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让改革开放活起来

进一步完善公共设施体系,健全文化教育、创业就业、医疗卫生、食品药品、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安全,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全力创建“法治毕节”

二是识别精准化把“四看精准识别法”运用到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识别上来,用好“扶贫专线”和“扶贫云”,做到了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特别是通过精准识别,对农村家庭中因举债建房、娶妻结婚、严重疾病、子女入学导致的贫困等区别对待如赫章县安乐溪乡瓦窑村大田组王林,修建房屋300多平方米,但因建房负债20多万元,父亲是癌症病人、子女在县城租房读书

主持人:刚才,陈市长为我们介绍了毕节试验区在脱贫攻坚中做到“八个重在”,对抓好脱贫攻坚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引领性总书记在化州市人民政府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提出“五个一批”的脱贫路径,那么在工作推进中毕节试验区又有哪些探索和实践呢?

四是安置多元化按照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规定:建(购)房补助贫困户每人2万元、非贫困户每人1.2万元,搬迁后拆除旧房、复垦宅基地的,每人奖励1.5万元”以1户5口人的贫困家庭计算,一次性可获资金17.5万元,加上搬迁后土地流转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生态补偿补助等,贫困群众还可获得一大笔资金,可以灵活选择安置方式,也有条件搬迁到就业地城市、中心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地生活如清水铺镇民族村果底组33户155人,截至前天有1户7人搬迁至新疆、4户20人搬迁至六盘水市、4户18人搬迁至集镇、1户4人搬迁至毗邻乡镇、1户3人搬迁至该镇就近村寨、3户3人选择敬老院集中供养安置桐城市卫生局,剩余的选择就近建房集中安置

毕节试验区的贫困落后状况引起新华社记者关注1985年5月29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到赫章县海雀村采访时,发现家家缺粮、户户断炊!苗族老大娘安美珍家里,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床上的被子破烂得像渔网,一家4口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回到赫章县城,刘子富噙着泪水写下《赫章县有一万二千多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的调查报告刊登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1985年6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看了这篇报道后,当即作了重要批示:“有这样好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桐城市人民政府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地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1987年7月20日,胡锦涛同志到贵州担任省委书记,到任后第三天,就把毕节作为下基层调研的第一站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选择典型地区建立试验区的战略构想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毕节试验区试验区成立28年来,58位国家领导人、280多位副部级以上干部莅临指导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对毕节试验区的建设和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专家顾问组、国家有关部委、深圳市等对口帮扶城市和各级各有关方面,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主题,矢志不渝开展帮扶工作,毕节试验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两个跨越”第一个跨越,就苏州市物价局是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的跨越生产总值从1988年的23.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440.17亿元,增加了61.5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提升到38%,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6元增加到6976元,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6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5.4%下降到20%以下,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第二个跨越,就是实现了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累计造林2146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036.2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870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14.94%提高到48%,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1‰下降到6.09‰,人与自然环境矛盾突出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这“两个跨越”,突破了毕节发展严重滞后、生态日益恶化的“恶性循环”,实现了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上升,把毕节推向了全面小康建设的“快车道”以海雀村为例,全村人均纯收入桐城市教育从1985年的33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6810元,增长了200多倍,人均占有粮食从107公斤增加到395公斤,森林覆盖率从5%增加到70.4%苗族老大娘安美珍今年已经94岁,全家3口人,今年还杀了2头年猪,人均收入6400元由于生活条件大幅改善,老人家身体健康,精神也很好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毕节市委副书记、毕节市市长陈昌旭做客畅想十三五——贵州省市州领导系列访谈

陈昌旭:“十三五”时期,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提出的“闯出新路子、探索新经验”的“两新使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促进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一是让脱贫攻坚“快起来”,建设精准脱贫新桐城市教育局局长毕节奏响“脱贫攻坚、毕节率先”最强音,到2018年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让产业支撑“强起来”,建设实力强劲新毕节促进煤炭、电力、烟酒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新型建筑建材等生态新兴产业确保规模工业增加值达655亿元以上、增长1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三是让生态环境“美起来”,建设绿色靓丽新毕节守好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实施治山、治水、治气、治渣“四治工程”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四是让城乡建设“靓起来”,建设宜居宜业新毕节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桐城市人民政府电话率达到50%左右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山水、田园、乡村、城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让人民群众在“望山、见水、忆乡愁”中共享发展成果五是让改革开放“活起来”,建设试验示范新毕节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土地、户籍、金融、国企等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集聚;确保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5%以上六是让民生保障“优起来”,建设幸福和谐新毕节

为什么说统一战线推进社会力量扶贫是“强推手”呢?因为这方面,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统一战线长期参与支持和帮助,通过高位推动,持续实施“助推发展、智力支持桐城市第五中学、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示范带动”五大“同心工程”,为我们集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脱贫注入了强大动力特别是去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期间,俞正声主席亲自推动,恒大集团决定无偿投入资金30亿元,从发展产业、易地搬迁、吸纳就业、发展教育和生活保障扶贫等五个方面,帮助我市大方县18万贫困群众实现2018年底整体脱贫2月2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同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同志,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同志、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先生参加了首批援建项目开工仪式恒大帮大方,出手很大方恒大集团和许家印主席落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的大手笔、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大担当、践行“民生为本、产业报国”的大情怀,对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起到桐城市第九中学了示范引领作用,必将在共和国扶贫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对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强调指出“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有力回应毕节试验区干部群众一定怀感恩之心、立奋斗之志,借力发力、凝心聚力,共同打造社会扶贫的示范样板、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毕节品牌以统战助推为抓手,以恒大帮扶为契机,我们开展的“千企帮千村”以及“同心战贫困?赤子报春晖”脱贫攻坚行动有序推进,已有667家企业结对帮扶715个贫困村,其中东部地区企业73家、毕节人在外创办的企业55家、毕节本地企业539家目前,毕节正按照“组织化、平台化、基地化、项目化、品牌化”要求,更加有效地发挥统一战线帮扶优势,扎实推进社会扶贫我们坚信,只桐城市教育局人事科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再次感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

五是政策明细化我们统筹考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各类政策的整合叠加、放大效应搬迁和住房政策方面,针对我市现有商品房(住宅)存量47361套876.49万平方米、二手房(住宅)4224套41.92万平方米、集镇空置住房6400套42.58万平方米的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四川省眉山市房地产去库存经验,鼓励群众到城镇购房安置,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与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如清水铺镇民族村果底组就有9户42人选择到城镇安置土地和生态补偿政策方面,引导贫困农户利用好农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三块地”,整合增减挂钩、生态补偿、土地流转等收益,切实降低搬迁后的生存压力今年,桐城市教育局人事科我们将完成全市150万亩的退耕还林任务户籍和保障政策方面,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赋予转移到城镇的人口与城镇居民享受户籍迁移、促进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类政策同城化待遇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政策方面,建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精准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引导和扶持搬迁群众从事家政服务、电子商务,参与发展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新型建筑建材等生态新兴产业对无技术、有劳力贫困群众,通过引进劳动密型企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毕节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国土面积2685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86.96万,常住人口660万上世纪八十年代,毕节是贵州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全国最贫困的片区之一,可以用“极弱、极贫、极苦、极差”来形容:一是毕节市人民政府经济实力极弱1987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只有288.9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4.7%、全国的22.9%,8个县中有5个国家级贫困县,人均产粮不到200公斤,每年需国家调进粮食1.5亿公斤二是人民生活极贫按当时贫困标准,有315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226元,仅为全省人均的52.9%、全国的38%三是人居条件极苦有147万人和12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群众大多住茅草房,甚至是用树枝简单搭起的“杈杈房”,人畜共居,环境脏乱四是生态环境极差森林覆盖率仅14.9%,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52.6%,裸石山地230多万亩

陈昌旭: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人代会一个主要议程就是对我国“十三五”规划(草案)进行审议,请陈市长简要介桐城市人民政府文件绍一下毕节市“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思考和打算

一是搬迁整体化对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一律整村整寨搬迁如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女姑村牧场组,共有农户27户82人,贫困率发生达92.59%,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山区对地质灾害点、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水源保护地的自然村寨,符合“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自然村寨”条件的优先搬迁如赫章县安乐溪乡丰岩村丰岩组,山高坡陡,农民喂猪也要用绳子固定猪石槽,不然猪用嘴一掀石槽就要滚到山脚

2016年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毕节市委副书记、毕节市市长陈昌旭做客由中国网和多彩贵州网联合推出的“畅想十三五——贵州省市州领导系列访谈”,以奏响“脱贫攻坚、毕节率先”最强音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桐城市规划局交流

三是工作人性化如百里杜鹃管理区仁和乡安泽华,父母75岁年老体弱,妻子在老家照顾,两个孩子在黔西县城读书,其本人在黔西县城打工已有一定积蓄我们动员他通过资金整合,在黔西县城购房安置,将母亲接来一起居住,解决一家老小团聚问题威宁县石门乡女姑村牧场组王开军,两老不愿远离故土,其儿子儿媳在威宁县城务工,希望在县城购房安置我们采取分户安置的方式,让老人参加统规联建就近集中安置,年轻人在县城购房实现夫妻团圆

陈昌旭:最后,特别要说一下,近年来我们按照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的思路,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了百里杜鹃、织金洞、草海等11个省级旅游景区,形成了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有一首歌这样唱:“百里杜鹃桐城市第五中学,连到天边,漫山遍野,朵朵娇艳,心中那朵,你在哪边”这几天,杜鹃花陆续开放,3月20日,我们将举行“国际杜鹃花节”开游仪式,花期预计将持续到5月份,届时100多平方公里杜鹃林姹紫嫣红、令人陶醉我们真诚欢迎在座各位朋友和四面八方的客人到毕节去旅游观光,切身感受“游在毕节饱眼福、吃在毕节享口福、住在毕节全家福”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毕节市委副书记、毕节市市长陈昌旭做客畅想十三五——贵州省市州领导系列访谈

第五是重在“民生民心”抓脱贫我们将注重处理好人口管理与提升人口素质和人口红利的关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脱贫致富“加速器”作用,让那些“种田不如哥子、经商不如妹子、管家不如嫂子”的贫困家庭年经劳安徽省桐城市动力学到技能、得到就业同时,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做好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救助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毕节市委副书记、毕节市市长陈昌旭做客畅想十三五——贵州省市州领导系列访谈

第六是重在“基层基础”抓脱贫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我们高度重视乡镇党委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精准选派贫困村“第一支书”,采取党政干部到难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年轻干部到强村、专业干部到产业村、离退休干部回原村的“六类干部到安徽桐城市教育局六类村”挂帮方式,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以文朝荣、彭练基等先进模范精神为引导,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基础“固本行动”,深入推进“先锋示范工程”“能人兴村工程”“领头雁工程”,深化“农民讲师”巡讲活动,引导贫困群众增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内生动力

第四是重在“互联互通”抓脱贫“十二五”时期,毕节试验区交通“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全面联通,通道经济加速发展;高速公路从“零突破”到“县县通”;开通14条城市航线,去年旅客吞吐量达57.8万人次;建成铁路473公里;总投资160亿元的“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未来五年,我们将统筹推进各类基础设施与农村交通“毛细血管”互联互通,重点加快推进毕节至镇雄、六盘水经安徽省桐城市房价威宁至昭通等高速公路和成都至贵阳、攀枝花至昭通至黔江等铁路建设,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1000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铁路”、达1000公里以上,实施路、水、电、讯、房、寨基础设施“六项小康行动计划”,打通电子商务进农村“快捷通道”,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主持人:听了陈市长详尽的介绍,我们为毕节试验区的建设成就感到自豪,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毕节是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请陈市长给我们介绍一下,毕节试验区是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的?

陈昌旭: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毕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至今仍有125.9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5575万人的2.25%、占全省贫困人口493万人的桐城市新安初级中学25.53%毕节如果不能在2020年和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对不起总书记的关心和嘱托,对不起各级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对不起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201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奏响了“脱贫攻坚、毕节率先”最强音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役中,我们将坚持“八个重在”抓脱贫:

第七是重在“创新创优”抓脱贫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在创造出精准扶贫“四看识别法”“十子工作法”“一市五金多套餐”等经验的基础上,还深入实施“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千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开发”模式,加快构建“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推广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民变股民“三变”发展模式,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以创新创优引领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由中国网和多彩贵州网联合推出的“畅想十三五——贵州省市州领导系列访谈”节目今天我们请到的访谈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昌旭陈市长,您好!很多网友都知道,毕节是全国“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请您介绍一下毕节试验区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实践中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

第三是重在“生产生态”抓脱贫一方面,我们支持贫困群众发展马铃薯、商品蔬菜、生态畜牧、特色经果、中药材、茶叶等板块经济,打响“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特产品品牌,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同时通过发展大数桐城市人民政府论坛据、大健康、大旅游、新能源汽车、新型建筑建材等“生态新兴产业”,引导群众就近就业、发展致富如织金县东伟服装厂,总投资20亿元,吸纳就业0.6万人,带动1.2万人走出“贫困线”另一方面,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生态新兴产业的“源头活水”,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十二五”期间已完成营造林609.34万亩的基础上,争取“十三五”实施700万亩造林绿化,确保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形成“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的态势,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实现“绿满乌蒙、锦绣毕节”

为什么说发展教育是“软实力”呢?教育是“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强调:“大桐城市人民政府领导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就毕节来说,我们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尤其是把职业教育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直通车”,投资40多亿元建设毕节职教城,目前已有在校生3.2万人,建成后规模可达9至10万人今年,全市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将达6.4万人另外,经教育部批准,我们于2014年将毕节学院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设立了大数据学院、生态工程学院等14个学院,开办了土木建筑、采煤采矿等46个专业同时,还争取到中华职教社帮助,实施“同心温暖工程毕节项目”,动员14个省市、32所优质职业院校与我市17所院校合作,投入资金6624万元,累计招生超过1.3万人我们正深入推进校城结合、校企结合、校岗结合,努力实现“职教一人、就业化州市人民政府一个、脱贫一家”

六是组织系统化我们建立了“市级统筹、县级主体、乡村落实”的责任体系,完善宣传发动、组织领导、操作实施、监督考核“四个机制”,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战、逐一销号

第八是重在“机遇机制”抓脱贫中央“补短板”,毕节“抓机遇”一方面,积极抢抓“全国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机遇,落实“统战牵线、部门对接、合力争取”工作机制,推动国办函〔2013〕35号文件和国家23个部委出台的28项差别化支持政策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用好深圳市对口帮扶力量,组织实施“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另一方面,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第二是重在“精准精细”抓脱贫“安桐城市属哪个省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按照总书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建立“精准扶贫云”和“扶贫专线”,实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比如,在对象精准方面,我们探索的“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精准识别法”在全国推广,村、组两次公开评议“比穷”和县、乡、村三级张榜公示的“两议三公开”甄别法,确保了扶贫对象精确精准

为什么说易地搬迁是“硬骨头”呢?原因有四:一是基础差易地搬迁农户大部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深山区、石山区,都是贫困人口,自身拿不出钱来实施搬迁二是数量大今年全国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桐城市天气贵州省30万,我市计划7.5万三是致富难贫困群众多数无技术、无产业,搬出去后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四是选择多按以往的做法,是由政府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群众只管“提扫把进门”但我在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民族村果底组调研时,发现33户155名群众中有一半以上希望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群众要求按自己意愿搬到新疆、六盘水市、毕节城区和集镇、中心村等交通方便、人居环境好的地方生活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省委陈敏尔书记“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解剖麻雀、分类指导、因户施策,毕节先行探索,做一次深入解剖”的指示,我们通过深入细致调研,提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政策导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突出“六化”推动易地搬迁工作深入落实,实现桐城市人民政府领导“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尊敬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你们关注毕节试验区

陈昌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为脱贫攻坚开出了破题药方我们认为,易地搬迁是“硬骨头”,必须坚决“拿下”;发展教育是“软实力”,必须积极“力挺”;统一战线推进社会力量扶贫是“强推手”,必须同心“发力”

第一是重在“决战决胜”抓脱贫紧盯实现“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73个贫困乡镇摘帽,198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销号、41.14万户125.9万名贫困人口越线”的总体目标,把任务细化到县(区)、落实到乡(镇)、具体到村组,立下“军令状”,挂出“作战图”,实行“倒计时”,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工作状态,深入推进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确保按桐城市人民政府电话时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们下定这个决心,也有这个信心


石家庄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呼和浩特知名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zy/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