩部分进行了一些设计改进,其他的还有一些为了满足这次天宫一号运载能力的要求,助推器增加了助推剂,运载能力也提高到8.6吨,主要的设计改进可能就是这些。
[主持人]我们知道天宫一号的运载火箭长征2F改到长征2FT1这个型号是经过了非常多的改变。这个具体数字您这里有吗?
[程堂明]据统计大概有多项的技术改进。
[主持人]都是小方面的改进呢?还是有一些大的设计方面的改进呢?
[程堂明]也有一些大的设计改进。比如像刚才提到整流罩的设计改进应该是比较大的一个改进,而且还有推进剂,因为保证在助推器外形不变的情况下,每个助推剂增加了大概四瓶左右的推进剂,储箱的结构形式也进行了技术改进。
[主持人]昨天我是在北京指挥控制大厅看现场的发射,所以我在现场听到了很多次的掌声,我们俗话说的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您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些掌声是为什么而响的呢?
[程堂明]因为火箭在飞行过程中,从点火到起飞到最终入轨,要经历很多关键性的一些动作。比如点火这个阶段,风险是比较大的。如果大家看见正常点火以后,一般都会鼓掌,这是一个。另外,在火箭飞行过程中会有各级分离的工作,还有向上的发动机点火的动作,一般这种情况我们基本上是不会鼓掌,都是在秉住呼吸,注意这些情况。还有就是最终入轨的情况,任务指挥员,包括火箭正常入轨以后,基本上火箭的任务完成了以后,我们作为研制人员,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也会鼓掌。
[主持人]程总,对长征2FT1火箭首航打多少分呢?[10:23]
[程堂明]如果仅仅从火箭系统来讲的话,就是昨天晚上发射完了以后,载人航天工程的总指挥常万全同志也宣布这个发射圆满成功。仅从火箭系统来讲的话,我觉得可以打分。但是考虑到后续还有交会对接的任务,还有一发要发射的话,我想可能保守一点,我们要打99分左右。
[主持人]我们知道今年是火箭发射的高密度年,我们也看到一些数据,说今年火箭发射的数量是比去年有很大的增加,那么面对这样一个比较重的任务,我们火箭人会不会心里有一些压力呢?
[程堂明]确实。最近这几年一直在高密度发射,另外还有其他新型号的研制。这种情况下,研制人员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想,我们都有一个信念,航天是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强国战略的话,应该能够为航天事业做一些贡献的话,应该是我们所有参与研制包括发射人员的一个共同心愿。我想这点压力应该还是能够承受的,而且大家都是为了这个事业、为了我们的成功做出了很多牺牲和奉献。
[主持人]我们从媒体上也看到,航天事业其实它也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前一段时间也出现了一些挫折,面对这样的挫折,我们航天人不知道会不会心理会有压力,或者对下一次任务会很紧张,有这样的情绪吗?会怎样排解呢?
[程堂明]我想紧张倒不会,风险确实是,每一次航天发射都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为航天发射,特别是火箭系统来讲的话,系统是非常庞杂的一个系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产品、设备也比较多。任何一点小的疏忽,有可能造成发射的失败,而且从国外来讲,也存在这样类似的问题,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程堂明]我们的工作是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比如上次8月18日故障以后,我们积极的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故障进行了定位和分析,也为这次天宫一号的发射,应该说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天宫一号在发射之前,应该说火箭也根据8月18日的故障进行了一些相应的举一反三和改进的工作,为确保这次发射成功做了一些工作。
[主持人]我们工作人员会怎样排解比较巨大的压力呢?还是我们航天人的精神,他是细致认真的去找到原因和解决问题吗?
[程堂明]是的,主要是问题的定位和原因分析,还有后续的改进措施。应该说,压力是有,但是我想目前大家的承压能力是比较强的。
[主持人]您参加了多次的航天发射任务和重大任务。这次天宫一号的发射和以往所经历的这些任务,在感受上有什么不同呢?
[程堂明]因为每次发射都有风险,所以我想每一次成功,对我们来讲,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而且这一次又是为了我们国家第一次交会对接任务这样一个重大的任务,成功对我们来讲意义更重大。
[主持人]对航天任务有没有什么祝福和信心可以在我们网站上发表一下?
[程堂明]我想能够参与航天工程,对我个人来讲还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而且从后续我们国家航天的发展来看,也是相当重大的一些任务,包括目前我所从事的,也是载人航天配套的火箭研制,我希望后续,祝福每一次发射都能够取得愿望的成功,也祝福我们国家载人航天事业能够按照预定的步伐,稳步的推进,预祝我们国家自己的空间站能够在年前后建成,太空上有我们自己能够驻留的场所。
延伸阅读:
习大大在安徽接见了这位桐城人
习大大谈网络监督这位桐城人先发言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