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安徽桐城五大行动领航经济发展

?

近年来,安徽桐城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向好向快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10.5%;高新技术工业企业产值82.2亿元,同比增长35.7%;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56.1%;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13.5%。

01

以改革引领创新解放激活动力

今年来,该市实施创新发展行动,以思想解放激活创新力。结合“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全面学合肥,奋力进十强”创新升级、跨越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组织党政代表团赴浙江、上海、合肥以及芜湖等地考察学习,市直部门及镇村干部也纷纷走出桐城,拓展视野思路,查找差距不足,树立学习标杆,认真查摆整改,努力破解难题,形成了解放思想促转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强大活力。   

同时,以改革引领创新,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该市确定项改革事项,成立了8个专项小组,推进20项重点工程建设,目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定期报送成果。

以平台支撑创新,推进双创产业园、青桐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安徽盛运重工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海峰特智能机械装备等公司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全市现有上市挂牌企业19家。 

02

实施协调与绿色发展行动

该市实施协调发展行动,精心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加大“三街一巷”修缮保护力度,修缮2处国家级、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改造3个老旧小区、8个棚户区。倾力建设特色小镇,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孔城镇、双港镇、嬉子湖镇申报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已建成6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39个省级中心村、28个市级中心村、个自然村,探索建立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机制,支持15个村先行先试,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同时,实施绿色发展行动。今年上半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为0.13,下降5.2%。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和蓝天行动,取缔燃煤锅炉近台,关闭非煤矿山(采石场)9家和一批污染企业,并加大小电镀污染、连片环境整治、城市水源地保护、放射性超标产品风险隐患排查,全面构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建立三级“河长制”、推行三级“林长制”,全市所有河流和湖泊纳入全覆盖,大力实施增绿增效、生态保护工程、产业富民“三大工程”,努力实现生态受保护、林业增效益、百姓得实惠。   

03

推进开放与共享再上新台阶

该市实施开放发展与共享发展行动,搭建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加快推进G桐城段改造工程、S罗湖大桥及接线工程、引江济淮工程、S巢桐路桐城段以及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构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积极落实第八次会商会上签署的8大合作框架协议。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在上海、北京等20多个城市举行“爱家乡、兴桐城”杰出乡友恳谈会,并派驻近百个驻外招商小分队,深挖招商线索。

今年上半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总投资47.94亿元人民币。一二季度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8个,总投资共68.85亿元。深化本土企业与央企合作,与中建材、中核集团、中国中车、中青旅等14家央企达成合作意向,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42亿元。今年1月~5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万美元,增长20.3%。   

为实现年全市2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万贫困人口脱贫计划,桐城市聚焦“5大计划、21个项目、79条举措”,开展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行动。截至目前,已完成3.76亿元小额贷款发放,占任务的89%;96户人易地扶贫搬迁,已竣工89户,余下7户近期可完成主体工程;户危房改造任务实现开工率%、竣工率99.9%;建设贫困村道路.9公里。用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品牌,建成9家农民文化乐园,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余场,放映公益电影余场。新创现代黄梅戏《青山鉴》入选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名单,并在北京长安大剧院精彩上演。

稿件来源:中国改革报8月22日编辑:李江舟

本报记者华铭 

林国庆潘月琴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甘露聚糖肽 副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hengzx.com/tcsly/40090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