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友互动论坛——《梨园好声音》正在进行
出生在安徽桐城孔城镇的“杨派”武生创始人杨隆寿(-),在京剧史上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自幼随父进京,后拜程长庚为师,演武生戏有“生石秀,活武松”之誉,他能唱、能文、编剧自成一家,他一生编剧很多出,并创办了“小荣椿”科班,培养了一大批京剧人才,著名一代京剧“武生宗师”杨小楼为其弟子。他出身“荣春堂杨.六代梨园”世家,六代中有近百人从事京剧艺术,遍及生、旦、净、丑各个行当。更值得一提的是,杨隆寿与诸多京剧名家有着血缘关系和亲戚关系:其一女杨长玉嫁梅竹芬(梅兰芳父亲),梅兰芳成为享誉古今中外的京剧大师,与其外祖父的血缘关系和艺术熏陶是分不开的。另一女嫁京剧史上少有的“京胡圣手”徐兰沅为妻。徐兰沅是梅兰芳的琴师,他是一位京剧改革与创新者,梅兰芳在他的帮助下,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梅派”艺术。徐兰沅制造、销售的“竹兰轩”老字号胡琴,享名中外。
程继先(-)安徽潜山人,祖父是程长庚,早期著名京剧小生演员。尤长于武小生和穷小生。当时与徐小香(蝶仙)、王楞仙并称为“小生三仙”。著名小生俞振飞、叶盛兰都为其入室弟子。
祖籍为安徽太湖的叶派小生创始人叶盛兰(-),他能成为京剧大师,与其家学渊源密不可分:其家族为“善林堂叶.五代梨园”,族内有几十人涉及京剧艺术。曾祖父叶廷科在道光年间从太湖贩茶、笋进京后定居,祖父叶中定步入梨园。叶盛兰父亲叶春善是成就卓越的京剧教育家,是旧式京剧学校“富连成社”的社长。“富连成社”是京剧史上办学时间最长、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所科班。叶盛兰之子-叶少兰现为北京战友京剧团的小生演员,是当今梨园界领军人物之一。
祖籍为安徽合肥的京剧“杨派”老生创始人杨宝森(-),出生在六代梨园世家,他是继余三胜、谭鑫培、余叔岩之后的第四代韵味老生,他的杨派与谭派、余派已成为一脉相承的一大派系,也是京剧老生行当中的主要派系。其堂兄、京胡名家杨宝忠(-)先后与名家言菊朋、马连良等合作,特别是与鼓师杭子和的合作,与杨宝森共同成就了“杨派”。
祖籍安徽太湖的赵荣琛(-),出身世代书香家庭,祖上一连出过四代翰林,太高祖赵雯楷是清嘉庆年间的状元,朱元璋一家三代都是赵家的门婿。20世纪20年代进京定居,爱上京剧,年拜程砚秋为师,成为历史上著名程派传人。曾任南京市京剧院院长、北京市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等。当今京剧舞台上最具影响的程派传人张火丁是其得意弟子。
李炳淑是建国后知名度较高的京剧旦角演员,年生,安徽人,14岁步入梨园,年成为上海京剧二团主要演员,她演过很多出著名剧目,其中“审椅子”、“白蛇传”、现代京剧“龙江颂”已拍成电影。
现任湖北京剧院院长的著名丑行演员朱世慧,年生于安徽泾县。他主演的“徐九经升官记”誉满艺坛,时称一绝,是当今“中国京剧第一丑”。
京剧界年轻一代姣姣者也大有安徽人在,如年出生的储兰兰,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现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艺术团副团长,等职。自幼学京剧,工青衣,6年拜张君秋大弟子蔡英莲为师。她博览众家之长,形成个性的演唱风格,他是“新京剧”的推行者和倡导者,被同行和媒体称为“京剧随意派”,和誉为“京韵歌后”,作品颇多。
乡音演衍为国音,是一种记忆,是一种符号。前辈昔日的辉煌,是当今世人的荣耀。皖江这一方水土对京剧艺术的滋润,不可磨灭,不可淡漠。惜今日之皖江,京剧团社不再现,京腔京韵难寻觅。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黄梅戏的故乡里,让我们踏着先人的足迹,为传承国粹艺术而努力吧。
京剧:jing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