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唱乡音云端拜大年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祝大家和和美美大团圆,甜甜蜜蜜过新年,牛年大吉大利!桐城市黄梅戏剧团牛年新春特为您带来一场视听盛宴——经典、新创黄梅戏网络大联播,正月初一到初八天天看大戏。
《闹花灯》剧情简介古时乡村正月元宵节,其时大放花灯,王小六夫妇上街观看花灯游行。人声鼎沸,花灯百样,热闹非凡,二人眼顾不暇。小戏通过夫妻二人观看花灯的其情其景,反映出乡村元宵节亲情融融,欢快热闹的节日气氛。
《桐城六尺巷》剧情简介"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胭脂湖》剧情简介《胭脂湖》剧情介绍:明朝末年,胭脂湖畔,富甲一方的尹母,只有唯一的低能儿子尹贵。为了传承家业,她与干女儿邹香香共设“借种”之计,将穷书生辛秋生诓进尹府,逼迫媳妇肖淑贞与其同房。媳妇有了身孕后,便将辛秋生逐出府门。
肖淑贞为了幸福,毅然和辛秋生双双出逃,被尹府拿住;尹母极为恼恨,下令将肖辛二人沉湖处死。与肖淑贞已是姐弟深情的尹贵,见状病情发作,以死抗争。紧要关头,一直暗恋辛秋生的渔家女刘春妹驾舟赶来,情况发生了逆变。
该剧故事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惊天一兰》剧情简介桐城女杰施剑翘原名施谷兰,是民国名将施从滨的掌上明珠。20岁时,父亲被暴尸悬首的噩耗击碎了她的少女之梦,她立志复仇。堂兄的言而无信、丈夫的犹豫不决、时局的动荡变幻、家仇与国恨的煎熬,使她的生命意识不断升华,空谷幽兰化作利剑,发出了举世震惊的三枪!
从此,她揭开了生命新的篇章,融进了报效祖国的民主洪流之中……
《真情初心》剧情简介此戏曲小品,是根据我市黄甲镇水岺村退休教师方正道老人情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从自己收入并不多的退休金中,向市情系爱心联合会捐款壹万元的感人事迹,创作而成,谨以此戏向方正道老人致敬。
《青山鉴》剧情简介《青山鉴》它以两个当代大学生回乡建设乡间现代林场的创业故事,讴歌了当代年轻大学生青春飞扬、不畏艰辛,立志创业的时代精神风貌。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同时也宣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这一新时期时代精神。在现代戏曲舞台上,塑造了章兰兰、周立凡这两个年轻大学生,有着时代意义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映天红霞》剧情简介新编大型现代黄梅戏《映天红霞》,以江胜霞同志事迹为创作原型,在剧中塑造了肖映霞这一普通基层党员干部人物形象,围绕如何脱贫攻坚这一主题,致力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她克服诸多困难,直面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意在讴歌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业绩的新时代中国人。以颂扬不畏艰难,埋头苦干的基层党员干部优秀形象,也为今日红霞映满天,脱贫奔小康的美丽乡村鼓掌喝彩!
《情系山乡》剧情简介小戏以下派到贫困山区任职的一位年轻女村官张含春为主角,通过她带领乡亲们打通山路,为山村早日脱贫致富的精神与行动,反映出新时代一位年轻下派干部的作为与担当。小戏中描写了在乡村修路过程中,修路脱贫、保护生态环境与个别村民传统落后观念的冲突矛盾。同时,也通过对张含春的工作精神和乡亲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期盼描写,歌颂了新时代党和政府乡村振兴,脱贫富民的政策,宣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生态环保理念。描写了一个贫困山村走向脱贫奔小康的美丽前景。
黄梅戏剧团桐城,是“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桐城市黄梅戏剧团成立于一九五二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直属黄梅戏艺术表演团体。年,剧团进行了体制改革,组建成立了“桐城市黄梅戏艺术传播公司”,实为两块招牌,一套人马;自有排练场所“桐城剧院”。
近年来,剧团创作排演了大型黄梅戏《胭脂湖》《桐城六尺巷》《惊天一兰》《青山鉴》《映天红霞》。先后参加了“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和“安徽省艺术节”展演,荣获“金黄梅奖”“优秀剧目奖”安徽省“五个一工程”等多项大奖;并多次在央视戏曲频道全剧播映;新创黄梅戏《惊天一兰》赴北京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夏季演出季戏曲精品”展演;现代黄梅戏《青山鉴》参加了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中宣部、文化部颁发了荣誉证书。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大力支持地方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剧目创新、融入新时代的大众市场。先后出台推创实施“送戏进万村”“戏曲进校园”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这些年,剧团在市委宣传部与主管局的组织领导下,每年完成“两送”文艺演出场次余场,这些既丰富了广大乡镇村民和在校学生的文化生活,也锻炼了剧团演出队伍。同时,近年来,剧团也先后走出桐城,走出安徽,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为繁荣发展黄梅戏艺术,扩大桐城文化对外的影响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桐城黄梅戏剧团)
▌摄像:沈绍峰 無极峰
▌责编:知白
▌审核:一苇过江
点击“阅读原文”立马就上桐城招聘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