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大讲坛桐城文化系列开讲

桐城文化简介

中华五千年文化每一次里程碑式的发展都会定格于中国大地不同的地域,而17世纪时定格在了桐城。这一次停留影响了此后中国文坛两百多年,而对于桐城的影响则成为永恒。桐城因其为桐城派的发源地而声名远播。

从文化主体影响看,桐城建立了我国封建古典文学的复兴中心,桐城文化将中唐以来的古文运动推向了高峰阶段。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作家,开创了体系庞大、理论完备、著述浩瀚的桐城派。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

从文化理论图式看,桐城文化是儒家正统文化的综合载体,是对程朱理学思想的一脉相承与扩大改造。桐城文化在本质上贴近中庸而绳之程朱,于政治观念、道德伦理、学术建树、农耕经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典型的儒家文化价值。

从文化价值取向看,桐城文化是体现自然和谐思想的精致范本,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摹写与自觉实践。主张天与人一,道与艺合,师法自然,顺理成章。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讲究抱朴守素,不近纷华,随遇而安;在人与人关系上,强调将心比心,互敬互爱,谦和礼让;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崇尚道德,尊重理性,追求正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主讲人张泽国同志个人简介

张泽国,曾任桐城市博物馆馆长,桐城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桐城市文广新局副主任科员、文博专业副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博物馆学会理事,安徽省革命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庆市文广新系统中级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安庆师范学院兼职副教授。

张泽国同志参加文博工作近30年,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先后主持了张廷玉墓园、张秉文墓、余珊墓等重要文物维修项目。举办了“桐城派文物陈列”、“桐城精品文物陈列”等陈列展览余个。主持设计了文庙大成殿孔子等圣贤大型泥彩塑复原陈列工程。主编了大型文物学术著作《桐城文物精华(上下卷)》,参与主编了《潘学固书法篆刻集》,点校了《息深轩诗稿》,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了孔城古镇、北大街文化遗产状况专题调查,为孔城古镇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主持桐城文庙、张廷玉墓园等国保申报工作,即将实现桐城市国保单位零的突破。主持了桐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文物点处,尤其是新发现的典型的薛家岗文化遗址,将桐城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千余年。年先后应邀作客扬州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讲授“六尺巷德法相依,笃素堂礼让人家”。

张泽国讲师演讲内容简介

安庆市图书馆和安庆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特邀清代大臣张英后人张泽国,以“六尺巷德法相依,笃素堂礼让人家”为题,讲述张英的家风家训。

“六尺巷”故事流芳后世

张泽国介绍,早在年,毛泽东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说过一句诗:“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的来源,就和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有关。

张英一生清正廉洁

  张泽国说,在张英的一生中,关于六尺巷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作为清代一代名臣,张英一生清正廉洁,是康熙皇帝相当倚重的大臣。

张英留下《聪训斋语》

  张英这样一位名臣,对于家风也有着自己的观点。他曾著《聪训斋语》一书,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他就写道:“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友者不败”。读书的人素质自然就高,种田的人自有饭吃,积德行善的人不会一败涂地,慎重选择交友对象的人会立于不败之地。









































白癜风难治吗
白癜风有那些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ly/4002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