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桐城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出实施发展桐城经济五大战略、建设五大名城的部署,其中包括人文强市、党建强市、文化名城、廉洁名城。可以看出,文化与廉洁将成为桐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笔者认为,家族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将是提升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作为历史悠久、人文鼎盛的桐城来说,整理和弘扬家族文化,也必定是建设人文强市、党建强市,打造文化名城、廉洁名城的重要抓手。
在桐城张姚马左方等几大世家中,桐城桂林方氏除书香世家、名满天下外,还因其公正平允、清正廉洁、不畏死难等鲜明个性,展现出独特风姿。
《家谱》就有专门的“官箴”,其中提到,族人为官“执法获谴者,合族议贺;廉公致贫者,合族议助;以贿败者不许迎候,愧之也。”就是说,族人中为官的,如果因为公正执法而受到处罚,那么合族之人都要祝贺他;如果因为清正廉洁而致贫,那么合族之人都要共同帮助扶济他;如果贪污腐败,那么合族之人都不要搭理他,因为他的行为是对本族的羞辱。
我们桐城桂林方氏家族,以“守官箴,竭忠尽,倡廉公”为居官之旨,自明代以来也出现过不少类似包公这样的刚直人物。例如五世祖方法在四川“断事”任上,就以“廉直”闻名,“闻朝廷利害,辄奋激慷慨,欲以身任”,是个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的人。在明成祖发起篡位靖难时,因为不肯趋势赴炎,以致被逮,他以投江自尽来殉节。其忠贞不屈的精神深深感召了后世子孙。
七世祖方佑,为官非常清正廉洁,不阿权贵、不畏强势,史称其“风裁凝峻,孤厉而贞”。他这种忠耿廉直的秉性,正气凛然的操守,必然受到朝廷内外官场忌者的中伤,所以几次遭到谪贬,但他始终初心不改,时人呼其“铁面御史”。
桐城桂林方氏自从理事会成立以来,除续谱收族外,还陆续找到了不少年久被盗失修的历代名人墓葬——五世祖方法墓、六世祖方懋墓。最近,部分宗亲在双溪村方家龙窝找到了铁面御史——七世祖方佑墓葬,并自费保护性修复。
桐城桂林方氏为何如此重视方佑的墓葬保护?主要还在于方佑对于端正整个家族的清励风气,对于启迪后世子孙报国济世之心的重要作用。
方向、方克
八世祖方向,以伯父方佑为榜样,也坚持清正为官、崇尚节气,时人称他为“真男子”。方向是桐城桂林方氏家族较早进身官阶的读书人。起初,他的家境不宽裕。早年他曾写诗叹息:“相思复相思,十年九别离。扊扅炊已尽,富贵须何时?”(《杂怀七首之一》)功名未就,亲人的长离别,生活难以为继。寒窗苦读,一朝蟾宫折桂,富贵真的来了,但是他志向却是做好官、清官。
眼看有的官员像陈祖生之辈,不顾民苦,占田为己有,方向就要拍案而起,直言指斥。在任职南京户科给事中时,方向因弹劾内阁首辅刘吉及南京守备陈祖生等权贵罪状,受到权贵忌害,屡次下狱,虽遭严刑拷打也终不为屈。出狱后,方向又被贬至云南多罗县任驿丞。
一时朝论四起,为方向鸣不平,由此方向廉正公直之声动天下。公廉才能生威,方向为读书人争得了名节。舆论支持了方向,朝廷肯定了他的直廉。他由驿丞这样一名品小吏擢升为海南琼州知府。琼州贫瘠荒凉,瘴疬多生,方向乐于此土,他赋诗描写道:“海外风光别一家,四时杨柳四时花。寒来暑往无曾识,只看桃符记岁华。”(《海南杂咏十一首之一》)偏处-隅,今夕是何年,只见新桃换旧符,可见天远地荒,恍如隔世。但他甘于清贫,励精图治,关心民瘼。一首《田家谣》,道出了他身处僻壤,心系民生的情怀。他咏道:“大山出云云满天,大塘积水水如川。高田种麦低田稻,不信儿孙无社钱。”劝能耕作,丰衣足食,深得当地百姓爱戴。
琼州盛产珍珠,方向身为知府,一介不取。离开海南赴京觐见,囊中空空。当他得知仆人藏有一颗珍珠时,毅然将珍珠投于海中。他说:“毋以尔珠殊吾珠”。“尔珠”即仆人所匿之珠,“吾珠”即自已官帽上所嵌饰物,虽喻官职,实指名节。投珠于海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桐城人做官清廉的声名也远播四方。
九世祖方克,以“伉直”著声于时,也就是说他的刚正不阿为时人所传闻。在他的官署中,始终榜悬“廉仁公勤”以自励。在任南京御史期间,方克不避权贵,曾因弹劾南京守备以及朝中宦官等,受到权贵的忌害。他宁可致仕归乡,也不愿同流合污。清朝道光时代的桐城县志就这样评价他:“其立心制行,刚而能恕,仁而有威,无愧于古人。”
方以智、方苞
自十世祖而下,尚气节、重操守、持刚直的为官者就更不可胜数了。主要典型有明代与宦官魏忠贤作坚决斗争的方大镇、方大任、方孔炤等,以及清代有“一门三总督”殊荣的方观承、方维甸、方受畴等,也都忠直显世、青史留名。
值得一提的还有十四世祖方以智,他是个百科全书式的旷世奇才,可惜不幸遭遇国变。在流亡途中被清兵所执,清兵“左置官服,右白刃”,要他选择其中一样。意思是:是做清朝的官,还是被杀身亡,你自己选择吧。他毅然如斩春风临白刃。后来面对清廷的逼迫,他也与五世祖方法一样,沉江自尽,以报前明。
十六世祖方苞是“桐城派”开山鼻祖,文重百代。“南山集案”后,方苞否极泰来,蒙恩以白衣入值南书房。身为皇上近臣,他不矜不骄,常怀忧国忧民之心。怵惕谨慎,清白做人。乾隆初年,全国多地遭水患旱灾。当时朝廷机构重迭,官员不务实际,赈灾行动迟缓。按照旧有惯例,上报灾情必须等到八九月之后,受灾百姓从早晨已经等不到晚上了,可官员上奏再得到救灾命令,动不动就要经历十天一个月。
方苞据此实情上书说:赈济灾民应该预先有所准备。夏末秋初之时,是发大水还是干旱,已经能看到十分之八九了。请求今后遇到水灾旱灾,五六月份就按实情上报。皇上发到有关部门商议,都认为五六月份报灾考虑到虚浮不真实,最终不了了之。尽管赈灾之事未能像方苞所想地那样得到落实,但从此件事情上体现方苞体察民情、救民于水火的心情和敢于为民请命的清直和气概。
历朝皆有昏庸之主,忠奸好坏不分,而往往奸臣贪吏当道。据此方苞以史为鉴上书说:“皇上应当按时接见大臣,分辨忠奸好坏。那些忠诚无私的朝内九卿大臣,朝外封疆大吏,让他们各自举荐了解的人。先让那些人做事,破除照顾(亲近之人)和徇情之事,制裁贪赃枉法,对那些任职很久有好名声政绩的,赐给他黄金布帛,加官晋爵。尤其是因为六部各有职责,必须谨慎选用州县长官和副职,让他们能教导好下属,按时进退,那么普通官员都会努力勤奋的。”
方苞一生勤政,以天下为已任,关心民生疾苦;致力于经义阐发与古文写作。到退休时,“囊无余赀”,他晚年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自己在任时想积余三百金,始终未能凑足。现在年事已高,风烛残年,凭抱病之躯,恐怕难能遂愿了。可见晚年方苞景况萧然。
方苞少贫励学,世称他德行第一,文章、经术其次。曾国藩说,他弟弟曾国荃曾拟疏请求朝廷颁谕,将方苞入祀孔庙,说方苞的“志行”与已入祀孔庙的汤斌不相伯仲,“跻至两庑无愧色”。
方观承
清人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十《方恪敏公轶事》记叙:“(陈其元)先大父尝言:高祖旉南公雍正丁未(五年)会试,与仁和沈椒园先生共坐一车,每日恒见一少年步行随车后。异而问之,自言桐城方氏,将省亲塞外,乏资,故徒步耳。二公怜其孝,援令登车,而车狭不能容。于是共议,每人日轮替行三十里,俾得省六十里之劳,到京别去,不复相闻矣”。这位少年就是后来官至直隶总督、桐城方观承。
清代余金《熙朝新语》也记载了方观承那-段传奇经历:“方恪敏公观承本名家子,祖、父皆以诗文名于时,以族人累徙居塞外。公弱冠归金陵,家无一椽,借居清凉山僧寺,有中州僧知为非常人,厚遇之。公与兄观永往来南北,营塞外菽水之资,重趼徒步,并日而食,怡然安之。”
桐城桂林方氏至方拱乾时,虽文风日盛,冠带簪璎,但受科闱案及文字狱牵绊,方氏一族株连颇深。自十三世方拱乾至十六世方式济四代受遣戍、罚罪。到十七世方观承、方观永兄弟这一辈,已是家贫不振。于是便有了方观承寄乞僧寺,徒步跋涉千里养亲的悲凉。
方观承兄弟不愧名门子弟。少年励志,读书不倦,尤其注重农耕水利知识的学习。凭借自已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旷世之才,以布衣之身,直入廷臣,由内阁中书,累至陕甘、直隶总督。少贫艰苦,造就了方观承坚毅勇为,老成历练处事作风,任直隶总督兼理河务二十年,政务不分大小巨细,一律用心去做,上不负朝廷,下对得起百姓黎民。仅略举其劝农治水举一、二事例。
观承抚山东时,力陈社仓与义仓之利弊。他说:义仓与社仓同为积贮,但社仓例惟借种,义仓则借与赈兼行,而尤重在赈。设仓宜在乡不宜在城,积谷宜在民不宜在官。力主建义仓以周济贫苦。
方观承在浙巡抚任上,将海塘引水出中小亶分流。北大亶因水冲积成陆地,经他实地勘察、测量,足足有三十五万余亩田地,分给当地百姓开垦。又对中小亶分流淹没之失地农户,补给土地二万余亩耕种。以丰补欠。水患得治,又使民耕有其田,深得朝廷嘉许。
督直隶二十年,治绩彰显。以兼理河道,治水尤著劳勚。方观承任直隶总督二十年,大半生都与水利打交道。直隶境内有五条河流,尤以永定河浑浊沙壅最难治。观承屡屡上疏,力主开河引流,以保经久无患,长治久安。
以利生民为己任,是方观承为官-生的信条。无论是在巡抚任上,还是手握陕甘、直隶总督大权,所为皆国家大计、民生利益。清史载:“直隶北境东自热河,西至宣化,皆接蒙古界,流民出塞耕蒙古地。永定河改道冰窖之岁,土默特贝子哈木噶巴牙斯呼郎图议驱民收地。观承疏言:“贫民无家可归,即甘受驱逐,而数万男妇,内地亦难於安置,请简大臣按治。”上遣侍郎刘纶等往勘,议仍用原定年限。”
他在任陕、甘总督时,负责运送储备干粮以保军需。朝廷下令既确保安全又不误时机。正值隆冬,哈密至巴里坤大坂地方积雪道堵,派士兵铲雪开道。方观承体恤下情,上疏朝廷要求为土兵每日增加口粮四两。方观承为官几十年,凡士农工商、水利农垦,兵运治边,备尝艰辛。身为大臣,能下情上达,为民请命,可见其少年历经艰苦,虽位显权重,仍不忘百姓之苦。史书说他身处京畿,政事繁重,特别是一生与水患打交道,工程大小无数,手中经过的银两从不讹错短少。“值西征师行,具营幕刍粮,未尝少乏,军兴而於民无扰。”
方观承由布衣赐中书衔,世人大都羡其平步青云。其实,他精通《三礼》,未入仕前就著有《五礼通考》。征准噶尔凯旋以后,被荐鸿词博学,他为避嫌临考时不赴试,可见其清直之风。
近现代有两弹一星功臣方正知属于桐城桂林方氏23世。曾参与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爆轰物理试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别奖。年光荣参加“两弹一星”突出贡献专家表彰大会。
至此,笔者呼吁:为弘扬桐城文化,进一步提高民族文化水平,有效地保存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恳请有关部门将历代名人墓葬列入重点文物,进行有效维修保护。
?精华推荐?
月山公祀记
我的父母我的家
方鸿寿家的故事
桐城,你有桂林方宗亲割不断的情丝
感动中国的,不止是六尺巷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几级白殿疯开始长在什么地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zy/4009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